?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2016-10-14 20:46祁洪濤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策略建設

祁洪濤

摘 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發展農業的共同目標。由于各國的自然稟賦、經濟實力和工業化程度各異,所以現代農業模式也不盡相同。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不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更要結合中國實際,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模式。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建設;策略;

一、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特征

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具有與其他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共性:都是以技術先進性、產業關聯程度、開放性、信息化、農民組織化和農業人口變為人口中的少數等作為衡量農業現代化的標準;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鄉村居民生活狀況,保障糧食安全、消除貧困,改善生活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作為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中國農業現代化,雖然也要遵循世界各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共同性,但更要有中國特色,主要表現在中國實施農業現代化的背景和具體道路與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農業現代化建設重點

建立與現代化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適應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建立以市場體系、服務體系和對農業與農村保護體系為支撐的農村經濟體制,特別是從市場是現代農業生命線的高度,加強現代市場營銷戰略建設與實踐運作,搶占現代農業的市場制高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與經營體系?,F代化農業產業結構與經營體系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現實途徑,為此要實施農業現代化的產業化經營對策,特別是加強優勢產業與產品開發體系建設,全方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搶占現代農業的科技產業化制高點??萍歼M步與技術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關鍵在于產業化,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就是從科技是現代經濟制高點的高度,強化農業現代化的科技支撐體系與運作機制,全方位推進農業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強化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從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文化等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特別是現代農業基礎設施(交通、電氣化、通信等)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以及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建設等。培養高素質、富裕文明的新農民。農民是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沒有現代化的農民就沒有中國農業現代化,重要的是要著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富裕文明程度,使其積極主動并富有效益地投身于農業現代化建設,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積極改善現代農業的外部經濟環境。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全方位的開放性建設,要多渠道引進外資、智力和先進技術成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經濟環境,尋求擴大開放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內部動力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培育富有活力的現代農業新增長點。

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實施策略

1、改革農業宏觀管理體制,構建國內農業保護和支持系統

改革原有農業宏觀管理體制中的只管生產、不管流通、中間環節多、辦事效率低、交往成本高、農民利益流失多等缺點,使農業宏觀管理體制朝著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相關環節的管理的方向發展,使農業宏觀管理體制朝著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相關環節的管理的方向發展,使其資產、職能、機構精簡重組,對農業產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管理,包括對農用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收購的管理,糧食儲備和農產品進出口調控等等。農業產業一體化的管理體制符合農業發展新戰略的要求,也便于與國際接軌,將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加大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過去,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都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要改變這種狀況,要增大資金投入力度。由于農業發展所需資金額量大,要堅持國家、集體與個人一齊上的原則,多渠道、多途徑籌措資金,增大支持力度。首先是要用好國家的各項支農資金,如農業開發、以工代賑、扶貧等專項資金,調整資金投向和建設重點,確保??瘜S?,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其次是金融部門要根據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要求,合理調整信貸結構,增加農業貸款,積極開展直接對農產的小額貸款業務,支持農民發展農業生產。最后是要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投資開發農業,改善農業的基礎條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農業開發項目實行招標拍賣、承包經營等方式,實現多元化投入,逐步形成以農民為主體、全社會辦農業的良性循環機制。

3、變革農業的組織結構,實現農業產業組織化

“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分散的小農產家庭經營是以提供初級產品為主,這樣的產品農業組織結構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娥要求。在實施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實行產業一體化組織戰略,塑造新型的產業組織結構。

4、要將對農業的重視和支持始終落到實處

農業現代化并非傳統農業的自我演進,而是政府按照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組織農民和企業等市場主體,采取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傳統農業實現強制性制度變遷的自覺推動過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都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成功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國家的政府普遍的做法是,通過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和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來促進本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各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證明,凡是政府對農業公共產品供給充足的時期,凡是政府對農業公共產品供給充足的娥時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就會加快,反之則進展緩慢。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初步實踐時期,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絕大多數是手工操作、畜力耕種,如果政府不加大農業公共產品,尤其是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生產將長期陷入徘徊狀態,只有大力興建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在全面建設階段和加速建設時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經營形式,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但是,隨著市場化的發展,分散的家庭生產不能完全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農業不僅受自然風險的威脅,而且面臨著市場風險的威脅,這就要求農業一方面通過先進科學技術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農業自身的弱質性需要政府通過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和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來保障和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目前,黨和政府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視前所未有,我們已經具備了支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公共財政體系,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猜你喜歡
農業現代化策略建設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我說你做講策略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實證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