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2016-10-14 21:30許揚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空巢老人農村

許揚

摘 要:老齡化趨勢使我國的養老問題變得日益嚴重,尤其農村老年人群體的養老問題,而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問題關注比較少,本文從精神贍養角度探討農村養老,并對此簡要分析,總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精神贍養;空巢老人

2012年第一屆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上提到,空巢老人數量占有很大比重,到2050年,中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空巢和獨居的老人數量將占54%以上??梢娭袊酿B老問題艱巨而又復雜,養老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一、概念界定

(一)、“空巢”老人

是指獨居或者夫妻共同生活、無子女照顧的老人,分為三種:一種是有兒女但與父母分開單住且離其距離較遠,不能在生活上給予照顧,二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三無”孤寡老人,還有一種是遠在外地,被迫一個人生活的老人。

(二)、“精神贍養”

筆者認為有兩種, 作為形式和不作為形式。

1、作為形式:

包括兩種,一是對老人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滿足老人“物質化”的精神贍養。

二是對老人進行“情感”上的精神贍養。這里面包括道德和法律層面的,道德層面,作為子女或者晚輩理應尊重老人,認同積極地儒家孝文化,盡量做到對老人細致的關懷,要讓老人充分感到快樂和欣慰;從法律層面,定期看望或者探視老人等。

2、不作為形式

它是指不對老人制造“冷暴力”(精神打擊和精神痛苦)。包括:①、在行為上不毆打傷害老人;②、在言語上不謾罵老人;③、不限制老人人身和追逐生活的自由。

二、研究文獻

國內對空巢老人的相關研究開始于20世紀末期,其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對“空巢老人“在養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分析,這其中就包括了從“精神贍養”的角度來研究。

穆光宗在《老齡人口的精神贍養問題》中則將精神贍養劃分了三個角度,即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人格尊重是從老人的自尊需求角度,成就安心是從要通過成就自己的人生來滿足父母的期待心理角度,情感慰藉是從老人對家庭親情的心理需求角度。

謝慧娟、李桂平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及對策》一文指出,農村老人精神贍養出現問題是因為社會機制缺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家庭養老保障機制弱化;二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健全;三是社區養老機制薄弱。

還有關于精神贍養問題對策的研究,比如劉桂莉在《養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贍養”問題》提出,首先要鼓勵從社會角度解決,再者關注老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老人自己注意精神以及心態的調試,避免心理誤區。

三、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狀況及分析

(一)、基本生存的精神壓力

首先近幾年農村青壯年勞力逐漸去大城市,大量土地就留給老人種,本來老人喪失了勞動能力,還得繼續冒著酷暑去耕作。再次在生活來源不足情況下,不少空巢老人靠自己撿廢品、打零工等維持正常生活,這部分的農村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情況難以樂觀。

(二)、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由于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率明顯提升,農村老人的患病醫療問題有了很大程度的解決,但是對于空巢老人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兒女不在身邊,做不到日常照料,當老人遇到疾病時往往簡單治理,有的少部分老人甚至經濟原因放棄治療。

四、農村老人精神贍養問題的成因

(一)、相關法律保障體系的缺失

在我國,幾千年來對老年人精神贍養就是社會道德和傳統文化的約束,但是如今這種道德約束不再“靠譜”,它的作用正逐漸減弱,更何況是不具有任何強制力的,精神贍養法律的缺失有時也將司法體系置于尷尬的境地。

(二)、農村養老設施不完善

農村老人有文藝和活動的興趣和需求,據有關方面調查研究顯示,許多農村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公用的場所或者設施,養老設施的不完善也是農村老人精神贍養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

(三)、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隨著原有家庭結構日益受到破壞,逐漸淡化了尊老養老的意識和家庭倫理觀念,在今天社會變遷過程中,農村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現代年輕人不敢承擔責任,孝文化在如今農村社會承擔的相應功能弱化,家庭養老傳統道德很難實現穩定的形態。

五、如何應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它作為一種社會存在的現象,是農村現代化的產物,它所波及的社會問題是多方面的,這些問題不單涉及空巢老人,而且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無數的負面影響。為改善這種局面,應多方面考慮。

(一)、政府“盡責”

1、制定和出臺專門的精神養老法律

我國《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雖都涉及到了精神養老的問題,但是都是一些條款性質,沒有量化標準切實可依,在具體實施中,容易被少數人利用。有必要將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以法律的形式進行量化操作。

2、建立和完善農村的基礎養老設施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還不是很發達,沒有能力都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結合農村空巢老人的實際情況,所以應加強對農村的財政和經濟支持,逐漸建設和完善農村的基礎養老設施。

(二)、社會“盡力”

1、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和鼓勵對老人的精神養老

積極拓寬宣傳渠道,運用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渠道深入農村來宣傳養老有關知識,讓人們真正認識到精神養老的重要性,大力宣傳家庭養老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積極發揮示范作用。

2、鼓勵社會投入,拓寬資金渠道

采取資本化運作模式,鼓勵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服務行業上來,歡迎社會的有志之士投資,拓寬養老項目建設的資本支持。

(三)、子女“盡孝”

我們要倡導家庭內部進行代際交換的“反哺式”養老養老,倡導外出打工子女要時常與老人通電話,盡可能“?;丶铱纯础?,倡導子女弘揚中國優秀的“孝文化”, 強化尊老養老的意識和家庭倫理觀念。

六、結論: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時期,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一直伴隨,尤其我國正處于社會改革變型的關鍵時期,處理好這個問題,并且影響著公平正義和社會安寧。在社會老齡化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精神養老,相關機制還不健全,急需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養老服務,面臨人口老齡化,全社會共同努力,為鄉村老人營建一個良好的養老環境。

參考文獻:

[1] 黃潤龍.中國空巢老人家庭狀態[J].人口與經濟,2005

[2] 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 王金輝.《關于農村老年空巢家庭社會支援的思考》.《安徽農業科學》,2006年第24期

猜你喜歡
空巢老人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IMB模型健康教育對桂西地區空巢老人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社會支持理論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研究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農村“空巢老人”權益保護值得關注
“空巢老人”一樣老有所樂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