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進程中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

2016-10-14 01:00劉巖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天水市村落傳統

劉巖

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嚴格地說,保護傳統村落和保護傳統村落建筑,是事物的內涵與外延。但是,在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傳統村落及其文化遺存,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2012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開始了傳統村落的大規模調查工作并聯合出臺《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都為傳統村落保護撐起了保護傘,也讓傳統村落在法治視野下有章可循。而甘肅省天水市處于中國快速城鎮化的大背景中,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可能獨立存在,必然承受著外界社會的各種影響,雖然近年來,天水市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如何在城市化進程中加強對傳統村過的保護和利用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天水市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概況

(一)天水市傳統村落保護現狀

2006年武山縣灘歌鎮、秦安縣隴城鎮和秦安縣鳳山村、邵店村分別被命名為甘肅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008年秦安縣隴城鎮又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天水市將麥積區街子古鎮確定為天水市歷史文化名鎮。從2012年5月中旬至6月底,天水市對全市傳統村落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共完成65個村的村落基本信息、傳統建筑、選址和格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居環境現狀等方面的調查。2012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莊村位列其中。2013年上半年,天水市住建局組織各縣區網上填報了51個傳統村落的基本信息。2013年8月,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之中。2013年10月17日,天水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和市財政局聯合發文,決定在各縣區初步評價推薦和有關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將9個村莊列入第一批天水傳統村落名錄。列入首批天水傳統村落名錄的9個村莊分別是: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莊村、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秦安縣隴城鎮媧皇村、甘谷縣新興鎮蔡家寺村、秦州區天水鎮天水村、秦州區天水鎮廟坪村、武山縣灘歌鎮上街村和下街村。

(二)天水市傳統村落保護措施

天水市通過科學規劃、依法保護和多方籌措資金來推動古村落保護與建設。2009年,秦安縣隴城鎮成立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領導小組,麥積區街子村成立了民間古鎮管理委員會,完成了《秦安縣隴城鎮總體規劃》、《隴城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和《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莊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2-2030年)編制,已報送建設部評審。秦安縣興國鎮鳳山村、五營鄉邵店村、武山縣灘歌鎮、清水縣梅江村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現已啟動,正在編制。各縣區也先后籌資2000萬元加強名鎮名村的保護。隴城鎮先后投資325萬元實施了明清街保護、古城維護、女媧洞加固、媧皇路改造和三國文化園建設等項目。興國鎮鳳山村投資1000萬元對上關明清街197間鋪面、5000平方米歷史建筑的保護。五營鄉邵店村以大地灣文博物館的修建為契機,投資500萬元完成了2.5公里主街道改造擴建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武山縣灘歌鎮先后投資67萬元對明清一條街620米主街進行了青磚鋪設,并修建了明清古街牌坊門,完成了《武山縣灘歌明清一條街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胡家大莊村完成了15戶古民宅的庭院維修保護工程。

二、城市化進程中天水市傳統村落在保護和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外在沖擊

1. 保護資源面臨競爭

2. 城市文化入侵村落

3. 資金困難

4. 規劃滯后,缺乏可操作性

(二)內在問題

1. 保護與村民的生活斷層

2. 村民有現實的建設需求

3. 基礎設施改善滯后

4. 人口結構失衡

三、城市化進程中天水市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方法探微

(一)建立天水市傳統村落的信息數據庫

在對全市現有傳統村落作全面系統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全天水市傳統村落的信息數據庫。天水市政府應完善普查調研,公布傳統村落名錄,實施分類保護、分級管理。一是全面完善普查調研工作。應采取“全面、規范、有序”的普查方法和步驟,對轄區內傳統村落進行“三不漏”(不漏村鎮、不漏線索、不漏項目)全面普查。二是建立和公布傳統村落名錄。應盡快組建多學科專家隊伍,深入傳統村落實地調研,系統清理傳統村落遺產,高標準做好傳統村落保護的價值評估工作,并在研究建立價值體系、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對傳統村落進行甄別、分類、評級。選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傳統風貌保存完好村落,以市政府的名義公布,制定好保護措施。

(二)盡快出臺傳統村落保護法規,完善保護管理體制,創新制度設計安排,強化傳統村落遺產的有效保護利用

1. 盡快制訂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條例,完善保護制度

一是盡快出臺保護法規。二是完善保護制度,擴大歷史文化名村的評選范圍,讓更多的傳統村落鄉土建筑在加快城鎮化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三是完善土地置換“一戶一基”的政策,加大傳統村落保護用地的保障力度,支持村民通過城鎮保障房建設進行異地搬遷或原地修繕等方式改善居住條件。

2. 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傳統村落遺產的科學管理

一是加強科學管理,分級保護。二是重點搶救發掘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發掘、研究、展示、傳承、利用,建立保護數據庫,利用微機建檔,方便查詢。三是發動全民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管理,建立“政府為主、企業為輔、社會參與”的傳統村落保護新機制,把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

1. 設立民間傳承基地

2. 鼓勵各大中專院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

3. 擴大保護范圍

4. 傳統村落保護與整治規劃著作的編著

(四)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傳統村落保護意識

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努力提高全社會的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同時,應加強各級領導干部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知識宣教,定期開設傳統村落保護專題,以增強干部隊伍的歷史遺產保護知識和意識。

(五)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關系

保護傳統村落并不等同于拒絕發展,隨著新農村建設在全國范圍的展開,改善傳統村落落后的居住環境,追求現代化生活是村民繼續生活在傳統村落不可替代的精神動力。但是,如果將新農村建設當成新村建設,就會造成傳統村落千村一面的悲劇,那么傳統村落幾千年來創造的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將被徹底毀掉。所以,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實現人居環境的現代化,這是傳統村落生存的要害所在。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既要高度重視傳統村落格局風貌、自然生態環境以及鄉土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充分發揮它們的歷史文化研究、教育、觀賞等價值和作用,又要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落后的生活條件,實現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和改善村民生活需求相結合。

(六)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利用要與“合理整治、適度開發、發展旅游”相結合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在尊重當地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以保護歷史文化為前提,充分發掘傳統村落鄉土建筑、文物古跡等物質文化遺產,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統風貌格局等自然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自然景觀價值,經過合理的整治規劃,發展以參觀游覽傳統村落民居、體驗民俗風情、欣賞田園風光和休閑娛樂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人口回流,聚集村莊人氣,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改善傳統村落落后的生活條件,在精神上和物質上村民也就自愿地加入到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整治當中,進而實現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推動傳統村落環境治理,推動村莊的整體建設發展。由此可見,發展傳統村落旅游,有利于保護傳統村落的珍貴歷史資源和古樸休閑的自然環境,促進傳統村落的科學整治規劃。例如浙江省的諸葛村、山西省的皇城相府等的成功打造,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較早的開展了鄉村旅游活動,村落傳統風貌得到保護,當地經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Z].2005-12-31.

[2]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和評價辦法[Z]. 2013-03-29.

[3]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文物局.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Z].2012-10-17.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一號文件(全文)-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Z].2012-12-31.

[5]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王小明.傳統村落價值認定與整體性保護的實踐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02.

猜你喜歡
天水市村落傳統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精彩童年“玩”味無窮——天水市新華門小學社團活動走筆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談“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思考——以天水市為例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