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2016-10-15 22:02姜錫明
今傳媒 2016年9期
關鍵詞:社會穩定預警機制網絡輿情

姜錫明

摘 要:新疆是“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核心區,目前主要的歷史使命是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對于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提升新疆地方政府形象和提高新建網絡輿情應對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新疆在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完善新疆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建議加以論述,以期對新疆網絡輿情的應對及新疆的社會穩定有所裨益。

關鍵詞: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社會穩定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09-02

網絡作為“第四媒體”,現已成為公民表達觀點意見、反映社會輿情的重要載體。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為90.1%。簡言之,網絡輿情就是指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各種社會問題所表現出的有一定傾向性和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是社會輿情在網絡空間中的直接反映。所謂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是指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通過借助網絡信息監測平臺,及時收集、辨別、分析、處理各種網絡輿情信息,及時察覺并采取應對手段,對各種矛盾和沖突帶來的問題進行預先防范和警示的一種機制[1]。

一、新疆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意義

1.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有利于維護新疆社會穩定

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總目標。確保新疆的發展穩定,直接關系到全國的穩定。近年來,受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這“三股勢力”破壞活動以及疆內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社會矛盾積壓難解等多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影響,新疆的社會穩定狀況呈現出較為嚴峻的態勢。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空間的自由性、開放性、豐富性、虛擬性又使得新疆的維穩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相較于其他地區,新疆的網絡輿情形態更為復雜。因此,構建與完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對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和指導意義。

2.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有助于提升新疆地方政府形象

作為政府體系中直接接觸群眾、直接面對群眾、直接為群眾謀福祉的門戶,地方的政府形象既得益于自身的政務管理水平,又受制于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水平。然而,在近年來的網絡輿情應對中,新疆地方政府由于觀念落后、危機意識不足、應對機制不健全、處置方法不科學等因素的影響,其形象塑造難以讓公眾折服。地方政府由于應對不及時不僅容易導致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秩序失控,還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建設。所以,對地方政府而言,順應時代要求、正確應對網絡輿情無疑是提升地方政府形象的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方法途徑。

3.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有益于提高新疆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

當前,網絡儼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輿論的主戰場也由現實生活轉移到網絡平臺。作為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復雜的區域環境使得新疆的網絡輿情監控工作困難重重。通過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不僅可以提升新疆應對網絡輿情的危機意識,而且還能提升新疆應對網絡輿情的洞察能力、研判能力、化解能力以及引導能力。

二、新疆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處置機制不健全

為加強對涉檢網絡輿情的防范,各級政府機關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網絡設施,在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中,有的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有的由宣傳部門負責統一指導,但多數組織機構的側重點放在收集涉檢網絡輿情上,而在如何應對處置輿情危機方面較為薄弱,沒有形成系統的對策和措施,決策機構也不明確。許多部門雖然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但很少或者幾乎沒有開過新聞發布會。同時,溝通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也較普遍存在。輿情發生后,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與各職能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不夠,尤其是探索宣傳引導機制的主動性不強,與新聞媒體聯系協作不足,無法得到媒體的理解與協助。

2.缺乏有效應對技巧

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一是信息公開不及時。在事件發生初期,因為不重視或者對事態發展的預判能力不強,沒有及時向社會實時公布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相關法律法規與科學依據及處理決定,導致不少群眾相信了網絡傳言,讓小道消息占領了市場,喪失了新聞輿論的主動權;二是行政業務部門往往缺席。在網絡輿情的處理過程中,有的業務部門不重視輿情防控和應對處置,缺乏對輿情的深度解讀和釋法析理,也就出現了新聞宣傳部門事后疲于奔命、單槍匹馬滅火的尷尬局面,處置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三是態度不夠真誠。面對網民的質問,有的放不下架子,對事件中所反映的問題予以回避有的甚至編造信息來蒙騙網民,加劇了民眾對檢察機關的不信任,導致事態升級。

3.技術手段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求

當前,我國對中文的網絡輿情已經掌握了純熟的監測技術,但針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網絡輿情監測技術還相對滯后,監測部門尚沒有開發出先進的軟件系統對少數民族語言網站進行輿情監測。目前,新疆政府部門對網絡輿情的監管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排查制度,與中文的輿情報告相比,其科學性和嚴謹性存在質疑。但是,在網絡媒體成為社會輿情的重要窗口的今天,如果不能利用科學技術對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的網站進行輿情監測,就無法第一時間了解網民的思想動態,從而無法覺察思想動態背后潛在的社會隱患問題。

4.事前預警不及時

近年來疆內的暴恐案件頻發,暴力恐怖分子的襲擊對象、襲擊地點不斷發生變化,其在暴力活動中運用的武器和手段方式亦不斷更新,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新疆的網絡輿情預警卻總是強調事后行動,缺乏事前的主動性和預見性,這是今后新疆網絡輿情預警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完善新疆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建議

1.建立健全機制,加強網絡輿情控制

一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對領導小組組長及各成員的分工予以明確,對應急工作調度、決定應對方針策略、調查處理問題、對外聯系溝通、組織引導媒體宣傳、應急保障等環節都要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

二是建立健全監測機制。對網絡輿情進行日常監測,及時發現和整理有關涉檢輿情反映,客觀甄別篩選。積極開展動態跟蹤,掌握輿情的狀況和走向,對形勢進行適當的研判并及時預警報告。

三是建立健全分析調查機制。平時對網絡輿情進行收集、登記、匯總,分析事件原因和趨向,針對反映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查清事實,及時向上級匯報分析調查結果,并提出解決辦法。

四是建立健全應急預警機制。在充分分析調研的基礎上,制定詳細周密的、階梯性的應急預案,明確應對的指導思想、方法步驟、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以及保障措施等。

五是建立健全應對處置機制。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快速建立聯動機制,迅速與上級院、同級黨委網信辦及其他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支持;積極聯系媒體,爭取媒體的認同,通過媒體作出正面回應,引導輿論走向。

六是建立健全總結評估機制。網絡輿情處置完畢后,適時對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為下一次處理網絡輿情積累經驗。針對被曝光的問題認真整改,舉一反三。

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相應法律法規是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行動指南和法律依據[2]。雖然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我國已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一系列的配套規定措施,但是這些文件中涉及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的相關內容較少,缺乏對預警工作的指導性,從而給地方政府的實際操作帶來諸多不便。為此,為了保證網絡輿情運作發展的合理規范,增強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積極作用,使得“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得以真正落實,現階段迫切需要構建一套完善的網絡輿情預警法制框架體系,努力使新疆的網絡輿情預警工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3.加強對網絡輿情的把關引導

在突發性事件發生之后,受網絡群體的多元性和網絡空間的虛擬性等因素的影響,有關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信息魚龍混珠、良莠不齊,從而造成混淆視聽、危害社會秩序等不良后果?;诖?,嚴格把關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強化引導網絡輿論就顯得尤為重要。

4.注重應對技巧,增強應對處置成效

要把握好以下原則:一是準確把握、快速反應。力爭在第一時間發布準確、權威信息,穩定公眾情緒,避免或減少公眾猜測和新聞媒體的不實報道,掌握新聞輿論的主動權;二是公開透明、客觀公正。注重調查取證等處置過程的實體與程序公正,主動增強透明度,以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向社會實時公布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相關法律法規與科學依據及處理決定,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針對網民的訴求,正面應對并誠懇回答,不回避矛盾和問題;三是借助媒體、正面引導。依靠機關系統內部的協同作戰、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以及與網絡媒體的通力合作,形成機關上下、內外、條塊的整體聯動格局和工作合力,及時化解矛盾沖突,盡快消除對社會的不利影響;四是整合力量、形成合力。爭取網絡大V、“意見領袖”的支持,同時積極組織網評員和機關自媒體正面發聲,形成工作合力,及時搶占網絡輿論陣地;五是自我糾錯、敢于擔責。對事件中所反映出的機關工作、隊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避諱、不護短,勇于承認錯誤,主動進行責任追究,有效擴大正面效應,提升政府機關司法公信力。

新疆構建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現實意義重大,尤其是在“7·5”事件發生后,把握網絡輿情的正確走向成為關乎新疆的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砝碼。受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特征以及“三股勢力”的干預等復雜因素的影響,新疆的網絡輿情監控存在諸多困難與挑戰,因此,積極采取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應對措施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程夏.網絡群體事件的預警機制研究[D].東北大學,2012.

[2] 周小倩.也談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完善[J].傳媒觀察,2014(1).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彭濤,葛世凱.網絡傳播把關人合力模式的構想[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責任編輯:思涵]

猜你喜歡
社會穩定預警機制網絡輿情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社會穩定機制研究
淺談高中學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應急機制研究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風險考量與管控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關系研究
新常態背景下PPP模式系統性風險預警機制研究
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輿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廣播機房環境監控系統預警機制的研究與應用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律與監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