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研究

2016-10-17 04:27朱彤
2016年27期
關鍵詞:評價教師

朱彤

摘 要:本文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內容進行研究。參照當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標準中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狀況和相關理論,結合我國職教體系中的教師準入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建設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體系;教師;準入;評價;退出

一、研究背景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歐、日、俄、印等主要國家相繼出臺職業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將全球競爭力聚焦到實體經濟和職業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建立鞏固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適逢其時,我國也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這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工業化以來的歷史證明,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國家成為經濟強國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2-2020年)》的出臺以及教育部領導多次在重要場合倡導要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都反映出國家對于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視。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2-2020年)》中談到,到2015年要初步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小康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牢固基石。

就目前形勢來看,中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對此,本文將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內容進行研究。研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師的準入、評價標準以及退出的相關機制。研究以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2-2020年)》為指導,參照當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標準中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狀況和相關理論,結合我國職教體系中的教師準入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建設問題。

二、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建立的急迫性

1、是職業教育教師從數量短缺到質量短缺的必然要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職業教育規模的迅速壯大,使職業院校的教師數量急劇增加。但職業院校獲得教師的來源更多的是普通職業教育和普通師范院校,他們往往缺乏實踐技能。目前的中國職業院校,急缺的是一大批富有實踐工作經驗又能夠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實踐職教師資的缺乏不但制約了職業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競爭力。

2、職業教育規模已經超越學歷教育,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澳大利亞等發達職業教育國家其職業教育規模都超過了普通高等教育規模。職業教育有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典型職業特征,因而,專門針對性的制定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顯得非常重要。

3、是當前職業院校組織改革的基礎管理機制。建立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是職業院校日常管理機制的重要部分,是職業院校人事管理與決策的重要依據。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機制可以幫助職業院校招聘到合適的人才;評價機制幫助院校管理部門了解教師發展情況并幫助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退出機制則提供了一個人才雙向溝通交流的平臺,增強了人才流動,避免了職業院校教師能進不能出的弊端。

4、急職業教育改革之需。在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職業學院,除了有在校學生,還有相當多的在職學生,即在工作之余利用周末等時間來學習。目前我國進行的職業教育改革也正發生這一變化,未來生源從在校生擴展到在職生加劇了對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求。在職業學院未來的生源中,在職生將會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鑒于在職學生的特點,他們的學習需求決定了職業院校依據職業特性建立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重要性。

5、是職業院校教師不斷發展提高自身職業化水平的迫切訴求。職業教育教師的進入標準不清,致使很多職教教師進入院校之后根本不能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有效的定位,制定自身的個人發展計劃。沒有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會使教師在個人的發展過程中失去鞭策的動力,喪失工作積極性。沒有合理的退出機制,當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發現自己已經不再適合繼續工作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離崗后何去何從,不得不繼續工作。

三、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澳大利亞的狀況

在職業教育強國澳大利亞,要從事職業教育教師工作,除了基本的學歷要求之外,還要有3-5年專業實踐的工作經歷,并且擁有四級職業證書以及為期1年的新教師崗前培訓合格證書。其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標準嚴格參照政府出臺的兩個基礎性文件,即原澳大利亞國家培訓管理局(現已并入教育、科學與培訓部)1996年制定的《國家認證框架》和澳大利亞創新與行業技能培訓局2010年5月31日更新的《培訓與教育》培訓包(TAE10,Version 1.0)來進行。前者規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發放的機構和全國共同認可的原則,后者則致力于解決職業培訓和認證中的能力標準、評價方針以及資格證書認證的條件和標準。[1]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中很注重教師的個人發展,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因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教師的評價是以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為主,以獎懲性教師評價機制為輔。兩種評價方式有效結合,極大提高了教師的激勵性,幫助教師成長。獎懲性教師評價機制和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是現行的兩大教師評價機制。獎懲性教師評價機制盛行于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其將教師視為靜態對象,將評價結果與教師的獎懲、調動、晉升、加薪等聯系在一起,教師總是想方設法掩飾缺點和不足,甚至在督導員與被評價教師之間的關系日趨惡化,以至于教師與督導員之間發生了正面的沖突,無法做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以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為評價方法;以學校領導、專家、同事、學生、學生家長、教師本人等組成的多元主體為評價主體;以面向未來為評價方向;由自上而下的關系轉變為平等協商的評價關系;在評價結果上強調共同認可評價結果。[標注]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在經歷了單一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推廣的失敗,到現在已經轉到將兩種教師評價機制相結合的探索。

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教師退出機制主要有幾個特點,一是實行教師資格定期認證制度,取消教師資格證終身制,對教師資格證定期進行考核更新,對那些確有突出貢獻且有志終身從教的教師頒發長期證書。[5]二是完善的教師退出保障機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對退出教師崗位的教師進行合理安排與引導。三是注重加強教師在職培訓,定期派送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交流,保持教師對前言技術知識的掌握,為教師提供實踐和理論學習的機會。

(二)國內的理論研究現狀

我國的研究者對于職業教育教師準入、退出機制的研究現階段仍然主要對比發達職業教育國家的相關機制和現狀概括總結我國職業教育準入、退出機制中的現有問題及改革的建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教師準入標準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含糊抽象,缺乏具體標準,過于簡單和片面[2]。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師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應含有心理素質測評內容。[3]應基于職業教育理論和能力標準后來構建我國職業教師的準入標準以及配套機制。[4]職業院校應該加快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師資引進機制、明確職教教師的準入標準和工作要求、強化職教教師參加繼續培訓和行業經歷方面的要求。[5]

國內的學者對職業教育教師評價的理論研究則比較豐富。但我國的職業教育教師評價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職業教育教師評價指標存在難以體現職業特色、評價指標沒有考慮到職業院校和教師的發展性問題、極度偏離“雙師”思想理念、簡單復制本科的學術導向評價模式、只注重定性評價忽視定量評價、評價沒有差異化,難以起到激勵作用等等。[6]。研究者們不僅提出了教師評價實際的評價指標體系,而且已經進入到實質的評價機制以及實施模式的研究。同時還涉及到教師評價的教師準入評價、教師職業能力評價、教師績效評價等各種細分評價領域的研究。有學者明確了考評機制、聘用機制和退出機制之間的關系,為職業教育教師準入、退出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評價指標的研究從很多角度提出了評價指標的框架,其中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從入職資格、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健康條件五個方面[7]確立了職業教育教師入職評價指標體系。

圖1 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關系圖

綜上所述,通過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相關文獻的研究,筆者發現于國內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具體的實施框架,而職業教師評價的機制研究則比較深入。另外,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三者存在密切關系,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利用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我國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之間是一種交互式的系統關系,即在整個管理機制系統中,準入機制處于基礎性地位,可以對評價和退出機制產生刺激影響;評價機制處于核心性地位,會對準入和退出機制起激勵作用;退出機制處于保障地位,為評價、準入機制反饋信息,產生約束作用。同時,評價機制為退出機制提供“過濾效應”,三者之間循環往復,共同維系著整個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所以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的建設不僅要求三種機制的共同運行,也要理清三種機制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于各個機制的影響。

四、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設計原則

首先應強調政府在機制建設中的主導性。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設計的重點在于準入機制的建設,準入機制的設計是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設計的基礎。準入機制中涉及到教師職業資格、教師職業能力、教師身心素質三個教師準入評價方面的標準必須由政府成立專門的部門制定,并進行日常的管理。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也不能離開政府的監督指導。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建設必須依靠政府力量的強制性來推動。

其次應注重機制建設的職業特性和教師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職業針對性極強。只有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抓住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在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中的充分考慮到企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定位。另外在機制建設中必須考慮到教師發展的需要,既要有監督考核來進行鞭策,也要有穩定的“保健因素”使其能安心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的水平。

另外要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制定的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框架應便于操作。一方面,要明確準入機制的內容,并據此確定評價機制誰是主體,評價的具體內容是什么,評價主體的相互關系是什么以及職業院校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另外,還包括退出機制的具體內容是哪些。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實施有效的機制框架模型,逐步提高職業院校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工作的有效性,并最終實現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化。

五、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框架

以設計原則為指導,在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上,結合職業教育的特性,筆者構建了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框架模型并對其運行進行探討,如圖2所示。

圖2 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框架圖

第一,建立高校測評中心。應該在各個地區成立高校教師測評中心,高校測評中心主要對職教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行測評。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保證教師長期精力充沛的從事教學活動,心理素質測評則能夠比較準確的測量教師心理狀況的真實水平,保證入職教師的心理健康。

第二,建立職教師資管理中心。在各個地區建立職教師資管理中心或者將教育類高校的教育學院作為職教師資管理中心,并整合整個地區優秀的教師資源為職教師資管理中心服務。職教師資管理中心首要負責教師資格證的上崗培訓,教師通過在職教師資管理中心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學習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達到培訓標準后才能上崗執教。除此之外,根據環境變化的需要,如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的產生,職教師資管理中心也能肩負起對職教教師進行培訓的責任。

第三,建立行業技能培訓局。行業技能培訓局主要由政府和企業協會組成,主要肩負職教教師準入的教學能力標準、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同時行業技能培訓局還要負責職教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一般要固定時間要求,如兩年進行一次職教教師的實踐技能培訓。另外,行業技能培訓局中的企業協會成員還應該參加職教教師準入評價和職教教師發展評價的工作。職教教師發展評價機制和職教教師準入評價機制共同組成了教師評價機制。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中評價機制是核心。

第四,成立國家職業教育管理部門,可以以目前的教育部職成司為龍頭來組建國家職業教育管理組織機構,下轄高校測評中心、職教師資管理中心、行業技能培訓局、職業院校等單位,統一對這些單位進行政策宣傳、日常監督指導,并對各項方針政策執行效果進行反饋溝通。

第五,由職業院校制定退出機制,退出機制中包括了保障機制和解聘機制。保障機制主要是對于在發展性評價下都能通過的教師給予必要的獎勵,使其安心工作。解聘機制則是針對教師發展性評價給予相應的解聘處理,但要注意當員工評價不合格的時候不能一下解聘,而是應該將其繼續進行培訓,根據培訓效果再進一步決定其去留。職業院校還必須就教師發展評價機制的執行情況隊保障機制和解聘機制進行適時修訂。

最后,由于機制框架的運行涉及到很多的機構運作和工作組織,必須建立相應的溝通協議制度。比如在各個地區之間的國家職業教育管理部門、高校測評中心、職教師資管理中心、行業技能培訓局、職業院校之間建立聯系會議制度。包括在各個機構內部,也應該建立固定的組織結構、人事政策、溝通制度等等。

六、小結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經濟轉型期,為了促進經濟繼續穩定高速發展,提高產品的對內對外競爭力,就要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支持,才能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生產服務一線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而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離不開高效、完善的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本文根據國內外的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與退出的相關現狀和理論研究情況進行了探討,指出了改革的急迫性和設計原則,明確了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三者的相互關系,并建立了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框架模型并討論其實施構想。由于理論研究的縱深性太大,本文沒有涉及到對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管理的各個機構內部的制度管理進行具體研討,只是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應當看到,職業教育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實施需要政府機構對比原來的職業教育模式更多的資源投入,要求原來從不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成為教師準入、評價與退出機制的重要一環,有各個機構之間的溝通協作等問題。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評價及退出機制建設任務重、壓力大,必須要有決心、有恒心才有可能成功。(作者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郝理想,魏明.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包體系述評.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9-63.

[2] 趙凌.澳大利亞的教師教育認證機制解析.比較教育研究.2010(9):87-90

[3] 劉要悟.心理素質測評應納入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0(6):13-15

[4] 黃錦棠.對高職院校教師任職標準的初步探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6):23-24

[5] 姜榮.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與評價體系研究.職教通訊.2013(2):169-172

[6] 頓祖義.高職院校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0(11):56-58

[7] 李國杰.淺析高職學校教師入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教育與職業.2011(24):66-67

猜你喜歡
評價教師
最美教師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大山里的教師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師贊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圓我教師夢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