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2016-10-17 05:27張瀚月
2016年27期
關鍵詞:對外貿易生態環境經濟發展

張瀚月

摘 要: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是促進社會與經濟持續發展、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優勢不可否認,但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眾多有關貿易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我國需要在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目前所面臨的有關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困難與挑戰,政府和國內的企業都需要在此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標。在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進出口貿易逐年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質量密不可分,中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使中國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在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是否能夠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備受矚目。我們需要通過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關注對外貿易對環境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有效協調貿易與環境的關系,這也將直接關系到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和條件

(一)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

1、進口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進口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等投資品的進口能夠直接促進國內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當國家獲得了必要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之后,就可以擴大國內的工業生產規模,增加就業,進而提高國民收入。第二,進口可以改進國內生產方法,對本國的生產起到“示范”效應,從而加速本國對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高進口國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并進一步帶動這些國家內部的自主技術的發明和創新,提高經濟發展的動力。第三,國際貿易中激烈的競爭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傳遞效應,迫使低效率的落后企業退出市場,使高效率的企業達到合理規模,通過國際經濟活動逐步吸取國外的科學管理經營方式,逐漸將國外適合本國國情的高效率體制、管理手段和技術引進到本國,從而優化本國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模式。

2、出口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出口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主要包括五方面:第一,出口規模和數量的擴大可以帶動本國經濟收入的增加,同時市場規模的擴大也意味著更大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投資便可用于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中,從而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第二,出口的不斷發展可以幫助改善國內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使其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配置資源,提高生產的專業化程度,從而帶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出口規模的擴大可以加強出口部門與其他產業和地區之間的聯系,出口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對本國的基本生產要素、中間產品、服務等的相關需求,因此,出口會帶動相關要素和產品部門的發展,從而帶動不同地區相關要素和部門的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的增長。第四,出口的擴大,有助于外資的流入,解決國內市場投資不足的問題,使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流入國內。第五,出口和市場的擴大,可以使創新獲得的收益上升,從而激勵本國企業產品和技術的創新,促進經濟增長

(二)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條件

1、較為合理的國民經濟結構。以出口為例,若國民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出口的增加將會導致國內資源配置過度偏向于出口部門,從而增大出口部門和非出口部門的差距,使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收到限制,以至于出口的增長無法帶動經濟的增長,進而影響出口的進一步增加。

2、較為健全的市場機制。以進口為例,若缺乏生產要素市場,由進口帶來的資源流動以及在地區、行業和企業之間的配置都難以得到有效的實現。對于出口來說,若缺乏全國統一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出口部門擴張的影響將難以傳遞到其他產業部門和地區,以至于只有出口的增加而沒有整個經濟增長。

3、企業要具有一定的追求利益的精神。如果企業缺乏追求利益的精神,那么當存在進口競爭壓力時,企業也不會努力謀求經營管理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即使企業在過去的對外貿易活動中進行過有關技術和設備的進口,那么企業也不會充分利用先進的生產經營技術。企業也不會因為出口引起的市場擴大而積極從事創新活動,由出口帶來的經濟收益也得不到最有效的利用,以至于不能夠實現出口增長帶動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4、出口產業與國內其他產業部門在生產、技術和市場等方面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出口產業與國內其他產業部門的聯系越密切、越廣泛、越深入,出口對本國的經濟刺激就會越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更大。如果出口產業與國內其他產業部門的聯系程度較低,即使出口形成了潛在的動力,但由于部門之間聯系不緊密,則會造成傳遞過程的中斷,從而無法實現經濟的增長。

三、生態理念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困難與挑戰

(一)環境治理手段相對落后。發達國家在污染最嚴重時期,環保投入占GNP比例達1%-2%,1972年美國環保突入占GNP的0.9%,日本占0.8%,德國占0.8%。①發達國家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心理相對較強,對綠色產品的偏好和需求量較大,相比較而言,發達國家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比發展中國家強,在政府的扶持和公眾的環保意識的作用下,發達國家基本將環境污染問題控制與可控范圍內。而我國資源的大量開采,環境容量日益緊縮,以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技術性問題的存在,使我國政府難以有效的控制和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治理污染的技術和設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因開發和進口改善環境的設備和技術而增加的費用也將提高產品生產的成本,使得多數出口產品競爭優勢進一步下降。

(二)我國環境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較大。由于我國勞動力資源相對較為豐富,我國出口商品大多得益于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在加工貿易過程中占據的是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環境成本相對較高。在對外貿易的發展過程中,較強的現代化需求、密集的研發活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高污染型的產業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的負擔,造成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利用的不充分,社會行為在經濟和生態關系上的沖突。

(三)對外貿易導致能源消耗的增加。由于我國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因此,初級產品,特別是資源性產品在我國的出口中曾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煤炭、焦炭、鋼鐵、電解鋁、石油冶煉等行業的初級制成品是我國的優勢出口產品,而相關行業都是具有高能耗、重度污染等特點的行業,在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因此,上述資源的開發和出口的增加,勢必加大煤炭等能源物資的消耗,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區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再加上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貿易發展變化對能源需求的增加,會使我國的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強。在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不僅會使我國此類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增加,也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的惡化。

(四)工業污染。一般情況下,當某種產業在發達國家由于污染環境而被限制或禁止時,跨國公司便會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以便使其在全球范圍內能夠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和生產。由于我國缺乏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加之我國是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國家,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物很容易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國外產業的轉移更是加劇了這一現象。就我國而言,工業污染是造成國內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經多年治理,但情況仍不容樂觀。

四、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可持續發展觀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形成的一種全新的發展觀,最早源于環境保護的領域,目前已經拓展到世界范圍內眾多國家的指導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

(一)政府需采取的措施

1、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加強環境監管。在對外貿易與環境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國應進一步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加大環境立法力度,使其既包括實體立法,也包含程序方面的立法。特別要加強與國際條約的協調程度,適時調整我國國內的環境法律法規和對外貿易法律法規,同時,也要根據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和發展的有效保護措施。

2、適當調整外貿政策,優化貿易結構。為促進對外貿易與環境的共同發展,我國應進一步調整進出口貿易結構,抑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規模的擴張,加大政府對綠色環保產業貿易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推動環保綠色、低能耗的產業商品的貿易活動。根據差別性的關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等,引導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密度的環境友好型商品轉型;進口方面,引導企業擴大對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的進口,以替代國內對此類商品的生產,減輕國內環境污染的壓力。

3、制定可持續發展的對外貿易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政策??沙掷m發展戰略的制定需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因此,對外貿易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也應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載力以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對外貿易戰略是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使自然環境得到維護的,就需要轉變經濟增長觀念,打破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實施和推行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對外貿易戰略。同時也意味著在未來對外貿易的發展過程中,應追求協調生態環境的適度增長,而非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尋求適當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二)企業需采取的措施

1、樹立環保意識,轉變經營觀念。企業環保意識的缺失將會直接導致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污染的忽視,造成環境污染的惡化。作為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企業應該認識到承擔環境保護義務的重要性,環境問題不僅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環境保護備受矚目的今天,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不會因為節約治污成本而喪失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此外,對企業提出較高的環保要求也是企業長足發展和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因此,企業更應該注重環境的保護,樹立環保意識,轉變經營觀念,將綠色理念融入到生產經營中,依法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2、強化技術革新,培育自主品牌。企業在保護環境方面,首先要做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想要不減少企業的生產量,則需要不斷強化技術創新,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改善經營管理的理念,使用節能和環保型的材料和生產線,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從根本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在污染物的處理方面,可以借鑒國際的先進的污染物處理技術,引進高效的環保設施,同時也要重視可循環利用的污染物,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數量,也可以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

五、結論與展望

對外貿易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確實存在,但環境的惡化也不能完全歸咎與對外貿易,造成環境惡化的原因有很多。環境問題的出現是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而出現的,而非僅僅源于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外貿易與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可以相互促進,也可以相互制約。從對外貿易的角度,對外貿易的增長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為環保事業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來源等發展條件;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不斷加強環保理念會給綠色產品帶來巨大的外貿機會。在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認識到經濟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揮二者的協調作用,才能夠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注釋:

① 梁冬婷.生態文明理念下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19:13-14.

參考文獻:

[1] 卞世博.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相互關系——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理論綜述[J].現代經濟信息,2008,06:1-2.

[2] 王耀中,歐陽海泉,陳羽.發展經濟學與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戰略選擇及其啟示[J].求索,2003,02:14-17.

[3] 樊明太.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財貿經濟,2000,08:60-63.

[4] 劉海云,李兀.論正確處理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三者的關系[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6:85-89.

[5] 戴明輝.從貿易生態化視角看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變遷:一個PSR模型的量化評估[J].國際貿易問題,2015,01:132-144.

[6] 張彩蘭.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09:6-7.

[7] 李凱杰,曲如曉.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12,07:53-61.

[8] 袁永友,劉建明.創建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思考[J].國際貿易問題,2004,01:32-36.

[9] 夏東.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述評[J].商場現代化,2007,17:2-4.

[10] 蒲艷萍,王玲.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綜合評價[J].國際貿易問題,2007,07:77-82+88.

[11] 郭峰濂.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05,01:12-15.

[12] 梁冬婷.生態文明理念下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19:13-14.

猜你喜歡
對外貿易生態環境經濟發展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