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退休年齡的法律困境

2016-10-17 06:50徐真
2016年27期
關鍵詞:平等權退休年齡

徐真

摘 要: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存在著偏低的退休年齡、男女退休年齡不同等問題。是否應實現退休年齡男女同等化以及是否應該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成為了學術界討論的焦點。通過借鑒國外經驗,彈性退休制度無疑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退休年齡;平等權;實質平等;彈性退休制度

2012年7月,我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現階段我國應該逐步的開始延長退休年齡。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也提出了要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研究。近些年中央持續致力于延遲退休的改革方案,這使得退休年齡這一話題再次登上了學者們討論的風口浪尖上。

退休年齡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的背后是關于平等權以及一系列社會制度以及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變革以及思考?,F階段,我國針對退休年齡,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備的法律法規系統,目前仍然使用的是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然而現階段我國的特殊國情使得這一系列規定已然不能與我國國情相適應。

一、退休年齡的法律制度的起源及演變

退休制度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疾旄黝愇膶W古籍或者古代中國法律史等文獻,古代退休制度是官吏們的特權。退休制度古時稱之為“致仕”、“致政”等,這一制度是我國古官僚制度的重要內容?!洞呵锕騻鳌分邪l現了我國退休制度的起源。據此書記載“退而致仕”,書中注釋說“致仕,還祿位于君”,意思是將權利交換給君王。[1]這便是最早可以查證的退休制度的前身。然而最早出現“退休”這一詞的是唐代文學大家韓愈所著:“退休于居,作《復志賦》”,[2]爾后又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

退休制度自春秋戰國時期建立,在漢唐時期得以形成發展,在宋、元、明、清時期得以完善。從建國已后,我國逐步發展形成了現有的退休制度。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準了《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這與之前的政策一起構成了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體系。

二、我國退休年齡的現狀

(一)我國現階段的特殊國情。人口老齡化逐步演變成了一個世界性問題。自1999年以來中國就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以及小康社會的不斷建成完善,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會越加凸顯,人口老齡化將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矛盾也開始凸顯出來。一方面,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支付壓力將會越來越重。另一方面,社會結構呈現出多樣化需求,現在我國的現行退休制度已然無法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勞動者的意愿。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勞動者掌握的知識儲備不同,他們所需求的物質或者精神回報也有所差異。同時,勞動者所掌握的技能不同也影響著他們對待退休年齡的看法。

(二)我國關于退休年齡的爭議。退休年齡的爭論大致可以分為男女退休年齡是否同齡與是否延長退休年齡這兩類。[3]

對于男女是否同齡退休的問題,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女性退休年齡總是相較男性提前5至10年。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對女性的歧視,侵犯了她們的平等權。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為了變相保護女性的合法權益。

對于是否應該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國內的許多學者認為我國應該延長退休年齡。他們覺得從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角度出發,造成社會保障基金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延遲退休。但有學者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延遲退休會導致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致使勞動力結構偏老導致勞動生產率的降低,從而甚至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以及企業競爭優勢。此外如果從現在起將法定退休年齡再加以提高,這無疑會使就業壓力更加居高不下,引起更多的社會問題。

三、我國退休年齡的法律難題

(一)關于男女不同退休年齡引發的法律困境。近些年來隨著女性社會角色不斷多元化以及社會地位不斷提升,男女不同的法定退休年齡成為焦點。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5至10年,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女性的勞動權利與政治權利的不平等。除此之外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了老年人是年滿60周歲的公民??膳缘耐诵菽挲g都在55歲甚至以下。她們離開工作崗位不能享受在職人員的各種保障各種待遇。也無法像男性那樣剛退休就受到相關的保護。在年齡斷層期間她們的相關權益無法得到法律保障。

(二)退休年齡是否延長的法律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一政策據悉即將出臺。

退休年齡是否延長不僅僅是個社會問題,更是個法律難題。在現有的法律中我們看到退休年齡各不相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工種所需的人才不同以及不同的勞動付出所導致的。一方面,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中,職員一般付出腦力勞動以及極少的體力勞動;而在一些國企單位或者全民單位中大多數職員付出了體力勞動,并且這些勞動常繁重冗長,加劇了身體及心理負擔。另一方面,不同的工種不同單位他們的待遇也不同。機關等單位所付出的體力勞動不多,但職工待遇卻相較而高。相反國有或者全民單位職工所付出的體力勞動多,可福利待遇甚至工資都偏低。在這種大環境下,自然是工種越好的單位職員希望可以晚點退休,而工種所需體力勞動大的單位職員希望可以提前或者不延長退休年齡。

四、關于完善我國退休法律年齡的相關建議

在美國,法定退休年齡是按照人口出生時間動態設定的,而且并且男性與女性實行統一退休年齡。如果按正常年齡退休,領取的福利水平則為100%,提前退休的只能獲得不高于100%的福利,特殊情況下,最早退休年齡至少為62歲;相反,延遲退休者的可獲得高于100%的福利,但是補償獎勵的最遲退休年齡應高于70歲。這就是所謂的“彈性退休制度”。[4]

在中國由于特殊的文化以及制度的差異,使得這一制度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的在國內實行,但是我們可以部分借鑒從而整合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發展并且我國國民們滿意的法律法規。首先男女退休年齡應相同。其次,國外的彈性退休制度還是比較有先進意義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實質公平的實現。

彈性退休制度應適應并且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的年齡層次的劃分并不能很好的反應勞動能力,以及社會不同類型就業群體具有很大的差異,對于退休時間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應該根據個體所從事工作的行業性質性別差異等綜合考慮從而分類設置退休條件以及退休年齡。比如體力勞動較重的崗位應當適當提前退休年齡或者在退休條件上稍稍放寬,而那些管理層次的可以稍稍延遲退休年齡。這樣使得各行各業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符合我國國情分類而成的彈性退休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實質公平的實現,可以依法保障每個公民的權利實現與義務的承擔,是現下最適合我國特殊國情的退休制度。

彈性退休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實質公平的實現。我們期待的是最終能得以在政府、企業與職工之間實現利益的協調。在這三方中,職工是相對的弱勢群體,所以應該在立法上著重保護他們。同時,這項制度的制定需要大量的社會工作,不可操之過急。(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參考文獻:

[1] 宣公.春秋公羊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0.3

[2] 韓愈.韓昌黎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8

[3] 張其仔.淺論不分性別的彈性退休制度[J].東南學術,2012.4

[4] 夏利民.我國彈性退休制度的法律規制探討[J].法學雜志,2012.11

猜你喜歡
平等權退休年齡
世界主要經濟體 退休年齡都定在了65歲及以上
我國平等權行政裁判的法律解釋進路
亞洲憲法中平等權規范的社會性別分析
淺談退休年齡和養老保險相關問題的思考
基金收支平衡視角下中國延遲退休年齡方案設計
中國教育平等權的三個向度
發達國家實際退休年齡男64女63
人民是否有權決定廢除對少數族裔的優待?(上)——密歇根州訴捍衛平等權聯盟案
中國退休年齡制度中的悖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