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016-10-17 07:20徐文佳
2016年27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新常態

徐文佳

摘 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有著必然的關系,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產業結構面臨著很大的突破,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本文立足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之間的關系,提出在“新常態”下,優化產業結構的部分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

當前,全世界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產業結構調整也進入了新的時期。在經濟“新常態”下,增速從過去的10%下降到7%—8%,經濟增速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發展。產業價值鏈的提升,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是使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過去,我國經濟的推動力主要是投資驅動以及要素驅動,而現在,則是創新驅動起著主導地位。經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是低端產業和重化工產業,現在逐步走向生產性服務業及高端制造業。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調節好產業結構之間的平衡是經濟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

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

我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迎來了新的挑戰。傳統產業正在被新興產業追趕。過剩的鋼鐵、水泥等重化工業及低迷的房地產業開始縮水。電子、生物、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大幅度提升,但是這些新興產業出現的時間較短,新的技術還需進一步改進,這些新興產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傳統產業還未完全被新興產業所取代,傳統產業依然起著主導作用,新舊產業的交替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是相互聯系的。當經濟發展有很大突破時將打破以往的平衡,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轉變。而產業結構對經濟發展又有對立面的指導作用,先進的技術和穩健的產業結構使得資源能夠合理有效的進行配置,促進經濟發展;而落后的技術和產業結構的不協調使得資源得不到很好的配置,甚至出現資源浪費,這必然帶來阻礙經濟發展的后果。

評價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產業結構狀況。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及知識經濟的界定是產業結構狀況,產業結構狀況就是產業結構的優化程度。它也是衡量經濟效益的工具,衡量一個國家或者是地區的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是經濟效益。決定經濟效益的宏觀層面是產業結構優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合理優化資源在各個領域的分配,使資源能夠進行有效的配置,不至于產生資源的浪費,實現合理優化產業結構,這些資源才能合理的進行分配利用,從而帶動更多的產能輸出。優化產業結構,可以提升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使得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合理化、帶動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對經濟效益的推動和經濟發展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產業結構的優化能夠給經濟發展帶來決定性的作用,經濟發展也能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四個重要部分分別是投資、產出、分配和消費結構。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使得產能過剩,工業部門有部分農業生產要素的流動,工業和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生產要素和勞動力逐漸向第三產業靠攏,產業結構也將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由此來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三產業近年發展迅速,能夠吸引更多的勞動力,與此同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完善相關收入福利制度,減少環境的污染,降低資源的浪費都是當前我國積極響應的,所以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由此看來,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從某方面來說,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奠定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帶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也是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關系是一個新的突破。

二、經濟“新常態”下優化產業結構的途徑

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產業主體逐漸轉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能夠代表產業結構從低級走向高級的態勢。第三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第三產業中的信息,科技等現代化服務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在大力發展現代化服務業的同時,也要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改善傳統服務業,使現代服務質量得以提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我國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突破,但是總體上缺乏獨創性,仍然是停滯不前的狀態。我國的經濟發展要保持甚至超過現有水平,就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創新力,合理分配好人力、物力、財力來發展對經濟現狀有影響的創新性產業。政府要對具有創新性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扶植,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各方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產業特色,完善產業鏈,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壯大自身,對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也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企業,要保持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加強創造力,對有潛力的部分高新企業,完善自身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借鑒其他企業的文化,組織培訓、參觀等活動,帶動此類企業步入新的創造型企業的臺階。

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是工業發展,不僅要融合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高端設備制造業的推動作用,加快現代設備的智能化,通過高端設備制造業帶動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要使制造業與信息化進行契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高物流水平,完善信息化的制造業發展,實現制造業的個性化發展。工業水平提高,農業技術也不能落后。要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從追求產量到追求質量,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高效、高能的資源節約型農業發展道路。

經濟“新常態”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在經濟“新常態”下,首先,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主導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調節經濟效益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注重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給大壓力下的環境、就業、資源問題帶來緩沖作用,其次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與科學技術也有很大關系,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有創造性的中小企業,由這些創造性的高新企業帶動傳統企業的發展。再者,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聯動作用,實現工農業的完美融合,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機。(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郭旭紅 李玄煜 《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研究》 華東經濟管理 2016.1

[2] 唐淑云 《農村工業化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改革與戰略 2004.2

[3] 張世卓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優化研究 》 宏觀經濟 2015.11

[4] 楊曉光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商業經濟 2015.2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新常態
科研創新要素集聚、產業優化與區域經濟增長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路徑
安慶市產業結構升級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