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

2016-10-17 04:01白英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膽道鏡膽總管結石腹腔鏡

白英偉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方法 8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1例。觀察組給予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 對照組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8%低于對照組的19.5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顯著, 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建議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結石;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39

膽總管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疾病, 多出現在膽囊結石后, 患者有明顯腹痛、高熱、黃疸等臨床癥狀, 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及休克等現象, 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來改善其臨床癥狀[1]。本文選取2015年1~12月期間收治的8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研究, 分別給予不同手術治療, 結果表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的效果最為理想,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

觀察組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62.17±

7.47)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5例, 年齡33~77歲, 平均年齡(62.22±7.41)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入選病例均給予腹部B超、CT及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等手段確診, 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且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次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治療, 給予患者氣管內全身麻醉處理, 具體手術方案為膽囊切除+膽管管切開取石,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放置T管進行引流。術后3~5 d將腹腔引流管拔出, 術后4~6周后給予患者T管造影, 患者膽總管下段通暢且未見殘余結石可將T管拔除。

觀察組給予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 患者接受常規消毒鋪巾處理后給予氣管內全身麻醉處理, 選擇四孔法實施手術, 劍突下1 cm穿刺點作為本次手術主操作孔, 臍下1 cm穿刺點作為本次手術觀察孔, 右側肋緣下右鎖骨中線、右腋前線0.5 cm作為本次手術的輔助操作孔。在腹腔鏡下對膽囊三角進行常規解剖, 離斷膽囊動脈, 采用鈦夾將膽囊管夾閉, 暫不進行切斷處理。解剖并游離膽總管前壁, 進行穿刺抽吸證實患者膽總管情況后縱行切開1.0~1.5 cm, 使用分離鉗將膽總管切口周圍結石取出, 經主操作孔將纖維膽道鏡置入, 探查膽總管近遠端, 利用取石網將結石取凈。對于肝內結石取凈困難者, 于其膽總管下段通暢后將T管置入, 膽總管切口用4-0可吸收線進行間斷縫合, 將生理鹽水注入T管內觀察患者縫合處有無滲漏現象;確?;颊邿o滲漏及出血現象后將膽囊管切除, 取出膽囊并常規放置T管, 術后3~5 d將引流管拔出, 8周后進行T管造影, 膽總管下通暢且未見結石殘留, 可將T管拔出。

1. 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出現膽漏1例, 皮下氣腫1例,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8%(2/41);對照組術后出現膽漏3例, 切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例, 泌尿系統感染2例,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9.51%(8/4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膽總管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疾病, 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 主要治療目的為徹底清除結石、降低復發率、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以往臨床多給予患者開腹取石術、T管引流術治療, 但由于對患者機體損傷大、術后恢復慢、并發癥發生率高, 導致其臨床應用范圍有限?,F階段, 微創手術在臨床上不斷應用及推廣, 纖維膽道鏡在膽總管結石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療價值, 且在具體治療中采用膽道鏡聯合腹腔鏡治療, 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結石, 并且保留了Oddis括約肌的完整性, 對患者機體損傷小,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3]。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多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和膽道鏡治療膽結石的適應證分析如下:①膽總管結石或膽總管擴張且膽總管直徑>1 cm;②梗阻性黃疸、急性梗阻性膽管炎;③膽總管結石直徑≤2.0 cm;④肝內膽管結石, 結石在Ⅰ、Ⅱ級肝管;⑤以上合并或未合并膽囊結石者。禁忌證:膽囊或膽道出現癌變、凝血機制障礙、心肺功能障礙、肝內膽管結石合并肝內外膽管狹窄、不能耐受氣腹、重癥膽管炎以及合并肝硬化門脈高壓。

綜上所述,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顯著, 且安全性好, 臨床推廣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李少偉, 操海舟, 孫振芝,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探查與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繼發性膽總管結石效果對比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12):48-50.

[2] 汪小萬, 趙中偉, 崔杰. 腹腔鏡和膽道鏡雙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觀察. 肝膽外科雜志, 2014, 22(4):280-282.

[3] 楊東曉, 楊明穩, 張勇,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在基層醫院的應用體會.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4, 30(11):1132-1134.

[收稿日期:2016-04-07]

猜你喜歡
膽道鏡膽總管結石腹腔鏡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對膽總管結石的治療作用研究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
膽總管結石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分析
膽囊與膽總管結石使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的臨床研究
腹腔鏡治療結腸癌27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