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梗死患者行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評價

2016-10-17 05:13田東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腦梗死

田東

"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腦梗死療效。方法 50例腦梗死患者, 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采用靜脈溶栓)和觀察組(采用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 各25例。觀察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巴氏指數(BI)、治療效果、血管數字減影的血管計數。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2 h、24 h、7 d NIHSS評分更低, 血管數字減影的血管計數較多, BI指數≥60率高于對照組, 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76.00%)(P<0.05)。結論 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起效更快、療效更好、治療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強。

【關鍵詞】 腦梗死;神經介入;動脈溶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24

目前溶栓主要有經動脈和經靜脈兩種治療方式, 頸靜脈是經典方法, 后者是經神經介入方法也可輔助機械取栓、碎栓, 輔以支架置入等, 是最具前景的方法[1]。作者將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用于腦梗死患者中,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作者所在醫院的腦梗死患者50例。均在發病6 h內行溶栓治療。納入標準[2]: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排除出血病灶, 確診小腦梗死和椎動脈狹窄;3個月內無活動性出血傾向及重大手術史;治療前纖維蛋白原定量、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正常;血壓≤18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NIHSS>8分;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男12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65.2±9.0)歲。對照組男14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4.8±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尿激酶經靜脈溶栓治療, 將100~150萬U溶栓藥物混合到100 ml生理鹽水中, 融合后30 min內經靜脈滴注完畢。觀察組行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 穿刺股動脈, 置入導管鞘, 動脈管置入至椎動脈或病灶側頸內動脈, 造影確定血管閉塞位置。經導管緩慢注入60~80萬U尿激酶與50 ml生理鹽水混合物, 30~60 min完成。若血管未疏通則藥量改為30~45萬U, 再注入, 直至完全通常。溶栓結束后拔出導管及管鞘, 加壓包扎。兩組患者治療24 h內均不使用抗凝治療及抗血小板治療, 24 h后給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經保護、改善循環等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評估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2 h、24 h及7 d的NIHSS神經缺損情況, 治療后28 d使用BI評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60為生活基本自理, <60分為致殘。并記錄治療3 d血管數字減影的血管計數。判定標準[3]:癥狀消失, 機體基本恢復, NIHSS分值減少>91%為治愈;癥狀明顯緩解, 機體恢復良好, NIHSS減少21%~90%為顯效;癥狀加重或無緩解, NIHSS減少<20%, 或死亡, 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2 h、24 h及7 d 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血管數字減影的血管計數較對照組多, BI指數≥60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 3 觀察組治愈13例, 顯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2.00%(23/25);對照組治愈10例, 顯效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6.00%(19/25),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8, P=0.0021<0.05)。

3 討論

靜脈溶栓是大量臨床研究證實的腦梗死治療有效方法。而動脈溶栓因為設備貴、專業要求高等限制尚未廣泛使用。李水仙等[4]研究者在經臨床對照研究發現動脈溶栓在急性腦梗死期6 h內進行具有顯著治療效果, 其有較好安全性。從理論上講, 動脈溶栓在血栓局部可形成較靜脈溶栓更高的藥物濃度, 從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提升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治療后不同時間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 對照組NIHSS亦明顯降低。提示靜脈溶栓及動脈溶栓均有較好療效, 且動脈溶栓起效更快, 神經功能缺損緩解更快。張彤[5]學者將動脈溶栓治療用于急性期腦梗死中發現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較靜脈溶栓好, 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 考慮是神經介入動脈溶栓治療更便于觀察血栓溶解情況, 從而更好控制藥量, 避免用藥過量損傷腦部神經, 并避免藥量過少引起療效不佳, 提高治療有效率。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76.00%)(P<0.05)。作者考慮除是因為神經介入動脈溶栓將微創技術與藥物結合, 在血栓局部形成高藥濃度, 尿激酶降解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凝塊, 發揮更好的溶栓效果。此外, 本研究通過觀察血管數值減影的血管計數發現觀察組血管計數多于對照組, 提示觀察組血管閉塞再通效果更好, 利于臨床癥狀緩解, 提高治療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觀察組BI指數≥60分高于對照組, 提示動脈溶栓治療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強。

綜上所述, 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治療腦梗死患者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 能更好改善臨床癥狀,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姜長春, 李月春, 王寶軍, 等. 動脈溶栓和動靜脈聯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比較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1):60-63.

[2] 馬海, 任亞靜, 張錫鐸, 等. 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腦水腫研究. 重慶醫學, 2013, 23(28):3360-3362.

[3] 陳麗麗, 詹紅艷, 王素潔, 等.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15, 14(2):162-166.

[4] 李水仙, 鄭維紅, 林威, 等. 動脈溶栓聯合機械輔助治療前后循環大動脈急性閉塞性腦梗死的對比研究.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 21(6):336-340.

[5] 張彤. 提升血壓對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血管再通患者預后的影響.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3, 21(6):725-727.

[收稿日期:2016-04-19]

猜你喜歡
腦梗死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全腦CT灌注成像診斷急性腦梗死的價值
護理管理在急性腦梗死超早期靜脈溶栓中的應用觀察
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死保守治療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對于腦梗死,你必須知道的
腦梗死怎樣治療
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的臨床觀察
兒童與成人外傷后腦梗死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