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初期重慶公共建筑及其保護初探

2016-10-18 12:05朱靖遠
絲綢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大禮堂渝中區辦公樓

唐 嵩 朱靖遠

(重慶市渝中區文物管理所,重慶 400012;重慶市大渡口區文物管理所,重慶 400084)

建國初期重慶公共建筑及其保護初探

唐嵩 朱靖遠

(重慶市渝中區文物管理所,重慶 400012;重慶市大渡口區文物管理所,重慶 400084)

在重慶現代建筑文化傳統中,新中國成立初期新建的公共標志性建筑與設施占有特殊的地位,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與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大田灣體育館是當時重慶市三大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最直接物證,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輻射作用,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建國初期;重慶;公共建筑

一、建造背景和特點

(一)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

中共重慶市委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坐落于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正街72號。1950年6月,由公營重慶建筑公司設計并施工,1951年9月竣工,西南大區撤銷后改成中共重慶市委辦公樓,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辦公樓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建筑,共四層,大樓第一、二層均有大會議室,室內為楠木嵌花地板,辦公室和走道為磨石地面。大樓四邊墻頂嵌有一圈斗拱(現場預制后安裝),正立面中間墻體頂部有一幅工農兵浮雕像,入口兩邊為高勒腳花臺,環形車道相襯托。大樓全部采用鋼窗,木制品如硬木門、硬木墻裙、窗簾盒、掛景線經過鐵鍋熬煮及烘干處理,迄今不裂不蛀。防水屋面二氈三油,上鋪一層磚,效果良好。

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

該建筑建于1951年,為一磚混結構建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勢,采取傳統柱網式基礎布局,主體三層。平面以一個橫向長方形為橫軸,左右兩側各延伸出一個矩形;正立面以4層塔樓門廳和偏右布置的門廊、臺階等組成建筑立面的構圖中心。整體外觀融入西式建筑風格,歇山頂,蘇式扣隼板瓦鋪作屋頂,米黃色墻面,無花飾矩形窗戶。建筑以邊長0.66米的正方磚柱支撐木梁構架,荷載由木樓板向木梁傳遞而來。一樓至各樓層為木樓栿,樓板為企口縫拼花木板作面層。占地總面積約4851平方米;大樓總建筑面積5389.3平方米(除梯步),其中主樓建筑面積3760.8平方米,前樓建筑面積668.5平方米,后樓建筑面積960平方米。主樓坐北朝南,呈東西走向,充分考慮了通風與采光。前樓在主樓正門西側向南延伸,后樓位于主樓東側向北延伸。另在大樓前后設有四個花園及一個消防池,占地面積約2964平方米。主樓、前后樓均為三層,樓層之間間錯相接,其中主樓高17.55米,前、后樓高16.3米。1954年,市委撤離辦公,西南大區撤銷后,按鄧小平要求的給群眾“打文化牙祭”,作為重慶市博物館文物展覽大樓使用,改造時曾將內部的隔墻部分拆除,以便陳展,但未在結構上造成損壞。2001年,該房被列為危房停用?,F存建筑經全面整修,保存完整。2000年以后,作為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辦公用房使用。

(二)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173號。設計師張家德,始建于1951年,落成于1954年4月,定名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4年7月,西南大區撤銷后改名為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并延用至今。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該建筑由禮堂大廳、步云樓、南北配樓、后建的東樓以及人民廣場前的牌樓組成。建筑設計采取中國傳統的民族形式,禮堂大廳的屋面造型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在角鋼網殼附加木屋架成琉璃瓦屋面。大禮堂主廳采用半球形鋼架穹頂,附加有三個層次琉璃瓦屋面的木結構屋檐;結構設計采用大跨度直徑46.33米鋼結構穹頂,置于現澆鋼筋砼樓柱上;南北兩翼配樓兩對塔式四方亭和六角亭也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及琉璃瓦屋面裝飾,仿天壇的36根紅柱及配樓走廊一部分紅柱用板條包成,大禮堂和配樓招待所建筑面積1.85萬平方米。建筑物的組成以圓形的禮堂大廳為中心,兩旁側翼的四層樓房作為配樓,外部建造有一座牌樓大門,進入寬大的庭園后,走上128步石級階梯就可到達大廳內劇場。在大禮堂正立面的中央入口處建造的門樓,其造型仿北京天安門,南北配樓兩端建有琉璃瓦屋面對稱的塔式亭閣。2013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8例患者中,胸痛胸悶36例,占75.0%,心慌16例,占33.33%,勞力性呼吸困難10例,占20.83%,發作性暈厥10例,占20.83%,心絞痛3例,占6.25%,明確家族史3例,占占6.25%。

(三)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二路174號。始建于1951年7月,1952年落成,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的鄧小平親自題寫了宮名。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大門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獨立柱廊,部分歐式線腳,是形象簡潔的現代主義風格。主體建筑是公用會堂兼影劇場,1951年徐尚志主持設計,龔達麟協作,采用30米大跨度的以小型角鋼拼作矩形上弦的屋架,樓座臺口的大梁現澆鋼筋混凝土門式框架30余米跨度,造型簡潔,平面呈扇形,正立面呈弧形,廳堂內大梁不用柱子,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可容納觀眾席1450座。

文化宮電影院和文化廣場目前占地120畝,使用面積3萬多平方米,2009年進行了一次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文化宮總建筑面積增加到5萬多平方米。2009,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重慶市體育館

重慶市體育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大田灣體育路,于1953年西南工業建筑設計院設計,施工單位為西南第一建筑公司,1954年3月開工,1955年2月竣工交付使用。

重慶市體育館

重慶大田灣體育場

體育館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加上附房共8704平方米,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磁_鋼筋混凝土結構,觀眾座位4425個。拱形屋面,鋼屋架跨度36.5米,比賽場地長37米,寬21米,采用楠木嵌花地板,外墻的墻面裝飾用人造大理石,配置有牌樓彩畫。該館設計功能合理,交通系統明確,疏散路線通暢,外形具有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磚石結構風格,顯得堅實有力,比例良好。2008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優秀近現代建筑。2009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重慶大田灣體育場

重慶大田灣體育場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大田灣。市建工局設計處設計。1951年在賀龍的主持下修建,1956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施工單位為重慶市第一建筑公司。是重慶標志性的體育建筑,是新中國第一個甲級體育場,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是建國初期重慶十大建筑之一。

體育場傍山而建,主體建筑面積9665平方米,其中設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橢圓形梯級看臺下面有7000平方米,用于體育器材室、運動員活動室、休息室。整個看臺能容納觀眾4.5萬人,場內有草皮足球場和田徑場,包括400米環形木屑跑道。后改造。

(六)重慶市體育局辦公樓

重慶市體育局辦公樓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大田灣體育路賀龍雕塑右側。該建筑建于1955年,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此辦公樓與體育館同時修建,主要作為體委辦公、會議用。

重慶市體育局辦公樓

該建筑坐南向北偏東10度,為二樓一底仿中國傳統北方官式建筑風格,建筑沿中軸對稱,中部突出。中部為歇山墻面,仿中國傳統北方官式建筑做法,用混凝土現澆斗拱裝飾。兩翼為重檐歇山頂,有仿木斜撐裝飾。外墻瓷磚貼面,內部為混凝土結構,局部建筑為混凝土現澆裝飾,外觀較新。辦公樓與體育館臨街相對,遙遙相望,和周邊建筑形成組合環境,樓前兩旁有花壇綠地相配,樹木成蔭,與體育館建筑相協調、匹配。2008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優秀近現代建筑。2009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價值評估

(一)建筑生態價值

古代的重慶因為其地理環境有別于平原城市,建筑本身的設計往往因地就勢,建筑大多樸實無華。重慶開埠后,又受到逐漸成熟的建城模式影響,融合了其他地域因素,先后形成了外國洋行、“陪都”遷建機構聚集區。而作為新中國初期禮堂建筑的鮮明代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是重慶現存最大的帶有中國傳統建筑形式的建筑,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被評為“亞洲20世紀十大經典建筑”,當時重慶還沒有一座可以同時容納千人以上集會的禮堂,這類大型禮堂建筑之設計儼然突破了設計工作的本身,成為民族文化表達和展現的結合點和關鍵點,在禮堂內部凈高55米的大廳中間沒有一根柱子,時至今日仍然氣勢恢宏、宏偉壯觀。

(二)人文價值

渝中區作為重慶直轄市的母城和發祥地,近年來在都市建設的大潮中,幾乎和國內各大城市一樣都是高樓林立,寸土寸金,城市的同質化現象和問題趨向突出。與之相伴隨,這些新中國形成的公共建筑落成至今大多已走過了一個甲子,是新重慶社會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也正是城市的建設、發展促成了公共標志性建筑與設施的迅速現代化。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是新中國成立后重慶最早興建的機關辦公樓,是建國初期重慶市的政治活動中心,見證了重慶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國民生產的關鍵時期系列重要事件,隨后又是劉伯承、鄧小平讓重慶老百姓“打文化牙祭”的指示最重要落實地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體育運動成為國家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毛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重慶市的體育建筑也在當時得到了極大地發展。重慶大田灣體育設施群是新中國早期建造的全國甲級標準體育館(場),從這里培養了一大批體育骨干,為國家輸送了很多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并為全市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專業隊及業余訓練,進行國內、國際性比賽,滿足更多人及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城市發展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代社會越來越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公共建筑也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文化地標,是文化彰顯和歷史傳承的重要基礎。上世紀50年代,以兩路口、上青寺兩個街道為中心建造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市少年宮、市體育館(場)、山城寬銀幕電影院、工業展覽館、市博物館所承載的歷史時代記憶,已經融入廣大重慶市民的城市情感中,同時也見證了新中國勞動人民生活境遇的改變和精神面貌的提高。當代的文化建筑正在朝向集文化、藝術、娛樂、休閑、商業、服務和產業創新于一體的方向發展,正在成為大眾化的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相結合的場所和催生新的城市文化的發生器。

建國初期重慶公共建筑保護和利用現狀

三、結語

通過對建國初期重慶公共建筑的保護現狀及價值的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重慶建國初期公共建筑的歷史沿革、保護現狀及利用情況。建國初期重慶的公共建筑的建設,體現了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建設新城市、造福人民群眾的風范。留存下來的公共建筑保護利用情況普遍較好,在今天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重慶最具風格和生命力的建筑之一。無論顏色、質地、形制,都堪稱經典,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K928.71

A

1005-3115(2016)18-0048-03

猜你喜歡
大禮堂渝中區辦公樓
渝中區關工委召開主任辦公會議
深圳移卡C4辦公樓室內設計
重慶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1日至15日召開
重慶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1月10日至14日召開
SYNEGIC公司辦公樓
重慶市渝中區噪聲污染現狀、問題及防治對策
重慶渝中區政府與區塊鏈企業合作打造食藥品追溯平臺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音頻系統的改造
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舉行
開展個性化干部教育培訓的創新策略探析——以重慶市渝中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