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策略研究

2016-10-18 14:16范婷婷
中國市場 2016年33期
關鍵詞:中小企業貿易出口

范婷婷

[摘 要]自改革開放后,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提升,尤其是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當下,中小企業對于我國出口貿易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覷。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興市場不斷崛起,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面臨著成本上升、貿易摩擦、融資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得到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從國際、國內、中小企業自身三個角度對中小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提出應對策略,旨在為政策制定與企業決策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出口;貿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77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發展突飛猛進,其憑借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連年攀升,已然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中小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國內外挑戰,繼續擴大出口的障礙日益凸顯,如何克服劣勢,發揮優勢,保持出口貿易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成為擺在我國政府及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

1.1 國際形勢嚴峻

第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成本優勢被淡化。我國出口量較大的中小企業幾乎全部屬于紡織品、工藝制品、中低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入,南亞、南美、東盟等國也加入到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競爭中,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同我國基本相同,加之勞動力、原材料成本更為廉價,我國原有的成本優勢受到嚴重沖擊。此外,墨西哥、古巴等國還具有臨近發達國家的明顯地域優勢,其主要目標市場十分明確,這些都使得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被不斷擠壓,市場占有份額不斷下降。

第二,中小企業出口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加入WTO后,我國雖然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卻遭遇到了更多的貿易壁壘。尤其是在傳統貿易領域,更是受到諸多貿易保護措施的限制,引發了許多貿易摩擦與貿易爭端。數據顯示,僅改革開放后的20年間,我國就遭受了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多達700余件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案件,其數量之多、受影響金額之大,居世界首位。

1.2 國內經濟環境的制約

第一,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企業相比國企、央企來講屬弱勢群體,其融資困難重重。這種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中小企業雖需求旺盛,但諸多因素制約了銀行信貸資金支持,一方面,銀行信貸更傾向于大企業,而提高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門檻;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規范性不高、規模較小、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信息不透明,致使抗風險能力較弱。目前,為全國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有四大國有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這些機構因風控需要,服務對象集中在“大企業、大行業、大集團”,目標區域也多為大中城市。中小企業在正規機構貸款中不占優勢,只能通過非正規渠道籌措資金,這不僅增加了企業償還負擔,還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第二,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中小企業規模有限,其發展離不開技術研究機構、開發機構、市場調研機構等具有社會化服務的商業服務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審計所、咨詢公司、商會等中介組織。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的上述商業服務機構以及中介組織仍不夠發達,這導致整個商業環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從而制約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1.3 中小企業自身缺陷

第一,企業管理層素質不高,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專業管理人才極為短缺,經營者整體素質不高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F行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落后、缺失,人才選拔與任用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加之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企業所有人文化水平不高、思想素質較低,中小企業管理混亂而引起的消極事件頻發。

第二,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下、缺乏創新能力。我國工業生產在國際上本身就處于弱勢地位,中小企業則更為落后。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與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除此之外,中小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缺乏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現象嚴重,這既影響了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第三,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亂。前文提到,我國中小型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入行門檻較低,規模經濟性不強,企業大多無力進行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往往最終演變成價格的惡性競爭。此外,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熱衷于跟進模仿,而對于樹立自身品牌并不重視,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部分企業甚至為了保有市場份額,虧本經營,這導致出口產品質量下滑,出口秩序陷入混亂,并引發了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

2 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出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2.1 扶持中小企業的國際經驗借鑒

第一,立法與組織保障。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制定一系列配套法律,鼓勵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以立法形式對中小企業擴大出口進行服務與引導。如美國的《出口推動計劃》就是對扶持小企業出口的政策做了具體規定,內容涉及外貿導向、優惠條件等。除了立法,一些發達國家還通過專職機構來扶持中小企業,如法國財經與工業部下屬的中小企業商業與手工業秘書處就是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出口而設立的。

第二,通過多種渠道解決融資問題。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德國和法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德國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出口成立了兩大政策性銀行,即德國平衡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它們從歐洲復興信貸計劃援助資金、政府財政撥款、資金市場等處獲取資金,并向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提供利息補貼或貸款擔保。法國則在1996年創立法國中小企業發展銀行,專門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與擔保服務,并設立全資子公司負責全國中小企業的金融信貸。

2.2 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外部環境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創造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目前,我國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而沒有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進出口的相關法律條文。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要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逐漸完善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制定針對性強的制度條款,統一全國執法口徑,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寬松的外部環境。

第二,推進結構調整,刺激企業創新。政府應當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優化資本結構,鼓勵它們生產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價值高的產品,果斷淘汰落后技術,淘汰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產品。同時,幫助中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使科技成果轉化為利潤,避免市場惡性競爭。政府還應選擇部分優秀中小企業作為行業試點,設立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

2.3 中小企業要提高自身競爭力

第一,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難以進行多元化投資,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市場占有率,從殘酷的價格戰當中勝出,就要走專一化經營道路,提高管理與生產的專業化程度,專注于細分市場的開發。

第二,精品化發展道路。以往粗放的經營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尤其是以低價原材料和低廉勞動力支撐的中小企業更要積極改變以往的生產與經營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一方面,企業可以借助現代化通信工具,直接同客戶對接,掌握客戶需求,做出針對性更強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可進一步細化客戶需求,走個性化產品的發展道路,為單一客戶量身定制某種產品或服務。

3 結 論

總的來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小企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外部環境,規避風險,抓住機遇,練好“內功”,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政府部門則要重視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和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幫助它們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2005 年上半年非國有經濟運行分析[N].中小企業簡報,2005-08-01.

[2]Wind資訊.金融護航中國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再獲助力[EB/OL].(2014-12-26).http://www.cnss.com.cn/html2014/maoyi_1226/165682.html.

猜你喜歡
中小企業貿易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貿易統計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貿易統計
某官自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