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綠色自行車出行模式優化

2016-10-18 16:10張玉潔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綠色交通

張玉潔

【摘 要】市區內推廣自行車出行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擁堵,同時有利于物流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健康的環境效益。道路系統的管理措施包括對大型貨運車輛限制的行駛路線和時間,避免與騎自行車人發生沖突,并要求在城市地區使用的車輛具有更好的可見性。

【關鍵詞】綠色交通;道路系統優化;車輛優化;政策改善

0 引言

隨著交通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交通工具被發明、生產和運用,城市生活變得越來越依賴于這些物流參與者。但由于目前我國交通系統在設計中存在著一定缺陷,導致遭遇越來越多的道路交通的安全事故頻發。

經過很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城市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居民收入水平連創新高,乘車出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首選,但這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同時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運營成本和生態成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被普通居民廣泛應用與日常出行當中。時至今日,自行車也是部分民眾進行短途旅行的首選工具。然而越來越復雜的交通狀況制約了自行車的使用情況。

1 國際研究現狀

在2004年第三次城市物流國際會議中,谷口、湯普森和山田三位專家提出了城市水平評定三大原則:流動性,可持續性和宜居性。而三大原則由八個方面決定,分別為:全球競爭力、能源利用率、環保、緩解擁堵、安全、節能和勞動力。他們認為推廣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建立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伙伴關系;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與城市交通結合。這些都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當前,自行車出行模式作為一種綠色健康的出行模式被世界重新認識,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大量實驗數據證實,城市居民通過定期騎自行車出行增加額外的運動量來達到健身功效,同時減少心血管等許多疾病發病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和抑郁癥。自行車出行對于城市社區健康發展提供助益,包括降低污染,減少擁堵,提高經濟性,可負擔和公平的流動性。

2 面臨困境

2.1 堵塞

如何解決交通擁堵,為市民出行提供高效、安全的交通狀況幾乎是每個現代化都市所要面對的挑戰。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的大量使用可以節省更多的道路空間,而大型貨運卡車在城市貨運和垃圾清除中起到關鍵作用,提高了物流效率。我國城市居民上下班路程均在15公里以內,非常適合自行車出行模式。歐洲的荷蘭、丹麥和德國等國,通過立法、教育、交通系統改造等措施推廣“魅力自行車”行動,全面推廣自行車出行模式,以減少家用轎車的使用,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為當地交通系統至少節約出20%的道路空間。

2.2 道路維護制度缺陷

目前,我國各地方政府均已出臺各類政策,支持大型貨運企業發展,通過增加大型貨車貨運能力和安全性能來提高貨運效率,加上道路工程技術的改進,使得公路貨運成本大大降低。城市消費者受惠于低廉物流成本所帶來的低物價福利。然而大型貨運車輛的使用對道路帶來相當大的負擔。在澳大利亞,大型貨運必須安裝車速限制器以減少對道路系統的傷害,而我國目前沒有相應的強制措施,同時維護道路的費用只單獨依賴于市場機制(各地收費站)。同時對道路養護也缺乏系統性的法律法規。

2.3 司機健康狀態

職業司機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容樂觀,由于職業關系導致久坐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了司機駕駛狀態。騎自行車對于卡車司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大型卡車也具有足夠的空間去裝備一輛自行車,使他們能夠在休息或等待的貨物裝卸時去兜風。同時,司機精神疲憊和情感創傷等心理健康也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子之一。

3 解決方案

3.1 道路系統優化設計

由于國外交通發展無論是時間還是經驗,均優于我國,所以完全可以借鑒來自歐洲和日本的先進經驗:

1)保護自行車道,將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通過隔離設施分離的。同時在各類交叉路口的設計考慮為各類大型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一個足夠的的轉彎半徑。

2)大量設置交通信號裝置(交通信號燈、交通指示牌)、交通廣角鏡,消除機動車駕駛員的視覺忙點。

3)獨立的信號相位,在時間點上對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流指揮,以舒緩交通。

4)在高偏轉/低速回旋處,為大型車輛提供足夠空間。

5)智能交通系統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廣泛運用,為未受保護的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警告。

3.2 車輛優化設

以當前的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設計出高性能、高容量且可視性(避免與自行車發生)良好的大型貨運卡車并非難事,但由于市場回報不足導致車企缺乏生產這類大型卡車的興趣??梢酝ㄟ^以下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1)沃爾沃公司研發的Intersafe-2的項目,可以將汽車在路口安全性提高80%。將現代傳感器、通訊網絡、電子地圖和定位系統間有效集成,通過不同的信息傳感器以消除視覺盲點。

2)在汽車上安裝自行車檢測系統,來檢測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存在,并在將要碰撞的情況下即時采取自動制動。

3)通過改裝汽車添加輔助鏡,以消除車前方和側面的駕駛視覺盲區。1976年,日本在推行強制汽車安裝輔助廣角鏡之后的八年內,左轉車輛造成的死亡事故數量急劇下降。而在2007年歐盟頒布的38號指令,也推行給所有新卡車安裝輔助鏡,以提高駕駛員的空間意識。

4)汽車安裝智能傳感器(行人和騎自行車的探測器),同時智能汽車后視鏡那樣顯示上鏡的象征,將影視對象是轉換成盲點,保護弱勢道路使用者。

5)加裝車尾及車旁護欄。

6)駕駛室的重新設計,以降低駕駛員的視覺高度,提高短距離視場。

7)安裝車外氣囊,在與行人和自行車碰撞時彈出,保護弱勢道路使用者。

3.3 環境和土地利用變化

這些舉措也同時用于解決環境問題,包括:

1)限制大型貨運卡車的運輸路線,可能消除許多社會關注的問題,但會影響物流的營運成本。取消限制,降低營運成本,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配合,降低事故發生率。

2)宜居城市物流(城市中心外圍的整合和配送小型終端)。

3)道路系統的設計要考慮城市的人口、面積、城市形態、地形、經濟活動、收入水平和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條件等多種因素。例如哥本哈根對自行車道進行了修改,以適應當地的街道輪廓。

4 結論

通過制度性改革可以獲得居民與物流公司的支持。通過對司機進行培訓,協調道路使用者群體之間協作,降低保險費用或稅收補償挖掘物流潛在生產力效益,更容易建設綠色交通模式。同時更安全的汽車、更安全的駕駛、更安全的道路管理措施、確保道路系統使用的最安全的車輛,訓練有素司機和安全的操作手法也對市場經濟發展大有助益。

【參考文獻】

[1]Dablanc,L.(2009).Urban Freight:World Bank.

[2]Mesken,J.,and Schoon,C.(2011).Stedelijke distributie: conceptuele aanpak verbetering verkeersveiligheid (pp.36).Leidschendam: SWOV.

[3]Jacobsen,P.L.,and Rutter,H.(2012).Cycling Safety.In J.Pucher and R.Buehler (Eds.),City Cycling (First ed., pp. 141-156).USA: MIT Press (MA).

猜你喜歡
綠色交通
武漢市公共自行車租用的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綠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發展策略
談彈性街區綠道建設
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理論與實施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