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理論與實施措施

2016-12-27 15:17賈軍委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關鍵詞:綠色交通城市規劃公交

賈軍委

摘 要 綠色城市交通是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通過對綠色交通規劃基本理論的介紹,分析了城市綠色交通中道路系統優化、公交規劃、自行車道、步行道以及換乘體系等重要交通因素的作用,提出了綠色交通規劃設計和實施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綠色交通;城市規劃;公交;優化

中圖分類號 U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169-02

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的出行交通需求也在急劇增加,傳統的交通規劃方法和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狀況,城市中普遍出現了擁擠現象,交通環境日益惡化,城市交通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民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進步的制約因素。

所以要將綠色交通的城市規劃理論融入到當今城市建設中,綠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低消耗的交通工具達到安全、舒適、有序、通暢的交通目的。提倡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單人駕車的優先排序。但目前的城市交通規劃目的僅僅是為了達到讓車移動的目的,無意識的將服務對象偏向機動車,降低了自行車和行人的機動性和安全性,這無疑會給擁堵的城市交通帶來更大的困擾。

1 綠色交通規劃理論

1.1 綠色交通規劃的基本思想

人本思想。人本主義不僅在社會、經濟、文化中流行,也適用于交通行業,即是在交通規劃中以人為本為核心思想,尊重人的權利和價值。只有服務于人的交通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要以平等為原則,考慮行人和非機動車在交通資源分配時的優先權。

系統思想。系統注重整體和部分之間的有效聯系,城市交通已經不是簡單的各個因素,而是行人、汽車、非機動車、道路之間的組合體,另外還有服務于交通的法律、政策等環境因素,只有將多個因素系統整合起來,才能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1.2 綠色交通與土地使用的協調

交通規劃與土地使用一體化,土地使用規劃是城市活動和交通運輸系統的前提,而城市活動和交通規劃反過來能夠預測未來土地利用,所以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要注重用地規劃的協調,高強度的建設項目、大型公共設施、商業設施會導致周圍路網的擁擠,造成交通擁堵,在進行建設時要同時注重周圍道路的升級。

城市交通走廊與土地使用協調,交通樞紐、走廊決定了城市框架和布局,是構建城市交通的基本骨架,起到截流和疏解作用,引導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周邊的土地開發建設前,要先進行道路建設,并且在快速路兩側要慎重選擇建筑設施,不能影響交通通行。

加強城市公共停車場與城市用地協調,彌補現有停車位不足的狀況,停車場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布置,確定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停車需求,達到有利于分散、就近的原則。

公共交通與土地使用規劃協調,在土地規劃中要優先為公共交通的發展預留足夠空間,在大型的換乘站要有大面積的停車場供居民使用,公交站牌處要有足夠的位置滿足高峰期等車居民,不能影響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行駛。

2 綠色交通系統中各要素分析

2.1 城市道路系統的優化

加快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修路、新修道路、停車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等。完善路網結構,調整路網級配,低一級公路有序的向高一級道路匯集,控制不同等級道路交叉口間距,為了緩解干道壓力,吸引人和自行車,可以適當增加支路的比率。路網節點,處理好不同性質道路相交節點,快速路、主干路之間采用立交處理,在十字交叉口設置導流島,增大通行能力,減少等信號燈時間。路網布局上可以采用環狀和發射狀相結合的布局結構,增加道路網的可擴展性,在舊新城區分界處消除限制和分割。

2.2 注重公交規劃

交通規劃理念要以為人服務為主,加強公共交通,實現道路交通系統為多數人服務的目標。城市交通系統中軌道交通是高效率、低消耗的一種運輸方式,能夠解決大城市中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快遞公交系統,在公共交通中有專用的道路空間,但投資卻比軌道系統少;常規公交系統,是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更加靈活,但運行效率較低。

在我國各大城市中,普通公交仍然是主流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要具有遠見性,提升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在公交系統中的比例,規劃要慎重,例如軌道交通一旦建成,就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很難調整。

2.3 自行車、步行的交通規劃

自行車在城市綠色交通中占有很大地位,適用于短距離出行,是公共交通的補充。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要保證自行車專用車道的網絡可達性,可以與步行道路相結合,實現與機動車道上的空間分離,提高安全性,自行車道既要滿足基本需求,又不占用過多空間。

我國交通規劃中常常忽視步行的出行方式,在交通系統中占有的資源也最少,很多步行道空間面積小,不通暢,甚至有些地方取消不存在。步行是綠色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公交系統相結合,應該留足步行空間,改善步行環境,提高步行安全。

2.4 換乘體系的規劃

在規劃過程中,要注意考慮各種綠色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與銜接。既要使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功能分工明確,又要通過樞紐緊密聯系,充分發揮城市公共交通的整體優勢。為提高乘車效率,常規公交和軌道交通要能夠實現無縫銜接,各種交通的轉換距離要能夠滿足步行范圍要求。

3 城市交通設計

3.1 交通網的設計

交通網絡規劃一般注重道路的連通性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將次干道和支路都連接到主干道上,這樣無疑會增加主干道車輛的通行速度,而次干道和支路上的車輛速度又會無形中提高,不能發揮其功能作用,降低了安全性。

綠色交通理念下,要結合土地利用性質,明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所承擔的交通功能。支路作用為生活型道路,主要承擔購物、休閑、工作等集散,次干道為連接性道路,匯集支路交通量,并傳送到主干道,主干道則是主要的通行道路,滿足大量、高速的交通流。

3.2 主干道的綠色設計

綠色交通設計就是將道路交通功能和環境相結合,實現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在主干道綠色建設中要從橫斷面形式、交叉口設計、人行道設計和公交??康葞讉€方面進行,并能夠滿足未來的交通發展需求。

橫斷面設計,主干道橫斷面包括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行人道、中央分隔帶、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隔帶、行人和非機動車道分隔帶、路側分隔帶。分隔帶可以為綠地的形式,能夠凈化空氣,喬木能夠遮陽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降低兩側建筑物噪音。

道路材料上也要考慮綠色環保因素,采用柔性路面,能夠提高行車舒適度,并降低噪音,避免過大的揚塵給居民生活帶來困擾。道路材料對光的吸收和反射也有不同效果,照明要配合道路材料選擇合理的間距,保證行車視野。

3.3 道路交通環境的影響

城市交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城市交通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噪聲、振動和大氣污染問題,是主要的城市污染源,特別是主干路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已經成為社會突出問題。城市交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土地綠化、水質等,交通建設會對建設范圍內土地的物理和生態構成破壞,經過城市河流時對水質和水體動植物都會造成影響。城市交通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建設和運行中會對周圍居住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干擾,道路對城區起到分割作用,影響生活氛圍。

參考文獻

[1]馬交國,楊永春.國外生態城市建設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國外城市規劃,2006(2):71-74.

[2]李曉燕.基于交通環境承載力的城市生態交通規劃的理論研究[J].長安大學,2003.

[3]楊濤.城市交通:新世紀的挑戰與對策——南京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4]鐘東階.對我國城市實施綠色交通體系對策的探討[J].中國交通技術論壇,2005(11).

[5]詹運洲.城市客運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結構優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綠色交通城市規劃公交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一元公交開進太行深處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生態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
等公交
發展城市綠色交通的必要性研究
淺議綠色自行車出行模式優化
高可達性:城市超越土地資源極限的核心交通策略
淺析城市規劃中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