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學習神經系統之化繁為簡,簡而不凡

2016-10-18 16:10王志勇張毅敏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王志勇 張毅敏

【摘 要】系統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器官的位置形態和功能的學科,是醫學最基礎的課程之一。其中,神經系統的難學是每一個醫學生感慨最多的。其實,神經解剖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在于是否理解以及想要掌握的程度。而理解的關鍵,在筆者看來則是對神經系統術語的深刻剖析,抽絲剝繭,掌握其核心。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開端,神經系統的學習已經成功了一半。

【關鍵詞】系統解剖學;神經解剖;神經系統術語;神經核;纖維束

系統解剖學作為醫學入門的最重要的基礎課程[1],是每一位醫學生必須要仔細學習認真對待的。在人體的9大系統中,神經系統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習也最難理解的系統。那么有沒有好一點的學習方法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驗,總結了一些理解和學習神經系統的個人見解,在此拋磚引玉,跟大家一起討論、學習和進步。

1 簡化系統,重新定義

神經系統主要是由神經細胞(又叫做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又叫做神經膠質)所構成[2]。對于這兩種細胞,我們的重點是學習神經元,而不是膠質細胞。因為膠質細胞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雖然其數量龐大,是神經元的10-50倍,但目前主流觀點還是認為膠質細胞的作用是輔助神經元。相對于膠質細胞,神經元的功能就非常的直接,比如感受內外環境刺激;控制肌肉和腺體的活動;傳導、整合與存儲信息;參與睡眠、學習和記憶以及思維、意識和情緒等,每一個功能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重要的一點是,臨床上的神經系統的疾病,多數是神經元相關的。

因此,為了更好的理解神經系統,順便也減輕了學習的負擔,我們對神經系統進行簡化,即: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組成。這是神經系統學習的第一步。

2 剖析概念,理解神經

神經細胞構成神經系統。因此,我們學習的重點就是神經元的形態與功能。但是神經元千千萬萬,怎么學,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很有必要對神經元進行定義,進行劃分,努力的將千千萬萬的神經元轉換成可以讓大家很容易學習的一種模式。于是,根據形態學對神經元的各個部分進行命名: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其中突起又進一步分為接受信息的短突起——樹突,和傳出信息的軸突。在這些基礎的知識鋪墊之下,并根據其在神經系統的分布特點,人們將千千萬萬個神經元進行了進一步的命名,一共有9個名詞。因此,深刻剖析進而理解掌握9個神經系統的術語名詞,就成為學習的關鍵,具體如下:白質、灰質、皮質、髓質、神經核、纖維束、神經節、神經以及網狀結構。其中,白質、灰質、髓質、皮質、神經核與纖維束以及網狀結構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進行分類;神經節和神經則是對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元進行分類?,F在我們對這些名詞進行分解。

1)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腦和脊髓中,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的聚集部位。

2)白質,是腦和脊髓內,包被有髓鞘的神經元的長突起的聚集部位,簡單說就是神經元的長突起的聚集。有同學說,書上寫的是白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的聚集部位,不是神經元的長突起啊。那么,什么是神經纖維呢。神經纖維就是包被髓鞘的神經元的長突起。而髓鞘是膠質細胞構成的,前面已經簡化了說膠質細胞不是我們學習的重點,我們忽略掉。因此,才有了白質是中樞的神經元的長突起的聚集。

3)皮質,是腦表面的灰質,這里的腦包括大腦和小腦。結合灰質的定義,我們將皮質擴展為:皮質是聚集在大腦和小腦表面的神經元胞體和突起。

4)髓質,是位于皮質深面的白質。分析皮質與白質的概念,我們將白質也擴展為:白質是腦和脊髓內的神經纖維的聚集,是神經元的長突起聚集的部位。因此髓質就重新定義為:神經元長突起在皮質深面的聚集。

5)神經核,是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的聚集。根據定義進行擴展: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在腦和脊髓內形成的灰色團塊。這是將灰質內部的那些有著典型特點的神經元(形態和功能相似)的胞體和樹突進一步分類和命名。

6)纖維束,也叫做傳導束,是起止、走形、功能相同的神經纖維在腦和脊髓的白質中的束狀聚集。利用前面的名字概念,對纖維束進行分解和擴展:腦和脊髓中,有一部分神經元的長突起,其起止、走行相同、功能類似,它們聚集在一起,形似一束,稱為纖維束。同樣的,這也對腦內白質的進一步簡化。

7)神經節,它的定義跟神經核非常類似,是指神經元的胞體在周圍神經系統的聚集。擴展后可以看出,神經節與神經核,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處。相似是指二者都是神經元的胞體的聚集;不同是指二者所在位置不同,前者是腦內結構,后者是位于腦外的周圍神經系統。

8)神經,也是神經纖維的聚集,只是這些神經纖維位于在周圍神經系統。跟神經核與神經節類似,神經核與纖維束的本質是一樣的,二者都是聚集在一起的神經元的長突起。但是你會發現構成纖維束的神經纖維是由定語限制的,而構成神經的纖維卻沒有,這一點要注意。在以后的學習中你會發現,纖維束的作用往往都是單一的,而神經損傷之后卻常常出現的是多種功能障礙。其原因就是構成二者的神經纖維的性質不同導致的。

9)網狀結構,作為在神經系統的學習中用的比較少一個名詞,我們這里放在最后分析,很簡單,指腦和脊髓中灰質和白質的交界區??梢韵胂?,該區域有突起又胞體,顧名思義,就像一個網一樣,叫網狀結構。

通過對這9個名詞的分解重組,我們發現,這些名詞最終都會歸結同一種形式:名詞是神經元的什么所組成,也就是說萬變不離神經元。再一次充分說明,深刻理解和掌握神經元,是學好神經系統的前提。

3 明確對象,直指核心

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眾所周知,按照與中樞相連的位置,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了周圍神經系統?;蛘呶覀冋f,神經組成了周圍神經系統。用神經的術語重新定義周圍神經系統會發現:周圍神經系統就是神經元的長突起的聚集。也就是說,周圍神經系統就是由神經元的長突起構成,本質還是神經元。而中樞神經系統是由腦和脊髓組成,本質也是神經元。

所以,神經系統就是由神經元組成的,腦和脊髓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器官,其本質就是神經元的胞體和突起。我們所要學習的就是神經元的突起和胞體在神經系統的不同部位的不同排列組合。我們上面說陳述的就是對這些排列組合進行命名,是一個反向推演的過程,讓我們明白到底學習的是什么,這些東西是怎么來的。所以說,理解了神經元,就理解了神經系統,為神經系統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后面需要趁熱打鐵,反復琢磨,努力將神經系統的知識輕松掌握,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4 結語

神經系統的學習是對神經核與纖維束的位置、名稱、形態和作用的學習,說的再通俗一點,是探索神經核和纖維束在人體內的什么位置,長什么樣,叫什么名字,以及有什么作用。因此,對神經系統的理解越深刻,學習起來就越容易,事半功倍!希望此文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示。

【參考文獻】

[1]柏樹令,應大君.系統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李云慶.神經解剖學[M].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

[3]貝爾(Mark E.Bear),柯勒斯(Barry W.Connors),帕羅蒂斯(Michael A.Paradiso).神經科學:探索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