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上)

2016-10-19 03:17朱安遠張冰
中國市場 2016年35期
關鍵詞:國家元首國父諾貝爾獎

朱安遠 張冰

"

"

"

[摘 要]諾貝爾獎迄今已頒發了115屆(1901—2015年,其中1940—1942年未頒獎),共有870人874人次贏得諾獎,另有23個組織機構在24個年度內26次榮獲諾和獎。在所有諾獎得主中,迄今共出現過18個國家的26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不含阿拉法特),其中獲獎時在任14位,前任8位,后任4位。除溫斯頓·丘吉爾是諾文獎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諾和獎得主。還重點介紹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及其榮獲諾獎的有關情況。

[關鍵詞]諾貝爾獎(諾獎);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和平獎(諾和獎);諾貝爾文學獎(諾文獎);國家體制(國體);政治體制(政體);國家元首;總統;國家主席;政府首腦;總理;首相;英聯邦;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209

1 國家體制和政治體制

國家體制(state system,又稱國家制度,簡稱國體)是確立一個國家階級統治關系的基本制度。國體是指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它反映國家的本質和國家的階級屬性。國體決定政體(political system,政治體制的簡稱,又稱政治制度),并通過政體來表現。歷史上已經出現的國家制度主要有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四種類型。國家制度一般都規定在各國的憲法、法律和其他特別法中。國家的政體以及一切機構組織與活動的原則都是根據國體來確定的。

世界上現存的3種主要政治體制是:①議會制(又稱內閣制,包括內閣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共和制):一種民主政治制度,其特點是政府首腦的權力來自議會(國會)的支持。議會制下政府首腦(可不限任期)的權力普遍較大。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并不完全分立。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其國家元首通常是禮儀性職務,不享有實際的行政權,其權力一般僅限于任命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或多黨政治聯盟領袖出任政府首腦。如英國、德國、瑞典、比利時、加拿大、以色列、日本、東帝汶和意大利(其國父是意大利統一后的首任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等。②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混合制):一種同時具有議會制和總統制特點的共和制(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兩類)政體,起源于魏瑪德國。半總統制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權力,內閣有相對較穩固的地位,國會權力相對較小。內閣首長(政府首腦)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推舉產生,總統任命、免除、替換須征詢議會意見的國家有法國、波蘭、芬蘭和奧地利(其國父是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理、第二共和國首任總理和首任總統卡爾·倫納。晚清稱奧地利為雙鷹國,因其國徽有雙鷹圖像而得名)等;內閣首長由總統任命、免除、替換不須征詢議會意見,其職位更類似于一個超級部長的國家有俄羅斯、埃及、韓國(有時將其歸屬于總統制變種的國家政體)和烏克蘭(其國父是反抗波蘭統治的民族起義領袖和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等,其中波蘭、芬蘭和奧地利偏向于內閣制,法國、俄羅斯、埃及、韓國和烏克蘭則偏向于總統制。法國、波蘭和芬蘭(根據2000年3月1日起實施的芬蘭新憲法,總統的權力被削弱,內閣和議會的權力及地位明顯得到加強,總統只能根據議會的提議任命政府總理)三國的總統和總理的權力劃分比較明確,總統負責對外,總理負責對內。③總統制:屬共和制政體,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通常還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最大。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相互獨立,分別由選民選出。如美國、哥斯達黎加、南非、利比里亞和阿根廷[其國父是與西蒙·玻利瓦爾(被視為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爾、秘魯和玻利維亞六國國父)一道被譽為美洲解放者的何塞·德·圣馬丁,圣馬丁亦是秘魯國父]等。

單一制和復合制是兩種主要的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是指中央政府擁有所有政治權力,現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單一制。復合制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政治實體組成的國家聯盟的形式,按聯合程度又可分為聯邦制(如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和邦聯制(如1776—1789年的美國以及2003—2006年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兩類。

2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國家元首是國家、聯盟、聯邦中的最高代表,是國家的象征,履行憲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在君主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在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稱號是總統。國家元首現大致可分為以下4類:①在總統制下,國家元首同時是政府首腦,可主動行使行政權。美國是其典型代表。②在半總統制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分享行政權力。法國是其典型代表。③在議會制下,國家元首大多擁有行政權力,但由內閣代為行使。英國是其典型代表。④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即虛位元首),完全沒有實權,主要是國家的象征。如德國聯邦總統、瑞典國王(自1975年起)、日本天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

政府首腦是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或內閣的領導人,在總統制下一般由國家元首(總統)兼任,在半總統制下由總統在議會多數黨中指定,在議會制下通常稱總理或首相。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故又稱其為行政首長。

3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諾貝爾獎始頒于1901年,現由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始頒于1969年)6個獎項組成。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現只產生于和平獎(已產生103位個人得主,另有23個組織機構在24個年度內26次獲獎[1~2])和文學獎(已產生112位個人得主[3])兩個獎項之中,具體情況見表1。

注1:表中26位已逝世16位,其中享年最大者(95歲)是納爾遜·曼德拉,最小者(51歲)是施特雷澤曼(因心力衰竭在首都柏林突然逝世);尚健在10位,其中現年最大者(93歲)是西蒙·佩雷斯,最小者(55歲)是奧巴馬。薩達特(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被埃及激進的伊斯蘭圣戰組織成員槍殺)和拉賓(在特拉維夫一個10萬人參加的和平集會散會時被以色列極端右翼分子槍殺)兩位系被暗殺身亡。

猜你喜歡
國家元首國父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知多少
朝鮮派“國家元首”訪問韓國
網絡誹謗案件公訴情形中“損害國家形象”的憲法學思考
綠營又提廢“國父遺像”
蔣介石首稱孫中山為“國父”
諾貝爾獎離我們有多遠?
聯邦制、國家元首、政府首腦
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經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