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東地區一次臺風遠距離暴雨成因分析

2016-10-20 08:38寧德市氣象局福建寧德3521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高空槽泰利遠距離

(寧德市氣象局福建寧德352100)

(寧德市氣象局福建寧德352100)

受2012年第5號臺風"泰利"的影響,6月17日夜間閩東北地區突發暴雨,造成了嚴重的自然災害。本文利用常規氣象資料、區域自動站資料和NCEP再分析資料,主要從風場和物理量上對這次暴雨過程進行成因分析。

臺風遠距離暴雨低空急流切變水汽輻合

1 引言

臺風(泛指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和強臺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臺風暴雨區大體可分兩個區域,即臺風環流本身的暴雨區和臺風遠距離暴雨。陳聯壽等給出臺風遠距離降水的宏觀定義:(1)降水發生在臺風范圍之外;(2)這塊降雨與臺風存在著內在物理聯系。下面爭對閩東北的一次臺風遠距離暴雨的成因進行分析,找出此次強降水的環流背景、中小尺度特征和觸發機制。

2 臺風“泰利”路徑及影響情況

2.1 泰利的發展及其路徑

2012年第5號臺風“泰利”于6月17日23時在南海西部海面發展形成,近中心最大風力8級;分別于19和20日兩次發展為強熱帶風暴。其路徑沿臺灣海峽向東北方向移動,6月21日5時減弱為熱帶低壓,并停止編號(圖1左)。歷史上7月份之前在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主要有兩種路徑:登陸大陸或者登陸臺灣,類似“泰利”這種穿越臺灣海峽的路徑歷史未見。

2.2 實況與災情

受臺風影響,6月17-21日,我市出現持續性暴雨過程此次降水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圖1 左:臺風“泰利”路徑;中:17日20時-18日08時累計降水;右:八尺門小時雨強

圖2 左:17日20時中分析;中:17日20時-18日08時極大風速;右:17日20時1000hPa水汽通量散度

第二階段為18日20時-21日08時,我市大部分縣市都出現了暴雨甚至大暴雨,主要為臺風的本體降水,對此階段的預報基本準確,且無災情發生。

第一階段降水符合臺風遠距離暴雨定義,本文主要對此進行分析。

3 臺風“泰利”后部暴雨成因分析

3.1 大尺度環流背景

(1)高層輻散

17日20時,閩東沿海位于200hPa強輻散中心位于且處在槽前西南急流入口區右側強輻散氣流中,強輻散一方面可以將對流釋放的潛熱迅速帶走,有利于大氣不穩定層結的維持與重建,另一方面強抽吸作用可以加強低層上升運動,引發上下層大氣的質量調整,進而產生變壓風疊加在低層氣流之上,有利于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維持,進而加強低層水汽的輸送和輻合。

(2)高空槽與副熱帶高壓

17日白天開始高空槽開始加深東移,副高隨之減弱東退,“泰利”處高空槽東南側和副高西側的西南氣流中,引導氣流較弱,導致“泰利”向東北方向移動,且移速緩慢。我市處槽前的負渦度區有利于上升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槽后西北氣流引導地面弱冷空氣侵入觸發對流的發生。

(3)臺風環流為暴雨區輸送水汽和能量

臺風作為一個強大的擾動源,攜帶者大量的擾動能量和暖濕空氣,17日白天開始,從臺風中心福建有一條高能高濕舌不斷向北擴展,為暴雨集聚著能量和水汽,到暴雨發生時850hPa的假相當位溫可達350K左右,比濕可達14g/kg。

影響立體倉庫穩定的主要因素是貨架重心高度,兩端式同軌雙車運行模式較單臺堆垛機獨立作業模式在貨架形式上相差不大,采用式(8)描述的上輕下重原則,目標函數可有效降低貨架重心,提升結構穩定性。

3.2 中尺度特征

(1)低層風場

“泰利”外圍流場在高空槽和副高的影響下由于福建沿海的特殊地形影響,從850hPa風場來看(圖2左),在臺灣海峽形成一個氣旋性切變,且切變的東北象限為東南風急流。切變向北推進的過程中其北部的東南急流將來自暖洋面的暖濕空氣向暴雨區輸送,同時由于受到陸地摩擦作用的影響,低層的偏南和東南氣流從海洋到陸地有一個風速逐漸減小,偏東分量逐漸增加的過程,在沿海一帶形成一條風速輻合帶。輻合和氣旋式切變的負渦度造成的上升運動對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低空急流與水汽

低空急流,特別是邊界層內(925hPa)的超低空急流往往是暴雨主要的水汽來源,對中尺度暴雨而言更是如此。此次暴雨發生前,氣旋性切變北側的偏東和東南氣流在逐漸加強,閩東北沿海一帶850hPa和925hPa水汽通量很大,最大可達18g·cm-2·hPa-1·s-1,但是未見明顯水汽通量輻合,說明此次暴雨的主要水汽來源并不在這兩層。

(3)地形作用

暴雨中心主要出現在沿海和港灣,海拔較低,且暴雨區的西側有高山存在,統計暴雨發生前后自動站的地面極大風(圖2中)后發現,沿海有偏東風急流,氣流進入港灣后在地形摩擦減弱和高山阻擋作用下形成風速輻合和氣旋式切變,同時暴雨區的北側有弱冷空氣侵入,這就是此次暴雨過程的主要觸發機制。

暴雨區的海平面氣壓在17日20時為1000hPa左右,所以可以用NCPE100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資料來代表近地面,通過對其(圖2右)進行分析后發現,在閩東北沿海一帶有一個水汽輻合中心,中心值可達-6×10-6g·cm-2·hPa-1·s-1,也就是說此次暴雨的主要的水汽來源位于近地面層。

4 總結

(1)高層強輻散和中層槽前負渦度區有利于層結不穩定的建立和維持,高空槽和副高的對峙使臺風移動緩慢,同時臺風環流為暴雨區輸送大量的能量和水汽。

(2)臺風倒槽在大尺度環流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在臺灣海峽形成的氣旋性切變和風速輻合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影響系統。

(3)近地面層的偏東急流形成的強水汽輻合是此次暴雨的主要水汽來源。

(4)地形作用形成的輻合和冷空的入侵是此次暴雨過程的主要觸發條件。

[1]陳聯壽.熱帶氣旋暴雨研究及其預報技術的發展 [J].應用氣象學報,2006,17(6):673-681.

[2]周官輝,張金彬,郭奎英等.臺風低壓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河南氣象,1997,19 (3):7-12.

[3]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和方法 [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319-400.

[4]叢春華,陳聯壽,雷小途等.臺風遠距離暴雨的研究進展 [J].熱帶氣象學報,2011, (02):264-270.

閩東地區一次臺風遠距離暴雨成因分析

■葉冬云 王超 王偉偉

P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425-2

福建省寧德市氣象局基層科技專項CMABY2013-034

猜你喜歡
高空槽泰利遠距離
零距離與遠距離
高速公路遠距離供電系統
武寧縣連續性暴雨過程分析
捐獻
呂梁市2017年2月20—21日暴雪天氣過程分析
一次影響內蒙古中部地區沙塵暴天氣過程分析
武寧大暴雨過程分析
遠距離供電系統在滁馬高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