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倫理及其建設原則

2016-10-21 20:09丁孝智劉瀏
商場現代化 2016年21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以人為本

丁孝智+劉瀏

摘 要: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道德規范,雖然其特征因企業經營管理領域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義利統一、公平與效率兼顧、平等互利和社會責任等原則。

關鍵詞:企業倫理;管理對象;以人為本;義利兼顧;社會責任

一、企業倫理的理論闡釋

關于企業倫理,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從道德和人類福祉的高度,提出了以同情心為出發點的道德評價論和德性論,將經濟活動中的倫理問題看做是以自利為基礎的市場機制必須用他利為基礎的道德情感進行協調。到20世紀50、60年代,原本以基督教倫理為行為準則的西方企業界卻出現了一系列諸如價格欺詐、脅迫交易、性別歧視、孽待童工等許多違反基本倫理的丑聞。于是,企業倫理問題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馬克斯·韋伯率先提出了“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概念。隨后,美國政府發布了《對企業倫理及相應行動的聲明》。1987年,歐洲建立了企業倫理學網絡,力求為改進經濟活動中整個決策過程的倫理質量作貢獻。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已有90%以上的大學管理學院開設了企業倫理學課程。企業倫理學研究也引起理論界濃厚興趣。一些大學先后建立了企業倫理學研究機構,在工商管理專業中開設了企業倫理學課程。相關理論研究則深入到企業倫理的基礎理論、企業的倫理地位、企業倫理道德與經營管理實踐等諸多方面,甚至還有學者專門設計了企業開展經營管理和決策的倫理分析模式,力求用數理方法分析倫理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企業倫理規范在歐美各國企業界得到普遍應用。對企業倫理的概念,有人將其概括為“商業團體或機構以合法手段從事營利活動時需要遵守的道德規范?!币灿腥硕x為一種引導企業正確運用市場原則建設社會和諧的理想規范。還有人將企業倫理看成是企業在處理各種經營管理關系中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在對已有的308種企業倫理概念進行分析后給出了一個被許多人認同的定義:企業倫理是企業活動的標準和規范、包括了企業的行為、責任、價值觀以及權利、義務、習俗和美德等。

按照劉易斯給出的這個定義,其實企業倫理就成為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價值體系,包括:

1.企業獲取利益的原則

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獲取利益天經地義,但如何獲取利益卻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利益獲取原則會帶來不同的社會效應。在一種法制化和規范化的市場邏輯下,通過利益共享獲取企業正當收益,亦即互惠互利,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遵行。市場經濟屬于倫理二重性經濟,其經濟形式具有利他與利己、服務與牟利等對立統一的特征。企業作為市場最主要的經濟主體,只有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才有資格獲取屬于自己的利益。因此,企業只有在兼顧利己與利他、經營與服務的前提下,才能創造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換句話說,市場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就是,既不能只利己而不利他,也不能只利他而不利己。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利益主體關系。

2.企業的基本經營規則

企業是為一定經營目的而設立的組織,經營是企業的最基本活動,但在經營活動中,企業必須遵守包括合法經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等經營規則。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上述幾個經營規則中,合法經營是企業經營倫理的底線,是以法律為規范的價值體系。企業只有通過守法經營才能使自己的權利得到保障。否則,企業就會收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而且,企業合法經營也并非完全由國家法律強制執行,而是企業自覺按照國家法律規范實行的自覺行動。從倫理層面講,合法經營不僅需要經營者具備較強的法律法規常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守法觀念和素質。只有形成對法律法規的堅定信仰和自覺遵從意識,才能不折不扣地將法律法規約定的企業經營規則貫穿到具體的經營活動之中。

3.企業的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是指在企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準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活動,包括企業的整體道德規范、企業家道德規范和員工個體道德規范。具體表現為誠實守信、公平交易和社會責任等。企業是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規范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準則。如果企業經營活動中有一方不遵守道德規范,彼此的教育活動就難以進行下去。由此我們認為,道德是任何一個社會和經營主體的“潤滑油和粘合劑”。

二、不同領域管理對象的企業倫理特征差異

有人將企業的倫理特征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關于企業及其成員行為規范的總和。二是企業倫理的調整對象是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關系。三是企業倫理調節的領域是關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善惡、是非規范。四是企業倫理主要通過社會輿論、理想信念、傳統習俗和管理規范發揮作用。也有人將企業倫理概括為和諧性、人本性、整體性和持久性四個特征。和諧性是指企業作為社會成員,不僅要遵守法律規范,還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承擔相應的倫理責任。人本性要求現代企業在塑造人、尊重人、依靠人的基礎上,必須將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員工作為重要任務。整體性顯示現代企業倫理對每個員工思想和行為具有的約束性。持久性表明企業倫理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影響企業形象具有重要影響。

但在現實中,針對不同管理對象的企業倫理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如財務管理的倫理主要特征就是為了追求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行為。因而,財務倫理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中既要具有符合財務管理規定的行動,又要嚴格遵行有關財務管理的一系列標準。財務倫理雖然也有社會輿論監督的成分,但其作用更主要表現為企業必須具有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律。換句話說,企業的財務倫理發揮實質性作用的途徑雖然是自律與他律的結合,但他律最終要通過自律發揮作用,且只有當他律轉化為企業內在和自覺的自律行為時,財務管理的倫理規范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又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直接牽涉到人的問題,它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而每一個個體的性格、愛好、思想和行為往往并非只受知識背景、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影響,還可能受到智商、情商、職業道德、現實利益等價值取向的影響,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后者對其具有更加直接的影響。由此,企業的倫理特征必然更多地表現為如何營造一種公平公正、和諧尊重、互利互惠的工作生活環境。如企業能否為員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和晉升機會、員工在企業中能否得到了必要的尊重、企業是否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為員工提供了發展機會等。傳統企業一般的做法都是通過高薪留人,但現代企業除了支付較高的工資和福利外,能否為員工發揮才能和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條件顯得更為重要。只有通過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需求,才能充分挖掘員工潛力,激發其自覺性和創造性。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行為中正確的倫理取向就應該是營造一種有利于企業內部和諧共享、積極向上、充滿生氣的氛圍,通過影響員工行為而調節和規范各種經濟社會規范,遏制和減少各種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和投機取巧行為,通過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而減少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形成的決策選擇成本,提高企業的綜合績效。

三、企業倫理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西方,常見的企業倫理原則有義務論、目的論、權力論、公正論、利己主義、功利主義、關懷倫理、德性論、契約論等。在復雜的企業倫理決策中,這些原則常常相互矛盾,除了一些單一的倫理原則外,大多是幾種不同倫理概念的整合。而《牛津英語詞典》對“原則”一詞的解釋則是指指導人們行為的根本性觀念、理由和信條。由此,倫理原則就是一個社會和群體對于組織和個人品質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和價值標準,是調整這個社會一切利益相關者關系的根本方針和基本標準,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按照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將企業倫理建設原則概括為幾下幾點: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自德國哲學家路德維?!べM爾巴哈率先提出“人本主義”思想以來,人們遵循這一脈絡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究和解讀,并形成了現代波及世界范圍內的人本主義思潮。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在人本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更為人本管理提供了實踐依據。該理論強調,人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企業的一切活動必須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企業只有通過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培養人和改善人際關系,才能充分挖掘企業員工潛能,提高生產效率,創造經濟效益。人本管理不是把人看作管理工具或手段,而是強調企業管理要以人為目的,培養人、服務人。這種倫理思想體現在具體的企業管理過程中,就是要用信任和關心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努力做好人才資源開發和使用,為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和諧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競爭有序的職業發展環境以及日臻提高的福利待遇等,努力將企業建設成為一個能夠凝聚人心、匯聚英才、榮辱與共的道德共同體,讓每一個員工在心曠神怡、伸張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

2.貫徹義利統一原則

“義利統一”是儒家倫理思想的精髓。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追求“利”無可厚非,但企業從市場上獲取的任何利益,都必須符合法律規范、市場原則和社會要求,必須處理好企業與個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國家、企業與社會之間的義利關系。在對待“利”與“義”,亦即利潤與道德的問題上,企業必須處理好“義”和“利”的關系,既不能不顧企業長遠發展目標而追求短期和眼前利益,更不能無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以犧牲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而獲取企業利益,必須將義和利有機統一起來,兼顧國家、社會、集體和企業的利益,努力達到和諧共贏的目的。

3.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

公平與效率被看作是人類經濟生活中的一對難以破解的矛盾,也是經濟學界論爭不休的永恒話題。所謂公平,一般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正常的發展秩序而合理、合法地待人處事,是一系列制度安排最重要的倫理要求。當然,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平主要強調要素投入和產出的對稱性,是在平等條件下等價交換實現的產物。從價值取向上講,主要涵蓋競爭公平、分配公平,以及根據不同行為主體的具體情況對權利和義務作出體現不同效果的差別分配。一般意義上的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量的狀態,是勞動效果與勞動量的一種比率。經濟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成本基礎上能夠獲得經濟收益的比重。在經濟學領域里,經濟效率還可以表示一種帕累托最優狀態。在此狀態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都不存在,亦即在此狀態下的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狀況變壞。在公平基礎上的效率,實際上就是企業在經營活動遵紀守法、市場信息基本對稱、獲取資源途徑正常前提下,承認企業對經營活動的正當利益追求。由于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現實,經濟社會發展仍需要生產力有一個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發展必然推動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并由此造福于全體人民。因此,以發展生產力為核心的效率原則自然是當代中國企業倫理的重要內容。只有企業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發展的目標,并通過企業的發展來實現履行社會責任的倫理要求。當然,企業的發展需要擁有一批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員工,企業只有努力培養自己的員工形成符合社會規范和時代要求的公平觀和效益觀,并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對其倫理行為進行有效激勵,才能引導員工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企業生產效率的最大化。

4.信守平等互利原則

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平等,主要指市場行為主體在完成交易和合作過程中獲取各自應當屬于自己的利益。而經濟學意義上的“平等”則具有“關系性”的含義,不僅指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方面的公平,更重要的還是指各經濟主體在公正合理的制度框架下,能夠擁有彼此平等的權利從事經濟活動,其根本的道德要求則是所有經濟利益主體都必須能夠獲得應該獲得的權利、承擔應該承擔的義務,在處理企業的需求與能力、權利與義務、獲取與貢獻等關系中遵循對等原則。因此,所謂的經濟平等問題,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收入、分配平等,還需要深入到經濟主體如何獲取應有的權力與義務、如何合理的供給和選擇機會、如何參與公平的市場交易、如何進行收入的初始分配與再分配等經濟倫理關系的內在層面。所謂互利,則指企業既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要兼顧其他利益主體的利益。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企業之間存在越來越密切的依賴關系,由此決定了任何一家企業不可能獨享市場利益,只能在競爭中追求合作,合作中追求競爭,并在競爭與合作中獲得屬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平等互利原則要求企業既要尋求自身發展,也必須樹立競合意識,著眼于長遠利益。事實上,企業所有的經營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利他性和服務性的活動,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必然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之上,只有如此,企業才能贏得來自各方面的廣泛認同,并獲取屬于自己的那份經濟利益,否則,企業的經營環境就會惡化,生產難以持續下去,市場必然用屬于自己的邏輯懲罰那些只顧自己獲利、不顧其他合作主體利益的企業。因而,有人將企業本質概括為“服務性與謀利性、利他性與利己性有機統一的互利性實體”。也就是說,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決定了企業既不可能只利他而不利己,也不可能只利己而不利他,只有切實遵循平等互利原則,才能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并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目標。

5.履行社會責任原則

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來自各個方面的利益群體和個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包括遵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護員工合法權益、信守商業道德、提供安全生產環境、節約資源、支持慈善事業等。也有人依據實用主義道德哲學,將企業社會責任界定為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共同進行的價值決策過程。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企業對股東的責任、對員工的責任、對政府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供應商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以及對社會公益的責任等。企業社會責任原則在承認企業追求合理、合法利潤的前提下,要求企業必須嚴格維護國家法律法規權威,依法依規經營;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確保企業所有經營行為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將大眾福祉和社會效益放在重要地位,主動承擔維護公平正義、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另外,企業社會責任原則還要求企業履行必要的慈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社會、回報社區,通過參與慈善事業彰顯企業更為高尚的社會責任擔當,提升企業的倫理境界。

參考文獻:

[1](美)成中英,N/A譯.文化、倫理與管理:中國現代化的哲學省思[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55.

[2](德)喬治·恩德勒,王淼洋等譯.經濟倫理學大辭典[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6.

[3]朱貽庭.倫理學小辭典[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43.

[4]吳新文.國外企業倫理學:三十年透視[J].國外社會科學,1996(03):18.

[5](美)理查德·T·德·喬治,李布譯.經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

[6]周祖城.企業倫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0.

[7]張耀謀,李力.現代企業倫理的基本特征及構建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08(13):160-161.

[8]王擎,蘇泓.論財務倫理的特征[J].財會月刊,2006(12):6-7.

[9]郭雅麗.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倫理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8:1-8.

[10]呂力.企業倫理的原則、沖突與雙層次框架體系[J].經濟研究導刊,2012(12):13-14.

[11]夏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倫理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19-20,23-24,21-22.

[12]王小錫.論道德資本[J].江蘇社會科學,2000(03):97-100.

[13]靳海山.經濟平等的三重維度[J].倫理學研究,2005(01):52-55.

[14]龔天平.論企業倫理的模式、類型與內容[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05):115.

[15]戴艷軍,李偉俠.企業社會責任再定義[J].倫理學研究,2014(03):109-113.

[16]竇鑫豐.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驅動力與推進策略研究[J].商業會計,2014(06):15-17.

作者簡介:丁孝智(1962- ),男,甘肅武威人,廣東肇慶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研究方向: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管理;劉瀏(1992- ),女,甘肅蘭州人,內蒙古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社團管理、行政管理學等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以人為本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經濟法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