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蒿素的歷史現狀和展望

2016-10-21 16:01李國橋
杭州·黨政A 2016年5期
關鍵詞:青蒿青蒿素瘧疾

李國橋

隨著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的消息傳來,“青蒿素”成為了2015年末中國最熱門的高頻詞之一。那么青蒿素是什么呢?青蒿素就是一種對抗瘧疾病的藥,叫抗瘧藥。我們80年代已經開始出口青蒿素了,80年代以后青蒿素就取代了全世界的瘧疾藥,因為它毒性低,藥效高,只要給藥兩個小時原蟲就能被逐步消滅。

瘧疾在我國南方叫發冷發熱病或者發冷病,北方叫打擺子,是一種寄生蟲傳染病。這種寄生蟲是一種會寄生到紅細胞里的單細胞生物,對人體的傷害很大。

過去我們的海南島、云南都有瘧疾發生,所有熱帶、亞熱帶地區,造成的死亡率都非常高。如果是小孩,5歲以下,一得病三天就可能死亡。它對人類的危害比較大。

瘧疾病在非洲最嚴重,其次是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目前受瘧疾威脅的還有90多個國家,32億人,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

曲折的發現

為什么要研究青蒿素呢?1967年,越南的領導來到北京向我們的毛澤東主席請求,當時的越美戰爭中,越南部隊因瘧疾減員嚴重,很影響戰斗力。他說如果中國能夠幫助解決好抗瘧藥的問題,我們就能夠成為戰爭的主導者。毛主席馬上告訴周恩來,由周恩來總理在1967年5月23號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全國軍民協作會議。當時是緊急援外的軍事項目,需要保密,所以用代號“523”,就是為了解決抗瘧藥的項目。從1967年到1969年都是在摸索,有中藥、化學藥、西藥等等。然后到1969年,北京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開始接受這項任務。

實際上我們祖先早就有用青蒿治療瘧疾的歷史記載,青蒿這支藥在公元前就有了,湖南馬王堆的出土文物就有青蒿的記載?!饵S帝內經》里面也有青蒿的記載,但是當時的記載沒有說治療瘧疾。一直到公元321年,葛洪寫了本書叫《肘后備急方》,里面有一句話,“治寒熱諸瘧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币院缶陀辛饲噍锿?、青蒿散、青蒿鱉甲煎。

1971年,北京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小組當時就開了一個先例,他們用乙醚提取青蒿,發現乙醚的青蒿提取物在動物身上效果很好。接著他們用乙醚提取物做片劑,到海南島做實驗,效果比較好,對大多數服藥的病人有效。1972年3月,屠呦呦教授在南京會議上介紹他們的實驗結果,立刻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不久,云南、山東也同時開展了這項工作。

屠呦呦小組用乙醚提取的效果不錯,也證實了青蒿素在動物單體上是有效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有再提取青蒿素,主要是因為北京青蒿的青蒿素含量非常低。但是到了1973年的云南、山東,因為那邊青蒿素的含量很高,所以這兩個省的藥物研究所馬上就提出了開展此項工作的申請。他們根據植物學的名稱叫黃花蒿——青蒿大類里面的其中一個品種,認為黃花蒿是真正的藥物品種,因此把提取出來的東西叫黃蒿素。到1973年,因為還是沒有辦法證明它的臨床有效,所以1974年云南的黃蒿研究就交給我們廣州中醫藥大學。1974年9~10月,我帶領的小型搶救組,當時在云南的中越邊界搶救腦急熱,全國“523”辦公室的領導也到現場檢查工作,了解黃蒿素的具體表現,11月初開始臨床實驗,結果就在這期間的臨床實驗里面證明了黃蒿素的效果非常驚人。

艱難的推廣

當時我們跋山涉水到邊遠的山區尋找老型的病人做臨床實驗,就在云南辦學習班,推廣黃蒿素治療老型的瘧疾。1974年我們一共做了14例,都治好了。殺蟲的速度,治療的效果,遠遠超過奎寧。所以廣東“523”辦公室馬上讓我們回到廣東,2月份我回到廣州寫了一份報告給廣東“523”辦公室,由他們上交北京。報告剛剛遞交上去,3月份馬上召開全國“523”辦公室主任會議,4月份召開全國的會議推廣青蒿治療瘧疾的問題,可見當時的行動是很快的。從1975年開始,4月的成都會議以后,全國12個省市和部隊,幾十個單位一起分成藥理、毒理、化學結構等等部分,進行一系列的分工、攻關。我們1975年回到海南島,就在海南南部八個縣市的縣市醫院進行大協同會戰,用黃蒿素搶救老型病人,一共搶救了36例,治愈率達到91.7%,這為青蒿素的研究打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到1975年底就有注射劑了,全國“523”組又組織了13個人的團到柬埔寨,叫作“瘧疾防治考察團”,還沒有過春節就飛到柬埔寨。我們一共待了6個月,哪里發病最多死人最多,就到哪一個城市搶救,一般十天兩個禮拜。我們把帶去的藥交給他們,教他們自然用,也培訓、講課,再到下一個地方去,就像救火隊一樣。在柬埔寨連續搶救的14個老型病人全部活了過來,這是青蒿素轉戰國外的第一站。青蒿素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國外首先使用的。所以1975年我們國家全國大協作,到了1978年全國鑒定會議才統一名稱叫青蒿素。

第二個國家是越南。本來青蒿素研究是為了越南,但是后來中越關系出了問題,所以就沒有為越南所用。在1992年中國和越南恢復關系之前,越南的瘧疾一年死亡5000多人。1991年,胡志明市的一個醫院邀請我過去,希望能幫助搶救瘧疾病人。胡志明市的醫院是越南最大的醫院,瘧疾重病房有40個床位,每天都死一個兩個。當時中越關系還沒有恢復,我們只能自己把藥物帶過去,那個醫院的死亡率就從原來的30%降到了10%以下。然后兩年以后青蒿素就全部取代了奎寧。原來小賣鋪都是奎寧,兩年以后就都是青蒿素了。

抗瘧也是歐美龐大科研機構多少年來一直頭疼的問題,中國人用一種普通的小草就給解決了!1980年12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馬勒博士,寫信給中國有關部門,“提議”在中國舉行一個會議,請中國醫藥學家向世衛組織指派的6名西方醫藥專家,介紹研發青蒿素的全面情況,并對介紹人員的身份提出具體要求,從而為“探討瘧疾化療科學工作小組幫助中國進一步發展這些化合物的可能方式”。以今日眼光看,這是一個近似荒唐的“提議”,我們的知識產權,憑什么要全面介紹給你?但在那時,這樣的“提議”被急于獲得世界承認而對知識產權認識不足的有關部門同意了。

猜你喜歡
青蒿青蒿素瘧疾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虛熱
瘧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湯或可對抗瘧疾
中國驕傲,一起致敬!
太空技術預測瘧疾暴發
“青蒿素抗藥性”如何應對?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青蒿之內還有寶藏
輸入性瘧疾
鄉野里的青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