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建康賞心亭》與《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比較閱讀

2016-10-21 21:37敦文慧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6年8期
關鍵詞:京口懷古辛棄疾

敦文慧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會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中選取了辛棄疾的兩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迄今為止還沒有見過這兩首詞的比較。我想可能是這兩首詞同屬辛棄疾的壯詞,同抒發作者的收復失地、抗金報國的豪邁胸懷,兩者相似之處實在太多,所以可比性可能太少。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作于辛棄疾壯年時期,當時的辛棄疾不過三十歲上下。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于辛棄疾暮年。三十上下的青壯年和白發蒼蒼的老人,心境自然不同,所以表現在作品中,兩首詞中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一、寫作手法的不盡相同

眾所周知,用典是辛棄疾詞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典的地步。在用典這種寫作手法的運用上,兩首詞是一致的。

但是,用典之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還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卻沒有?!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的上闕描繪了一幅壯闊遼遠的登高所望之景。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大江遠流,水天天際。上闕前幾句為我們描繪了遼遠秀麗的大好河山,但并非純客觀之景,而是注入了作者的深摯之情,整個畫面變成帶著憂愁色彩的主觀之景。

可是,后期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為登臨之作,卻無一句關于北固亭或亭前風景的描繪,而是句句用典。為什么?難道是這里的風光不美嗎?作者為什么不描繪一二呢?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一下。此時的作者已經66歲,華發殘年,而收復的事情依然無望。人生幾何,所剩無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失地還能否收復?所以,縱然眼前美景無限,可是作者卻無賞景的心情。

二、思想情感的不盡相同

當然,貫穿辛棄疾全部詞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線,就是恢復中原的堅定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表現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這一點在兩首詞中是相同的。

但是南歸之初,辛棄疾的作品以鄉思和收復為主?!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就以鄉思為主。當然,在辛棄疾這里,回到家鄉和國土收復是合二為一的。只有收復失地,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

辛棄疾從北方回歸南宋,南方的一切都他都不熟悉;南歸初期,他沒有自己的固定住所;“歸正人”的身份,宋廷不一定完全把自己視為自家人的憂慮:種種原因,使他更加思念家鄉。這種鄉國之思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有集中體現。他把自己比作“江南游子”,那種如風中柳絮、雨中浮萍的無根無家之感縈繞于心。西沉的夕陽,孤雁的哀鳴,更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而“無人會”的“登臨意”,除了收復之意外,也更包含了濃重的家國之思。

30多歲的時候,辛棄疾南歸已經有七八年,失地雖然沒有收復,但自己正當壯年,血氣方剛,來日方長。所以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作者雖有“無人會”的恢復之痛,但是在這首詞中還看不到作者那種痛入骨髓的失望憤懣。

而30后年,到了寫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1205年,辛棄疾已經66歲。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被革職到寧宗嘉泰三年(1203)夏被啟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其間除了短暫的兩年任職外,辛棄疾在上饒帶湖和瓢泉閑居了整整二十年。此時,英雄已老;當然,壯心猶存。66歲,已是人生的風燭殘年,英雄壯心猶在,怎奈精力體力不在;雖然是又被啟用,但誰知這次又有多久。所以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里,我們看到了英雄暮年的沉重嘆息:英年不再的無奈、不被重用的憂憤、生靈涂炭的痛楚、收復渺茫的憂傷……是那么沉重,那么深入骨髓的痛楚!

詞的上闕,作者面對無限江山,回憶曾在這里建功立業的孫權和劉裕?!扒Ч沤健?,起句那么偉岸:對英雄的仰慕溢于言表,壯志豪情慨然滿胸。但,“英雄無覓”筆鋒一轉,調子馬上低了:英雄本人無處尋覓,英雄業績已風吹雨去。一個“總”字,更讓人心頭郁悶。而劉裕的故居,作者卻特意把它安排在了一個“斜陽草樹”背景之下。如血殘陽之下,尋常巷陌之中,想到當年“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怎能不讓人心生悲涼?下闕運用的廉頗的典故,更是英雄暮年之悲:廉頗尚有人問,而自己呢?寧宗嘉泰三年(1203),宰相韓侂胄當權籌措北伐,辛棄疾雖然被啟用,但他的建言建策并未被采納。第二年正月,寧宗召對,辛棄疾提出了“金國必亂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務為倉促可以應付之計”這一既積極又慎重的北伐方略??墒?,急于求成以鞏固自己地位的韓侂胄根本聽不進這些意見?!皯{誰問”既是詞人愛國情思無人理解的郁悶心情的渲泄,更是他在年老力衰的無奈的呼喊!

三、風格的不盡相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兼具清疏剛健和深婉細約之美。所寫景象闊大,見出詞人胸襟的闊大,自是頗具清疏剛健之力。英雄失志的憤激和無人理解的孤獨,落日斷鴻情境中江南游子的形象,讓人愈感哀婉?!靶菡f”句,酣暢淋漓,清疏剛健,而“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又透露出其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惋惜。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風格則沉郁頓挫,悲壯蒼涼。孫權和劉?!皻馔倘f里如虎”的功業自是偉大輝煌,但是英雄的“無覓”“斜陽草樹”自然又讓人心生悲涼?!翱煽盎厥住钡摹胺榛饟P州路”,“憑誰問”的“尚能飯否”,更是讓人無奈悲涼。

綜上所述,兩首詞雖然同為辛棄疾的壯詞,但是作者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心境不同,反映在作品中自然也不同。比較比較,讓我們更能對辛棄疾有了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對這兩首詩也有了更全面透徹的理解把握。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第十五中學。

猜你喜歡
京口懷古辛棄疾
京口驛的回憶
辛棄疾的抗金歲月
竹葉溝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說課探究
辛棄疾作詞限酒
裴懷古的“誠”字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裴懷古的“誠”字訣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
辛棄疾:做不成英雄,只好當詞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