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

2016-10-21 22:37宋曉波
低碳地產 2016年5期
關鍵詞:后澆帶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

宋曉波

江蘇三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213000

【摘 要】后澆帶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作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做好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施工作業開展過程中的應用,對于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的實際提升具備重要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

現階段,在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物中設置后澆帶結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建筑施工工作開展模式。在后澆帶施工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避免對后續建筑工程施工環節的順利推進造成不良影響,應當嚴格遵照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設計圖紙約定的內容展開具體的施工作業過程,并切實做好施工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技術細節控制。有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展開簡要闡述。

一、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的內涵和基本功能

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是混凝土建筑材料經由澆筑處理施工過程而形成的剛性接縫,后澆帶建筑結構能夠比較廣泛地應用于一切不適合設置柔性變形縫建筑結構以及施工作業環節建筑主體鋼架結構變形特征趨于穩定的建筑工程體系之中。

從基本類型劃分角度分析,可以將后澆帶建筑結構分為后澆沉降帶建筑結構、后澆收縮帶建筑結構以及后澆溫度帶建筑結構,并且被分別性地被用來解決建筑建設工程項目主樓架構與周圍裙樓之間所存在的非均勻性沉降、鋼筋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凝結收縮,以及溫度應力克服規避等具體技術細節問題。

后澆帶建筑結構通常具備多種類的變形縫建筑力學和功能性特征。在實際進行后澆帶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確定行為的過程中,要明確主要功能和輔助功能之間的結構關系,要為每一條具體的后澆帶建筑結構明確設置一項主功能,并將其他功能作為主要施工技術功能創造實現過程中的附屬實現項目。

在實際開展施工活動的過程中,后澆帶實際就是建筑物主體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預留的“縫”,在主體結構的施工作業過程中本身需要針對性的采取一定的技術處理行為,而在建筑物主體結構的施工工作達到一定的施工齡期時,需要有關施工技術作業人員針對后澆帶建筑結構位置預留的“縫”運用預制的混凝土技術材料展開澆筑技術處理環節。從建筑施工技術學的分析角度,“縫”代表不存在,表明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條件下,既可以有效解決建筑物實體在施工過程中引致的結構差異沉降、凝結收縮,以及溫度應力問題,又可以在不進行永久變形縫設置行為的條件下完成建工程施工工作的預期性技術控制目標。

圖1表示了常見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的外觀,這種后澆帶施工設計類型在我國當代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版圖中具備著廣泛的應用。

圖1:建筑后澆帶結構的外觀示意圖

二、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工藝流程以及技術控制要點

第一,在建筑工程主體框架施工過程中進行后澆帶的留置活動,必須切實遵照建筑工程施工設計指導方案中規定和約制的設置位置和尺寸要求。通常技術條件下應當將后澆帶建筑結構的寬度設置在800.00mm-1000.00mm之間,如果后澆帶結構的實際設置位置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移動和改變,必須報請專業施工設計技術人員的審核以及施工監理單位的備案。

第二,遵照《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文件中第4.3.13條第三小節的規定“應當建筑物主體框架結構中每30.0m-40.0m的間距之上預留出一條或多條施工后澆帶結構,并將其帶寬參數控制在 800.00mm-1000.00mm之間,其中應用的鋼筋結構可選取并應用搭接式接頭法,并且規定后澆帶建筑結構中的混凝土建材應當在后澆帶預留環節結束后的兩個月之后完成”。

第三,關于后澆帶建筑結構接縫位置的斷面形式選取問題,應當遵循如下控制原則:在建筑主體架構中的墻和板厚度測量值不大于300.05mm的技術條件之下,應當將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直接制作成平直縫結構類型;在建筑主體架構中的墻和板厚度測量值大于300.05mm的技術條件之下,可以將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制作成階梯形,或者是具備上下對稱特征的坡口形;在在建筑主體架構中的墻和板厚度測量值大于600.05mm的技術條件之下,應當將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制作成企口縫結構類型

第四,在實際進行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的預留以及后續澆筑施工處理活動的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由應用于后澆帶結構之中的鋼筋建筑材料具備整體性和連續性,規避其出現在運輸和施工應用過程中的斷開或者是切割處理現象。如果實際施工建設的工程項目設計指導方案要求必須對主鋼筋建材實施斷開可切割處理行為,則必須保證主鋼筋建筑材料的實際搭接長度超過主鋼筋本身直徑參數測量值的45.045倍,而在鋼筋的接頭結構設置過程中,則必須遵照技術規范的要求實施錯開式技術處理,并遵照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指導方案的要求完成附加鋼筋的設置。

第五,開展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當保證模板安裝支撐操作的牢固性,針對施工過程中應用的鋼筋實施清理整形處理,并嚴格依照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控制規范開展具體的施工規范控制過程,確保建筑物實際形成的混凝土結構具備較好的密實度。

第六,后澆帶結構施工過程的封閉處理。在針對后澆帶結構展開澆筑施工時,應當在預留后澆帶結構的模板之上設置一層鋼絲網。并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不需對鋼絲網進行拆除和控制處理行為。

第七,針對后澆帶建筑結構展開澆筑施工活動,應當采取具備不收縮和微膨脹技術特性的混凝土。并且在現場攪拌操作的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保證實際使用的微膨脹劑以及外加劑物質的質量狀態。

第八,后澆帶建筑結構在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應當具備充分的密實度,并且與之前澆搗形成的混凝土建筑結構具備牢固的連接特征,在實際受力之后不會出現裂縫現象。

第九,開展后澆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留置混凝土強度檢驗試塊,以及抗滲強度檢驗試塊,并且要求后澆帶建筑結構應當比兩側混凝土建筑結構具備更高的強度等級。

結語:

針對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本文從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結構的內涵和基本功能,以及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工藝流程以及技術控制要點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論述,旨意為有關技術人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蘇曉凡.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探析[J].江西建材,2015(18).

[2]邵洪順,張同義.淺談建筑鋼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J].河南科技,2014(18).

猜你喜歡
后澆帶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
土建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及應用探析
基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
淺談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施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