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早操的“三互動”

2016-10-29 02:12福建省周寧縣第二實驗幼兒園陳青霞
兒童與健康(幼兒教師參考) 2016年9期
關鍵詞:早操做操器械

福建省周寧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陳青霞

幼兒早操的“三互動”

福建省周寧縣第二實驗幼兒園陳青霞

早操是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幼兒戶外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增強幼兒體質的有效手段。為了讓幼兒喜歡早操、主動參與早操活動,提高早操的互動性、趣味性、多樣性,早操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環境及幼兒與器械的互動顯得至關重要。

一、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教師的激情會帶動孩子的熱情,幼兒早操活動以幼兒為主導地位,教師應充分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各年齡段幼兒早操的特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幼兒在早操活動中與教師的互動。

㈠熟能生巧 言傳身教

教師應熟練掌握早操動作。幼兒模仿能力強,為了讓幼兒盡快掌握新操,每學期初,教師要對本學期年段早操的音樂、動作了如指掌。帶操時注意幼兒的動作、姿勢,及時用肯定的語言加以鼓勵,或是利用照相機拍攝幼兒的動作,將其放映在大屏幕上,把幼兒練習或活動中出現的正確與錯誤記錄下來,便于幼兒自己檢驗信息做出正誤對比,發現和糾正不足,從而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調整。

教師活力四射的動作和表情更容易感染幼兒。教師應面帶微笑,用表情和幼兒交流,用笑容感染幼兒,用眼神鼓勵幼兒,調動孩子活動的熱情。試想,面對一個表情機械、木然的老師,孩子們將做何反應呢?曾發現小班三個班級同時做操,領操教師節奏感強,活潑、可愛、激情四射,班上的孩子注意力特別集中,幼兒動作相對規范,整齊。

㈡生動有趣 潛移默化

幼兒與教師的互動不但有動作、表情的互動,還需要眼神的互動及言語的互動。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句生動有趣的話都會帶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一次組織早操的活動中,有的教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遍又一遍地讓幼兒聽口令練操,生硬的口令缺少與幼兒的言語及動作的互動,沒有讓幼兒體驗到做早操的樂趣。如果老師這樣說:“雙手向上舉,哇,樹上好多桃子,我們一起踮著腳尖摘桃子吧!”形象生動的語言不僅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有的小朋友弄不清自己在里圈還是在外圈的位置,老師可以這樣對里圈的孩子說“你們是小餅干 ”,對外圈的孩子說“你們是大餅干”“大餅干寶寶和小餅干寶寶回自己的家啦!”孩子們馬上會各就各位,只經過了幾次的練習,幼兒都能牢記自己“大餅干、小餅干”的位置了!師幼互動,玩中學,不再讓孩子覺得練操枯燥、乏味。

㈢面向全體 因人施教

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很多時候教師帶操時習慣站在圓圈中間“鶴立雞群”,忽視了身后可愛的孩子。圓圈隊形做操時教師最好跟幼兒一樣,站在圓圈上與孩子一起做操,這樣教師才能關注到每個孩子,幼兒也能看清教師的表情、動作。還有,帶操時由一個動作規范的教師領操即可,如果兩個教師同時帶操動作卻不統一會影響幼兒做操效果。最好的互動方法是一個帶操,一個站在隊伍后面,適時地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對于個別不認真的孩子,教師可以用眼神進行提示,或走到跟前用動作提醒,切忌用生硬的動作拉扯孩子,更忌諱說孩子“你怎么這么笨?”

二、幼兒與環境互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㈠解放手腳 寓教于樂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控制自己行為能力在不斷地加強,我園因地制宜,利用竹梯、輪胎、廢舊牛奶盒在操場上設置障礙,三個班級的幼兒融成一體,在音樂伴奏下集體順時針繞著開闊的場地互動走、跑、跳……利用戶外操場開闊的空間,幼兒自由奔跑、追逐,讓孩子的心靈和四肢獲得充分的舒展,這種充分與環境互動使環境真正起到促進和開放性作用。

㈡因地制宜 愉悅身心

環境的自然性和挑戰性發展了孩子基本動作的協調性和運動能力,其目的在于達成一定的運動量,提高幼兒的體能。2015年古田實驗幼兒園進行省級示范園復評時,讓我感觸最深地是中、大班的早操——早操活動的亮點不但加入家鄉話,而且最大的特色是活動中教師因地制宜,根據本園操場大的特點,讓孩子聽音樂跟隨教師繞著操場周邊的小路、山坡、花帶、小樹林迷宮跑……讓幼兒與環境充分互動,孩子們興致勃勃、陸續小跑著緊隨帶隊教師動起來,孩子們的笑聲回蕩在操場四周。而大部分園所分年段做操時,教師只局限于自己的“領地”活動,在游戲的活動部分不敢放手讓孩子大膽地進行跑、跳運動,好似不敢越雷池一步、中規中矩的“小媳婦”。教師應因地制宜,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場地,解放幼兒的手腳,使早操活動與環境融為一體,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營造人、物互動的活動氛圍。

三、幼兒與器械的互動

幼兒器械操就是在徒手操動作基礎上,手持輕器械,如棍棒、花環、紅旗、啞鈴等做各種動作。它既有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又有變化器械的動作,鍛煉時應充分利用輕器械的特點,使器械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增加幼兒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的動作協調一致。

㈠因陋就簡 就地取材

教師們要學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自制一些既經濟又實用的道具讓幼兒快樂做早操,讓幼兒園的早操更具科學性。如我園中班早操利用竹子作為早操器械,兩頭經過黃、藍色彩帶包裝的竹子不但外形好看,打擊時聲音悅耳、動聽,伴隨《過年啦》的音樂舞動起竹棍,節奏感強,很有節日的喜慶氣氛;大班的《舞龍》利用油桶插入棍棒再進行裝飾,幼兒跟著龍球舞動、奔跑,別具民族風特色。此外易拉罐、草帽、木棍、塑料圈、小紅旗……都是很好的早操器械。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突出器械的特色,做到節奏準確,有力度,有活力,整齊而統一。

㈡聲像并茂 取放有序

幼兒與器械的互動還包含根據音樂的特征發出聲音等。例如,幼兒打擊器材發出的聲音、器材合理擊打地面的聲音或者伴隨早操環節的進行,幼兒做某一個動作時讓幼兒發出短暫而有力的吼聲。如大班早操《中國功夫》“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嘿!”這種喊叫從生理上講,可以使體內的廢氣排除,對呼吸系統形成刺激,并且能使幼兒的精神獲得放松,情緒得到調節,同時,還能起到集中幼兒注意力的作用,提升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榮譽感,提高幼兒對早操活動的興趣,培養集中注意力的良好習慣。

此外,早操中器械的取放是幼兒學習自我服務的契機。練習前、后都要有組織地取放器械。曾經發現有個中班教師,擔心幼兒取放器械時隊形亂,于是拿著籃子挨個地給幼兒分發器械,活動結束又拿著籃子讓幼兒挨個地把器械放到籃子中。全班四十多個孩子,十幾分鐘的早操活動忙得焦頭爛額。這完全可以改成讓幼兒聽著音樂看教師手勢,一個跟著一個取放器械,這樣,配合默契,省時又省力。

總之,幼兒園早操互動應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編排時采用“游戲化”“趣味化”的方法,讓幼兒身心愉悅地參與。除了早操中幼兒與教師、環境及器械的互動,還有早操音樂與身體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如大帶小……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一定能讓幼兒自主地“動”起來。

猜你喜歡
早操做操器械
“蓋章”
幼兒園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與運用
做早操
做早操
樹娃娃做操
早操
做一做
排隊做操
外來器械實行集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健身器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