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奧尼爾劇作《榆樹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題

2016-10-31 17:28劉麗明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
關鍵詞:欲望洗禮死亡

劉麗明

【摘 要】奧尼爾劇作直面西方人類的迷惘和彷徨,將死亡和毀滅作為人的唯一歸屬和價值所在。通過對奧尼爾在劇作《榆樹下的欲望》中呈現的死亡這一哲學話題的探討,分析死亡主題所蘊涵的意義,即過強的欲望最終毀滅一切,欲望是死亡背后的魔鬼;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靈魂的洗禮。

【關鍵詞】奧尼爾;死亡;欲望;靈魂;洗禮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043-02

死亡是人類生命歷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不可知和不確定,對于死亡,人類充滿了恐懼。作為人類社會的載體,文學作品永遠無法回避死亡這個永恒的主題。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中,許多作家都有強烈的死亡意識,他們通過文學創作書寫自己對死亡的認知和看法,并且通過死亡來體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觀。然而,在戲劇領域,能對死亡持有如此獨特、深邃見解的,除了莎士比亞外,恐怕無人能夠與美國現代戲劇家尤金·奧尼爾媲美。死亡成為其劇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反映現實生活各個維度的多面鏡,奧尼爾通過死亡這一主題表達了自己對潛在的生命哲學的關照,揭露了人生的真諦,表達了人與命運之間的奧秘。

一、死亡背后的魔鬼——欲望

與弗洛伊德的哲學觀如出一轍,奧尼爾認為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隱藏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欲望。受欲望驅使的人類猶如撲火的飛蛾,最終都擺脫不了灰飛煙滅的悲劇命運。然而,潛意識中的欲望會受到一個人所在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可以受到社會環境抑制,也可以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得到誘發。[1]奧尼爾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物質主義奢靡之風泛濫,人淪為欲望的動物,傳統倫理道德輕如鴻毛。作為一位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劇作家,奧尼爾在劇中借助生動的舞臺人物形象,把自己對當代社會疾病的體驗傳達給觀眾。主人公或者因為失去信仰而對人生感到迷茫陷入孤獨和焦慮中,或者因為擯棄和上帝之間的聯系逐漸喪失人生的目標,任憑非理性的荒謬世界主宰自己的命運,演繹出一幕幕人生的悲劇?!队軜湎碌挠分兄魅斯谋瘎≌怯捎谟^度膨脹的結果。

該劇主要展示了卡勃特一家人強烈的物質占有欲和瘋狂的情欲,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劇。76歲的農場主卡勃特是個典型的清教徒。他虔誠、節制,一心撲在莊園和財產上,視家人為奴隸,結果累死了兩個妻子,也讓三個兒子對他心懷怨恨。他娶了一個和他最小的兒子伊本年齡相仿的女人愛碧為妻,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希望這個女人給他生一個財產繼承人。然而,愛碧嫁給卡勃特也僅僅是想占有他的財產??ú氐那捌奚膬鹤右帘臼撬龑崿F自己野心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因為伊本憎恨他的父親,蓄謀從父親手中奪回其生母的財產。為了借種生子謀奪家產,愛碧頻頻勾引伊本,最終,伊本抵擋不住情欲的誘惑與之發生了關系。但是兩人在多次偷情中產生了感情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ú匾詾槭亲约旱暮⒆?,大宴賓客,宣布新生嬰兒為莊園的繼承人。伊本以為被人利用,怒斥愛碧。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貞,愛碧捂死了孩子。前去報案的伊本繼而為愛碧的真情所動,愿意和她一起接受法律的制裁。[2]

受欲望驅使,他們攻心于計、明爭暗斗。夫妻之愛、父子之情統統被拋在一邊。物欲讓父親像對待奴隸一般對待兒子,也讓兒子惡狠狠地詛咒自己的父親快點去死。奧尼爾深刻地批判了劇中每個人對物質的強烈占有欲望。正是“欲望”這個魔鬼讓父子、夫妻、兄弟之間反目成仇。

奧尼爾還批判了不受約束、放任自由的情欲,以及這種瘋狂情欲帶來的災難性的后果——無辜的嬰兒被殺死,罪犯被處死的悲劇。超過了社會倫理規定的限度,一切高尚的情操都會被扭曲成強烈的嫉妒和仇恨。[3]奧尼爾曾經提到某種潛在的力量,正是這種潛在的神秘力量導致了人類的悲劇。那么,這種神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在本劇中是否可以理解為主人公強烈的物欲和瘋狂的情欲呢?叔本華認為,人的一生都被欲望控制著。欲望得不到滿足,人會感到痛苦。而一旦欲望得到滿足,新的欲望又會產生。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欲望的過程中度過的。飽讀西方哲學書籍的奧尼爾深知對物質、對異性的占有欲是人類的共性,因此奧尼爾在批判的同時也對他們寄予深深的同情,并且讓他們產生真正的愛情為他們的亂倫行為進行某種程度上的辯護。[4]

二、死亡的美學價值:靈魂的洗禮

當西方道德視野的核心支柱崩潰,物質主義和功利主義彌漫到美國社會每一個角落時,奧尼爾悲哀地感到“美國是世界上我所見到的最失敗的國家”,并且美國人“為自己的靈魂”付出了代價(廖可兌.1999.81)。正如《圣經》所言,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靈魂,獲得了整個世界又有什么用呢?奧尼爾關注現代人的靈魂,特別是現代人類試圖超遠自我必然經歷的困惑和痛苦。尼采宣告上帝死亡后,他不斷反思生命的意義,不再相信人生的目的是榮耀的上帝,但也不認為生命的價值就在于物質的占有和肉欲的滿足。劇中,他竭力傳遞人類希望的信息——即便是最沒有希望的希望,包括死亡。為了能在腐敗、齷齪的現實社會中獲得精神上的解救,人應該仍然應該孜孜以求,毫不動搖,不斷地為理想的完美而奮斗,哪怕最終結果是死亡。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同時死亡也是靈魂的洗禮。奧尼爾以死寫生,用死亡意思表現了人類靈魂的凈化?!队軜湎碌挠小吠ㄟ^展示伊本和愛碧這一對情人的毀滅,顯示了奧尼爾對悲劇主人公的同情和謳歌。愛碧和伊本之間起初是仇敵,但當兩人產生了真正的愛情時,愛碧真誠熱烈、勇于犧牲,竟然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向伊本證明自己的愛情。在人類真誠的情感面前,一切自私的欲望都被凈化了。警察來逮捕愛碧時,伊本站出來同愛碧一起面對法律的懲罰。只有面對死亡時,他們才最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死亡凈化了他們沾滿銅臭的靈魂,迸發出人性最燦爛的火花。他們的靈魂得到洗禮,人性的本體得到了最后的回歸。死亡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命運縱然強悍,人類渺小無力,但在人的軀體中,蘊含著一種追求理想、追求人生價值的精神。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雖然失敗了,卻留下了一股激蕩長空的浩然正氣,使人體會到一種凜然不屈的奮進力量。[5]從這個角度來講,死亡是靈魂的洗禮,生命的回歸。正是死亡喚醒了麻木沉淪中的靈魂,讓靈魂得以凈化和救贖。正因為如此,死亡才使灰色虛無的人生閃現出絢麗的亮點。

綜上所述,在《榆樹下的欲望》中,死亡是揭示奧尼爾劇中平凡人物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面對不再有幻境和光明的世界,面對命運、前途的焦慮,他們沒有恐懼,而是以正視絕望,反抗荒謬的態度面對一切。他們對待死亡的樂觀態度,感染了讀者,為西方現代人類呈現了一個蘊含深邃哲理的世界,引發人類無盡的思考,同時反省自身的人類生存問題。奧尼爾在劇中的死亡意識將他的悲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掙扎于現代荒謬世界的人們展示了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1]蘇煜.奧尼爾劇作的死亡情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6).

[2][3]王娜.“欲望”的倫理化——論《榆樹下的欲望》的曲劇改編[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63.

[4]王娜.“欲望”的倫理化——論《榆樹下的欲望》的曲劇改編[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63.

[5]蘇煜.奧尼爾劇作的死亡情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6).

猜你喜歡
欲望洗禮死亡
家訪,讓我歷經一次心靈洗禮
錘煉黨性 洗禮靈魂
電影的幻象與欲望的辯證關系查鳴
莊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淪者
一次重大報道的深入挖掘就是一次對記者心靈的洗禮——一個月兩次采訪興十四村的感悟
美劇“死亡”,真相不止一個
我經歷了一次“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