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原》主題的辯證法解讀

2016-11-02 16:45祁麗君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7期
關鍵詞:對立統一荒原

祁麗君

摘 要:《荒原》是艾略特新詩創作理論的實踐,運用多樣的意象及象征的寫作手法,完整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人們精神的幻滅與重建。本文運用辯證法的三大定律,旨在客觀全面地分析全詩主題,以更好地理解詩人的寫作意圖。

關鍵詞:荒原;對立統一;質變量變;否定之否定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02

一、引言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象征主義文學最大的代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最有影響的詩人和評論家。一生創作豐碩,著有《普魯弗洛克的情歌》、《圣灰星期三》、《四個四重奏》、《神圣的樹林》等多部作品,1922年發表的《荒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這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也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象征主義文學的典型代表。

艾略特寫作以文字精要,見解獨特見長。大學期間精心研讀新黑格爾主義者布拉德雷德的哲學思想,這對其文學創作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艾略特也將這一特點嵌入到《荒原》的創作中,以更靈活多變的視角,揭示戰后歐洲乃至西方的精神世界。本文就這一主題,從哲學的三個核心要素出發,審視《荒原》主題的對立統一。

二、正文

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三大核心定律,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為社會科學打下基礎,同時也對文學創作產生重大影響。

(一)對立統一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出,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對立面之間的相互斗爭是促成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的決定力量?!痘脑分懈鞣彪s的意象,其發展變化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過程。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欲/參合在一起,又讓春雨/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冬天使我們溫暖,大地/給助人遺忘的雪覆蓋著,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許生命?!?/p>

四月本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氣的月份,本應孕育著芳香,飽含著希望,但在戰后的歐洲,卻變成了最殘忍的一月,荒草叢生,盡顯一派荒蕪。詩人運用“荒地”,“枯根”,“雪”的意象,及“殘忍”、“欲望”、“遲鈍”等措詞,表現了歐洲大陸沉寂悲觀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面貌??莞傻牟恢皇菢涓?,更是人們心中的信念。沒有精神的支柱,就只會剩下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空寂。同時,題詞中引用西比爾的典故,更是為全文奠定了死亡,陰冷的主旨基調。

然而,方死方生,已死己生,死亡也孕育著其對立面生的希望。即使是荒原之所,也長著丁香;即使是最昏沉的四月,也有春雨滋潤幼芽的成長;即使是枯干的枝椏,也提供著生命的氣息。詩人相信這希望的幼芽,終會在荒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吐露芬芳。

此外,詩人在大量運用“亂石塊”、“尸體”、“嚴霜”等意象,用鑲嵌式的方法,引經據典,揭露了戰后人們精神上的虛無,肉體上的混亂,文明崩塌。人們沒有了自己的信仰,只是受著欲望的驅使,行尸走肉般地游蕩著;但處于負極的事物,卻飽含著重生的力量。舊體的消亡,是為新生命注入能量?!拔也皇腔钪?,但也未曾死?!痹诨煦绲臍W洲大地上,仍會有“光亮的中心”,指引著人們邁向光明?!盎▓@里的尸首/它發芽了嗎?/今年會開花嗎?”最丑惡的物體,也孕育著生的嫩芽,生與死在這一空間相互轉化,不斷發展。

(二)量變與質變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以及由于事物內部矛盾所決定的由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發展過程?!痘脑分械妮喕?,就體現著量變與質變的核心內涵。

全詩第二節引用《變形記》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的典故,一方面描寫了上流社會男女的淫欲和罪惡與現實低層社會卑鄙齷齪的肉體交易,表現出戰爭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受挫,更是精神上的毀滅。在這一背景下,人們道德淪喪,缺乏真實的情感,有的只是麻木地追求欲望的滿足,人們的貪婪與放任,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的思想,在赤裸的現實面前變得令人生厭。人們毫無信仰,渾渾噩噩地生活著,游蕩在塵世骯臟的罪惡里。突出表現戰后人們精神枯萎,道德墮落的現代生活的主題。而現代人又重復著古代的人罪惡,世界放縱獸欲,人們成了喪失人性的行尸走肉,生活在“老鼠窩里,在那里死人連自己的骨頭都丟得精光?!比藗兊膲櫬湟彩请S著時針在爬行。

另一方面,這滿目瘡痍的荒原,也伴隨著自己的輪回。每天時間的循環往復,四季的更迭,植物的凋零再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荒涼的荒原,不只是死的靜寂,還有生的回轉。

漁王喪失性能力,他所統治的國家也會變成一片荒原, 人民生活疾苦,民不聊生。而在找尋到到圣杯后又將重新回復到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就是一種再生,一種需要積蓄力量,需要等待的再生。而這個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自然的力量早已命定了變化發展的不可逾越性,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這一過程中,積蓄改變的力量。等到騎士付出足夠的努力,找到圣杯,漁王的這片荒原,自然會恢復昔日朝氣蓬勃,萬木爭榮的景象。這也暗指西方這片荒原,終會在人們醒悟后復活過來,因為腓尼基人弗萊巴斯死后,海水會悄聲剔凈他的骨,洗滌他的罪惡,蕩滌他污濁的靈魂,讓他得以重生。因此,欲海中死去的人們,會在死去后忘掉生前的一切,靜靜地在死亡的欲海中反思,認清自己生前的罪惡,洗刷自己的靈魂。即使是慘死的“翡綠眉拉,也會變成夜鶯,讓那不容玷辱的聲音充滿整個沙漠,“唧唧”唱給臟耳朵聽?!庇盟厣牧α?,喚醒不知明覺的人們。

(三) 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它指出矛盾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揭示出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艾略特筆下的荒原,也應其自身的變化發展,而進行著否定之否定的幻滅與重生。

在倫敦這片荒原上,人們喪失了最初的信仰,丟掉了最純潔的靈魂,只是一副受欲望操控的軀殼。沒有真摯的感情,有的只是恣意的情欲和獸性,正如帖瑞西士的眼所看到的,打字員與麗兒的茍合,只是為了打發空虛的時光。明亮的月光下,母女倆赤裸裸地干著賣淫的行徑。昔日詩情畫意的泰晤士河上,漂流著人們尋歡作樂后的污濁。文明陷落,道德體系崩潰,人們信仰全無,內心空虛。戰爭的硝煙不僅毀滅了歐洲的土地,也焚燒了人們心靈最后的美好。

然而,幻滅并不是結局,毀滅后才有新生的力量。就像那死了的腓尼基人弗萊巴斯,也有海水悄聲剔凈他的骨,蕩滌掉他的罪惡,洗去他的污濁,賦予他重生的力量。

“燒啊燒啊燒啊燒啊/主啊你把我救出來/主啊你救我/燒啊”

這燃燒的火,不僅是邪惡的欲望之火,而更是拯救人類的圣火,燒毀人們內心的骯臟,凈化內心,從而讓人們能歷練再生。在荒涼凄敗的荒原上,傳來雷聲,即是鞭撻縱欲的人們,又是告訴他們如何才得以重生-“給予、同情、克制”。

水是萬物生長之靈,滋養著大地,開出生命希望的奇跡。盡管荒原凄涼、郁悶、枯燥無力,但是詩人在詩中最后一節,仍然對未來充滿了渴望:“春雷在遙遠的山那邊回蕩”,“烏云在遠方,在喜馬萬特山聚集”,“電光一閃,然后一陣潮濕的風帶來了雨”。那雷霆的聲音就預示著現代精神的復蘇,那孕育著生命的雨水,將會滋潤荒原,使它透著生機與活力。這也將預示著戰后的歐洲也必將草木復蘇,春回大地,擺脫荒原的桎梏。

三、結語

《荒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艾略特的創作風格-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同時運用大量的意象及象征手法,生動再現了一代人精神上的“荒原”。但揭示不是目的,艾略特真正的意圖是讓人們意識到并從荒原的迷惘和困惑中走出來,重新找到人類的精神家園。這也正是辯證法一分為二看待荒原這部史詩性著作的意圖,避免了片面認識該作品死亡與再生的主題,完整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人們精神的幻滅與重建。這對全面客觀地理解全詩的主題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不朽的聲音:十位“朗讀者”與他們的作品.鳳凰網2016.

[2]陳世清.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1.

[3]陳淑儀,苑輝. 個人與文化的雙重迷惘——艾略特創作《荒原》之根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96-100+108.

[4]劉孝梅. 死亡后的重生[D].安徽大學,2005.

[5]王銳生 薛文華 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52.

[6]吳悅. 論《荒原》的多重聲音[D].安徽師范大學,2006.

[7]閆柯菲. 艾略特《荒原》的總體象征藝術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

猜你喜歡
對立統一荒原
荒原童話
關于《紅樓夢》《荒原》神話敘事的比較研究
極限思想的辯證思考與理解
分布式系統中的辯證對立統一概念與方法
讀《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壟斷與競爭的辯證分析及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啟示
難忘雪漫荒原夜
致冬末的荒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