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2016-11-03 17:38吳婧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文化特征文化內涵文化建設

摘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論指導。文章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內涵、文化特征、文化的發展規律的闡釋,多維解讀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并對當今推進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強國建設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文化內涵;文化特征;文化發展規律;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41-01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命題,更是確定了文化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要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而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必然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因此,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推進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強國建設有著重大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內涵

馬克思認為,文化是人類實踐生產中的對象化。在實踐活動中的一切產物,不管是現實產物還是思想產物,都必然蘊含著文化的內涵。

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就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 另一方面,人同世界其它事物一樣是受動的自然存在物。但是,“人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屬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說,是為自己本身而存在著的存在物,因而是類的存在物。他必須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識中確證并表現自身?!比祟愓窃谧约旱膶嵺`活動中,在改造對象世界中確證了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整個世界歷史不過是通過人類實踐活動而誕生的過程,實踐活動是人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自己的本質,這種人的本質感覺,如精神感覺、意志感覺,都是人自身作用于對象生產出來的。所以說,文化是伴隨著勞動形成的人類對世界改造的主體性。

二、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特征

既然文化是人們在實踐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其特征就是文化在人類社會中的具體體現,“不同文化時代具有不同性質”。

文化具有屬人性。文化的屬人性就是指人對外部世界的一種認識,“在自然對象中不斷地發現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屬性”,這種對現實的把握和理解,讓文化成為人類特有的思想成果。

文化具有歷史性?!皻v史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對文化的思考要以具體的時間進行衡量。文化是人有目的的活動,是人創造性的對象性活動的產物,是人本質力量的反映。人的本質力量是在改造自然界和創造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中體現和發展的,“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边@種生成過程必然是歷史的,文化也是這一歷史進程中積淀而成的。

文化具有多樣性。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宗教、政治、藝術等?!懊恳环N本質力量的獨特性,恰好是這種本質力量的獨特的本質,因而也是它的對象化的獨特方式,它的對象性的、現實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獨特方式?!蔽幕亩鄻有哉侨说谋举|力量豐富性的體現。

三、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發展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因此我們意識到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產物要遵循其客觀規律性,同時文化是為人類實踐所服務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的核心概念,具有自主、判斷和改造的特征。

文化的自主實踐表現在人在實踐中有著自我認知,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文化才是我們需要的文化;文化的判斷能力表現在對于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判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批判中繼承;文化的改造特點表現在文化作為思想觀念范疇,對實踐有認知和思考,通過再認識去整合原有的文化資源,使其成為先進文化。

四、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現實意義

當今社會,文化已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一個國家的經濟、軍事等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垮、一推就倒,但是如果文化軟實力不行,那這個國家可能不打自垮、不推自倒。因此,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第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文化建設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及其文化觀為指導,不斷開辟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植根于生動的社會實踐,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樣性需求,堅持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第二,要堅持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理想,堅持先進文化的建設方向,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為最終目標。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因此,要推進文化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文化的創新力;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建設水平,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支持群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及時總結來自群眾、生動鮮活的文化創新經驗,推廣大眾文化優秀成果,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強調文化的歷史性、民族性和滲透性。在全球化時代要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就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利于實現中國夢。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要做到“三個結合”,即文化理論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文化產品與文化會展相結合、文化消費與文明生活相結合。此外,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文化消費和生活中,全方位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水平和修養,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風氣,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洪振強.當前我國文化會展業發展戰略研究[J].江漢學術,2013,(3)

作者簡介:吳婧,女,碩士研究生,中共白云區委黨校講師。

猜你喜歡
文化特征文化內涵文化建設
廬陵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與創新性研究
淺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談青春題材電影的母題書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