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研究——以湘西自治州為例

2016-11-09 02:24張明星
職工法律天地 2016年24期
關鍵詞:湘西自治州貧困家庭職教

張明星

(416000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吉首)

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研究——以湘西自治州為例

張明星

(416000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

“精準扶貧”成為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政治中心任務。職業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和社會性,使其成為最具“造血式”效能的扶貧模式。本文從湘西自治州現狀出發,就職業教育實現精準扶貧,提出“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精準培養”、“精準培訓”和“精準就業”策略,以幫助貧困家庭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

湘西自治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對策

“貧困”是世界共同遭遇又要想方設法擺脫的永恒主題。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和實現共同富裕,是黨和政府奮斗目標。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是人類脫貧發展總結的經驗。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它的培養模式適應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所需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成為扶貧攻堅“五大工程之一”?!奥毥叹珳史鲐殹背蔀樽罹呋盍Φ陌l展方向和途徑。

一、湘西自治州概述

湘西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土地面積1.55萬平方公里,轄7縣1市,總人口296.56萬人,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占總人口78%。2015年湘西自治州、湖南省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648元、10993元和10291元。湘西自治州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和湖南省唯一西部大開發的扶貧攻堅主戰場。目前全州共有貧困村1200個、貧困人口50.07萬,占全州農業人口1/3,占湖南省貧困人口1/10。[1]湘西自治州貧困呈現出范圍廣、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等特點,其原因是社會基礎差、經濟底子薄、交通閉塞和市場經濟意識薄弱,其深層原因是少數民族“尚武輕文”思想影響,文化素質整體偏低,致富能力較弱。

二、湘西自治州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現實意義

(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近年來,湘西自治州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各層次學生數逐年增加,文盲率由2011年5.73%降至2015年3.81%。但仍然高于湖南省1.14個百分點。湘西自治州教育水平明顯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如表1)。2015年調查統計,湘西自治州初中畢業后進入職業教育人數與普通高中人數比例分別為34.9%和48.7%。73.16萬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中,55%僅小學文化或文盲;超過30%家庭是因為缺少技能而致貧。貧困家庭由于貧困,容易放棄子女教育之路,陷入“人力資本投資低—就業低—收入低—人力資本投資低”貧困惡性循環。[2]

表1 每10萬人中各層次學生人數統計表

(二)發展職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1.推進職教扶貧是湘西自治州擺脫貧困現狀的迫切需要

湘西自治州之所以貧困,是由于經濟落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偏低、少數民族傳統“尚武輕文”思想占主導位置、市場經濟意識薄弱等原因引起的。為鼓勵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壯大,政府除了增加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外,還制定了扶持農村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助學金制度和免學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措施。通過職業學校培養,讓學生“一技在手,終身受益”,進而實現精準就業和脫貧。湘西自治州2011~2015屆高職和中職畢業生中具有農村家庭背景人數達81.2%和92.2%,2015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達84.5%,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不僅實現了教育脫貧,而且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職業教育的公益性,讓越來越多農村貧困家庭子女通過職業教育,成為家庭經濟收入來源的主體,實現了“一人讀書,全家致富”脫貧目標。所以推進職教扶貧是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命運的優先選項,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貧。

2.推進職教扶貧是新常態下培養新型農民、農民市民化的重要渠道

湘西自治州貧困人口之多,是由于交通不便、農民思想僵化、無一技之長,其收入來源狹窄單一,僅依靠傳統種植或打零工賺取收入。而職教扶貧,就是通過科技下鄉、現場實訓、集中辦班等方式,對貧困家庭進行專門技能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家”。一是獲取勞務收入。通過政府牽線搭橋,與發達省際間接對子,積極開展勞務輸出,農民獲得勞務性工資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二是培養農民現代農業技術。農民通過技術培訓,掌握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提高了農副產品品種和品質,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和拓展了現代農業發展空間;三提升整體素質。是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了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其融入城鎮的能力,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2015年湘西自治州城鎮人口占總人口36.5%,比2000年增長了17.9%。

三、湘西自治州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

(一)實施“精準招生”策略

1.壯大職業教育規模

(1)在州域內對適齡學生合理分流,合理界定高中階段的普教與職教人數比例,且鼓勵適度向職教傾斜,爭取實現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大體相當。特別是對貧困家庭子女教育,實現精準定位,通過摸底、上門走訪等方式,靶向施策,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成為“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能致富”的人,實現“招生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

(2)職業學校與縣域內初級中學接對子,建立常態化的生源學校,確保學生一個不掉隊。

2.建立中高職和本科招生銜接機制

(1)建立中高職對接機制。湘西自治州由于區域限制,高職生來源相對狹窄。為發展壯大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高職院?!嫖髅褡迓殬I技術學院,通過二種途徑來實現穩定生源:一是建立自身內部消化制度。湘西職院既招收高職生,又招收中職生。通過“單招”制度,既滿足中職生高學歷要求,又保證了學院生源數;二是建立聯結機制,確??h域內10%普通高中畢業生數和各中職學校30%畢業生數進入湘西職院學習。

(2)建立專升本“直通車”制度。高職院校積極拓展學生出路,與普通本科高校建立聯結制度,通過考試實現對接,滿足學生高學歷的需求。

(二)實施“精準資助”策略

1.健全學生資助體系

農村貧困家庭只所以讀不起書,主要是上學費用高、開支大。國家通過建立國家助學金制度、“同心溫暖”工程、“雨露計劃”和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費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覆蓋100%中職生和20%高職生“獎、助、貸、勤、補、免”一體化的職教學生資助體系,從根本上減輕了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實現了“職教資助一小步,人生前進一大步”。[3]

2.拓展社會參考的資助模式

(1)“企業+學?!辟Y助模式。企業出資費用資助學生,學生畢業后到企業工作。

(2)“社團(組織)+學?!辟Y助模式。社團或組織通過資助特定專業或個人,幫助完成學業。

(3)個人資助模式,選定特定貧困家庭子女進行資助,讓其安心完成學業。

3.學校建立資助制度

(1)建立“三聯”制度(學院領導聯系系部、中層干部聯系班級、黨員干部聯系貧困學生),實現黨員干部與貧困學生一對一幫扶,解決貧困學生實際困難。

(2)設立公益性和勤工儉學崗位。通過設置這些崗位,優先安排貧困學生,確保學生不會輟學。

(三)實施“精準培養”策略

1.建立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以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為對象,采取“3+2”培養模式,統籌中高等職業教育,學生通過學習既掌握了技能,又圓夢高層次的學歷需求。

2.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為使職業教育更接地氣,實現培養的人才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一是探索“雙元制”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專職教師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制度;三是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才兼職教師工作,推動捆綁式校企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

3.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創新“五合”(校企聯合、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基地接合、專職與兼職教師結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吻合)人才培養模式。一是重視實踐與實訓,完善“學校+企業”、“專業+車間”教學環節,推行項目式教學、模擬企業生產的導向式教學等教學模式;二是緊貼專業技能題庫內容,通過“雙證式”(畢業證和專業技能證書) 課程改革模式;三是實施“學校+扶貧示范基地+農戶”教學模式,通過“教育+產業扶貧”緊密融合,帶動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四是學校構建創業教育體系,通過“創業知識教育+實踐培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形成學生多方位就業渠道。

(四)實施“精準培訓”策略

1.技能技術培訓

政府通過整合培訓資金、場地和師資,按照“五精準”(培訓的對象、計劃、內容、方法和品牌)要求,利用“扶貧項目+職業學校+貧困村(貧困戶)”培訓模式,實行分類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2016年上半年,全州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8796名,已有 5522名農民通過培訓實現了就業。

2.勞務輸出培訓

湘西自治州人力資源豐富,政府通過對勞動力進行專門勞務培訓,與發達地區企業接對子,簽訂勞務輸出合作協議,形成勞務輸送對接合力,通過勞務輸出實現了脫貧。2015年湘西自治州建檔立卡勞動力已實現轉移就業人數達20.22萬人。

3.科技下鄉活動

通過科技人員到貧困村進行科技講座和咨詢,開設現場課堂,利用農戶“點菜”與科技人員“主廚”現場答疑等方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解決農戶生產中遭遇的技術困難。

4.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湘西自治州黨委和政府把“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和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就地培養“扎根農村、獻身農業”人才。近年來共培養了1638名新型農民大學生。這些農民不僅圓大學夢,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而且幫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五)實施“精準就業”策略

1.健全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制度

(1)建立靈活學制,采取“2+1”(2年教學、1年實習)或“1+1+1”(1年教學、1年實習、1年教學)靈活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培養學生良好職業技能和道德精神;

(2)利用“兩假”,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勤工助學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既緩解家庭經濟負擔,又鍛煉了學生綜合素質。

2.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兼顧專業技能抽查、職業技能鑒定和實訓教學三方面內容的融合,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通過校企業合作和訂單式培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加大學生就業機會。

3.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1)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知識與實踐教育,提升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

(2)建立幫扶機制,對貧困家庭子女,通過“一對一或多對一”幫扶,有針對性幫扶其創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四、健全湘西自治州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確保職業教育發展規模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安排,合理布局

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題研究職業教育會議,研討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服務于區域經濟和職教扶貧工程,州內各縣市努力辦好1所示范性公辦中等職業學校。

2.成立職業教育集團

通過整合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堅持“以高職為龍頭,以中職為重點”發展戰略,最大限度保證區域內初中畢業生能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并“招得進、保得住、學得成”,形成以湘西職院為龍頭、各縣市初級中學和職校中高職對接為支點的職業教育集團。

(二)確保職業教育發展資金需求

1.加大投入

(1)健全保障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并做到“三確保一落實”[4](確保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的資金落實到位;確保按比例計提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教育資金的20%用于職教攻堅;確保地方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比例均不少于30%;落實15%緊缺性人才的聘用經費)。

(2)組織和管理好上級部門的專項建設項目;三是設立專項經費。各級政府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一定專項經費,用于職教攻堅計劃、名師工作室建設、科研與技能競賽以及師資隊伍培訓。[4]

2.加強監督與考核

對職業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加強對各類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與考核。

(三)確保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招聘專業教師

按事業單位招聘制度規定,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教師,對專業性強、實訓技能要求高的崗位,先筆試,再聘請專家進行面試和實訓考核,合格者錄用;對緊缺急需性專業技術崗位可免考直接引進。

2.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將編制員額的15%-30%用于聘任專業兼職教師隊伍,用于聘用校外有技術專長的人士擔任兼職教師,經費由財政包干撥款。

3.推廣教師在職進修和企業實踐制度

加大對“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利用國培和省培計劃,實施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實習培訓;實施對口職教扶貧,示范性職業學校與州內職業學校接對子,互派教師,加強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教師人才隊伍。

4.創建名師工作室

結合本區域特色,加強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研究和特色專業建設,成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名師工作室,傳承、挖掘和開發民族文化、旅游服務產品。

(四)加強職業教育正能量宣傳

1.加強教育扶貧正能量宣傳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在互聯網時代,通過輿論宣傳貧困學生通過職教成才的事跡。通過宣傳其正能量,提升了“教育改變命運”、“技能改變人生”教育理念,切斷了貧困代際傳遞通道,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樹立職教扶貧新形象

通過職業教育“技能培養有前途、就業有優勢,升學有通道”辦學理念,建立職教扶貧新形象,正確引導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改變社會的學歷教育與擇業觀念。

[1]郭建群.2015年湘西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R].湘西自治州政府,2016-02-25.

[2]夏軍.別讓孩子陷入貧困代際傳遞—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觀察[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5-12-7.

[3]朱愛國.基于精準視閾的職業教育扶貧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6(01):4-7.

[4] 征玉韋,王德軍.職業教育扶貧開發功能之比較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4,(1):5-9.

張明星(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基金來源:國家民委課題:《職業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猜你喜歡
湘西自治州貧困家庭職教
搜城
關于構建鐵路職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江蘇職教助力國家扶貧攻堅
三部門:將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全面納入就業幫扶
將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幫扶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上蔡縣多舉措助推計生貧困家庭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職教城考察
城市貧困家庭的孤獨感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