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國家理論及當代意義

2016-11-09 13:56龐艷賓劉金清
2016年30期
關鍵詞:當代意義德意志意識形態

龐艷賓+劉金清

摘 要:馬克思正是在古圣先賢研究的國家理論的基礎上,批判和繼承了以往的國家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了具有鮮明理論特質的國家觀,并深刻揭示了國家的本質。本文圍繞《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國家理論進行了整理和分析,揭示國家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國家的本質是虛幻共同體,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相異化。然而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始終把國家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相聯系,其國家理論的實質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兜乱庵疽庾R形態》的國家理論對于當代的國家建設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理論;當代意義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國家的本質:虛幻共同體

在黑格爾那里,國家是地上行走的神物,國家的本質是絕對精神,而《德意志意識形態》明確指出了國家的本質是虛幻的共同體?!罢怯捎谔厥饫婧凸餐嬷g的這種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國家這種與實際的單個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①國家是在分工決定的階級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中一個階級統治著其他一切階級”②從這里可以看出國家不僅是虛幻的共同體,而且是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這是同一意義的不同表達,但是這一表達在理論界存在不同的爭議,其中較為科學完整的表述是國家作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集合,它的虛幻性體現為國家的階級性,這是國家在分工和私有制下被賦予的無法改變的特質,但是國家也有以共同體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國家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受社會條件的限制,國家仍然具有以共同體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產生了分工和私有制,兩者產生了階級,一個階級為統治其他一切階級產生了國家。由于一開始自然形成的分工對個體有強制力量,個體非自愿地在生產和交換中聯合,這種聯合的力量產生了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的對立,這種利益對立在私有制下表現為階級對立,階級為了在階級斗爭中維護自身利益及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產生了對國家的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分工和私有制變得越來越強大,社會追求私人利益的觀念根深蒂固,人們在競相追逐私人利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越來越多的矛盾和沖突,國家不僅成為矛盾的調解者,而且發揮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職能。

國家不僅有維護階級利益的職能,而且有公共管理的職能。國家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表面代表公共利益,通過制度法律保證社會發展。國家公共管理職能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調節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如國家制定勞動法規,成立專門勞動調解委員會。另一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如國家興修水利,發展交通等。由此可見,國家不僅有階級性還有公共性,階級性離不開公共性,公共性是國家合法性的基礎,只有服務于大眾,統治階級才能維護其統治??傊畤易鳛樘摶霉餐w不僅具有虛幻性,而且具有以共同體形式存在的合理性,社會發展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暫時社會存在著利益沖突,所以國家以共同體形式調節社會矛盾具有必要性。相對于把國家看做階級統治的工具,《德意志意識形態》更強調國家的本質是虛幻的共同體,這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所具有的人文內涵以及現實主義態度,科學地揭示了國家所具有的二重性。

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國家觀的實質: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人是現實中的個人,國家這一虛幻共同體的消滅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要在現實中才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人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基礎上現實的歷史中發展著,而不是一種抽象的發展,也不是自我意識的發展。馬克思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確立為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最高目標。人的自由發展是指人能夠完全自由的、積極主動的、自覺的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包括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人的發展只有在現實的關系中才能真正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然而,國家這一虛幻的共同體為了維護少數人的統治嚴重壓抑了人的個性,阻礙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根本上是由現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決定的,具體來說,人的異化是由分工和私有導致的。

因此,揚棄人的異化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取決于分工以及私有制的消滅。而分工和私有制的消滅又取決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只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高度發展,分工和私有制變成發展阻礙的時候才會消亡。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取決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高度發展,分工和私有制才會消滅,而建立在分工和私有制基礎上的國家這一虛幻的共同體也會同時消滅,這樣個人的個性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德意志意識形態》把人類解放作為革命的最終理想,而不只是政治解放。以往的哲學家沒有看到國家這一虛幻的共同體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同時沒能看到國家的存在是對個人個性的壓抑,只是幻想的建構國家而無法揭示國家的本質,更不能在現實層面深入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因此,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但要思想上理解國家的虛幻性,而且要通過現實革命推翻這種虛幻的共同體,這就是馬克思國家觀的實質。

三、《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觀的當代意義

《德意志形態》國家觀雖然歷時已久,但是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F階段,國家這一虛幻的共同體仍然是客觀存在的,國家的本質是虛幻共同體,但是國家的實質卻是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國家不僅具有階級統治職能,更具有公共管理職能。因此,我們在強化國家階級職能同時,更要加強公共職能?!缎螒B》中寫道:“因為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各個人借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該時代的整個市民社會得集中表現得形式,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一切共同的規章都是以國家為中介的,都獲得了政治形式?!雹塾纱丝梢?,國家的階級職能與生俱來,要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必須要推翻國家這一虛假共同體。然后立足當今的社會實踐,國家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我們應當在保持國家職能的同時,要擴大國家的公共管理職能,真正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國家要由虛假的共同體過渡到真正的共同體,并且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的國家觀,立足于社會實踐,重點解決國家治理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真正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實現人的解放。另一方面,國家應立足社會實踐,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社會生活極大豐富的,人們得到極大滿足的情況下消滅國家,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4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4頁。

③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4頁。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猜你喜歡
當代意義德意志意識形態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淺談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認識及其當代意義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啟示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馬克思與弗洛姆自由觀比較
從中醫藥文化看中醫藥的普世價值
鄧小平“北方談話”及其當代意義再審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