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認識及其當代意義

2016-12-12 16:05郭艷紅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24期
關鍵詞:實踐論當代意義馬克思主義

郭艷紅

摘 要: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雖然沒有自己特定的知識論意義上的文化哲學或文化理論,但它在人類社會歷史理論上的革命性變革,為文化的理解奠定了寬廣的視域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并不斷展現其鮮活的生命力。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要充分理解三個基本點:一是認識其是如何建立在唯物主義實踐論基礎上的;二是認識其是如何建立在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和歷史進程上的;三是從根本上認識適應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核心思想的文化制度及文化體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實踐論;文化理論;當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176-02

文化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質規定性,是人區別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樣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的文化概念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相同,都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層面上理解為經濟基礎上純粹的精神意識形式,廣義上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文明形態。從概念界定上來講,它包含毛澤東文化理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深刻認識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厚實的理論基礎。

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根本與核心是實踐

毫無疑問,從文化的根本與核心來看,它就是人為主體的實踐對象化活動,是人從文化方面認識和改造世界自覺行為,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文化認識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概念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為中心,就由主體實踐,客體認知后以及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發展而來的文化總體概念。但文化又并不能完全與實踐的自覺及文化認識畫等號,只有主體對課題正確、客觀、能動的反映才是正確的文化實踐,相反,它只能被摒棄,不能被保留。所以說,文化的根本與核心就是主體對客體、能動、正確的反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根本,準確揭示了文化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伴隨著強烈的現實感和批判性推動著中國文化的發展。革命勝利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都高度重視發揮先進文化,并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根本的文化理論的深刻理解,把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主體的文化培育和新文化建設視為社會主義重要的建設任務之一。

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建立在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和歷史進程上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文化本身集中反映了某個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狀況,并對某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產生一定的作用。一定的文化理論是這個社會在政治和經濟觀念上的極大升華,他的這個觀念深刻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相關理論,是對馬克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所以,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另一個基點在于不能孤立地研究和把握文化現象,要把文化放到人類社會歷史運行中加以理解。一方面,應當在經濟基礎的決定和制約中把握文化的歷史地位、作用和特點;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文化的獨立性和能動反作用,不能孤立、片面地嚴格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命題來生搬硬套,不能單純地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的作用和表現形式不同,只有在以物的依賴關系為主的社會形態中,這種“決定”才會強制性發揮,而文化的概念是隨著人類自覺活動的提升和知識的積累,逐步來引領社會的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雖遵循歷史唯物史觀,但它又有其特殊性。

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是適應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思想指導下的文化制度

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形成了以人為本的心得科學發展主題,產生了新的發展需求,明確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文化理論的發展也理所當然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基本原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體制建設。要認識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就要充分認識一系列的指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針和政策,打造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可持續發展體系。還要把握“文化制度”與“文化體制”的關系,最大程度地探索出一條文化體制的道路。江澤民同志指出:“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彼岢?,繁榮必定是文化發展亙古不變的主題,而管理是文化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這一席話突出了形勢,新發展下文化制度在文化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每一個成體系的理論都有其物質載體,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文化產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管理和繁榮都要同時抓的新態勢下,發展文化產業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效手段。要發展文化產業就要重視文化的根本屬性和發展的一般規律,更要在認識江澤民同志指出的市場管理與繁榮的辯證關系的基礎上,有效地發展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堅持經營性文化產業的同時也要發展公益性文化產業。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及指導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針和原則,是認識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理論又一個重要基點。

四、充分認識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意義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思想指導下的文化制度是它最現實,最真實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的反映。深刻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建設當代先進文化的必行之路,它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當代先進文化發展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文化理論界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基本觀點之上建立起來的、適應歷史社會發展的文化思想。毛澤東同志的文化思想來源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它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是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所產生的文化思想,對現代歷史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而由新時代的領導人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和毛澤東文化理論的再一次繼承和發展,他們共同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它們的形成及建立讓當代的社會文化問題得以解決,從而實現當代社會的和諧文化建構,并培育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讓先進文化建設有章可循。

(二)給當代文化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性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理論界具有極強的豐富性及多樣性,它主張多樣化文化并存。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圍繞中國近年來的歷史事實、歷史主題,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創新和實踐探索,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給我們提供了不同社會文化指導思想的經驗,如沖破長期“左”傾錯誤的束縛,以“拿來主義”學習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具有正確的指引方向的文化指導思想等,極大地豐富了歷史文化領域的建設。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倡,藝術的不同形式和風格是可以自由發展的,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要反對強制一種風格,禁止另一種學派的說法及做法??梢钥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未來我們在發展多樣文化和當今社會創新文化方面提供了新的建設可能性。

(三)為當代文化的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

鄧小平同時曾指出并強調,新時代文化建設要以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核心?!拔幕迸c“文明”是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當代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創新,文明的發展關鍵則是文化的長期積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文明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總方向。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各國“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筑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014年的五四青年節,習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與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先生促膝長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并發表主題為“尊重文明多樣性 守護文化民族性”的講話,指出:“作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華文明是華夏子孫必須繼承、守護、光大的瑰寶?!笨梢?,文化和文明是緊密相連的,中華的歷史悠久文化推進著中華文明發展,而中華文明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四)對當代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具有非常重大的經濟意義

不論在哪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產業及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產業及事業是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文化產業,而文化又是上層建筑意志力的體現。所以,文化對經濟具有重大影響也可以理解為政治對經濟的重大影響。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2015年11月,“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蓖瑫r指出:“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睂τ诘胤絹碚f,“十三五”期間山西省也發布了《山西省“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在肯定了近些年山西省在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同時,為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行動綱領,綱領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山西省要基本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文化產業將成為山西省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程度,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

充分認識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必須在文化本質上強調其本源性,即實踐和認識的理論;必須結合其發展的社會歷程,分析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辯證關系;還需正確認識并堅持社會發展的指導政策方針。還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當前社會所帶來的重大意義,才能夠真正地推動當代社會文化發展進步,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衣俊卿,胡長栓.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5] 徐敦凱,張瑞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體系的構建及意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1).

[責任編輯 李曉群]

猜你喜歡
實踐論當代意義馬克思主義
“辯證法”到中國: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毛澤東:《矛盾論》不如《實踐論》好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淺議《實踐論》一文的幾點意義
“知行合一”與《實踐論》中的認識方法問題探析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國家理論及當代意義
劉瑞龍的群眾觀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與弗洛姆自由觀比較
從中醫藥文化看中醫藥的普世價值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