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聲鶴唳水潺潺,恍聆仙樂鳴空山

2016-11-11 16:55殷慧芳
人間 2016年27期

摘要:中國花鳥畫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形態和表現技法。宋代時,工筆花鳥畫經過歷史的淬煉和沉淀,畫風工整嚴謹,寫生逼真,柔弱輕巧,畫面設色濃艷,筆法細膩,清麗脫俗,高雅富貴,達到鼎盛時期。明代繼續沿襲這種寫實的畫風并有所突破,其中成就卓越者之一便是宮廷畫家邊景昭。邊景昭筆下的飛禽、花鳥等均艷麗生動,栩栩如生,邊翁留存的作品不多,其中傳世的有《竹鶴圖》、《春花三喜圖》、《三友百禽圖》、《百喜圖軸》等。本文圍繞臨摹《竹鶴圖》的感想認識,對邊景昭藝術特點進行初探。

關鍵詞:邊景昭;《竹鶴圖》;院體畫

中圖分類號:J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10-01

一、《竹鶴圖》及邊景昭藝術特點分析

1.邊景昭的花鳥藝術 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邊景昭的鳥禽造型取法自然,具備創新和靈動,他主張深入觀察生活,精細提煉描繪對象的外形和神態,并最終體現在畫面上。邊景昭的畫作形神兼備,精致絕倫,他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他一改宋人折枝小幅的畫面尺寸,尺幅變大,氣度恢弘,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明代胡廣有詩贊其云,“天風吹墜銀河流,掛在丹崖九霄落。松聲鶴唳水潺潺,恍聆仙樂鳴空山。高秋爽籟度窈窕,初疑蓬島非人間”,足見邊景昭藝術境界之高。

2.《竹鶴圖》分析 《竹鶴圖》為絹本設色,縱180厘米,橫118厘米。畫面描繪了兩只悠然自得的仙鶴在竹間溪旁生活的情景,坡岸上兩只白鶴,白羽潔白如雪,黑羽烏黑似漆,項上一片丹頂嬌艷欲滴,神態軒昂驕傲,如若仙人。清幽秀麗的畫面中,一鶴低首下喙覓食,另一只則轉頸梳理羽毛,一副安之若素、悠然自得的樣子;三枝修竹蒼翠挺拔穿插其間,旁邊一叢小竹郁郁蔥蔥,生機勃勃,軒昂高潔的白鶴與挺拔堅韌的翠竹搭配的相得益彰。仔細觀察這幅畫,畫家為了突出顯赫的主體形象,有意識的將周圍的物象處理成灰色調,遠景用淡墨渲染,近景的竹子也統一在灰色調之中,絲毫沒有喧賓奪主的跡象。鶴頂、羽毛及足徑刻畫的細致入微,竹子勾勒蒼勁,遠岸近坡拉伸出開闊的視野,整幅畫用筆工整、風格淳樸、色彩厚重、呈現出祥和高古的意境。

二、邊景昭花鳥畫風的影響

邊景昭的花鳥畫在繼承前人基礎上,又有一種蓬勃、鮮活的生命意識和自然和諧的精神境界。他既得唐宋畫法的精要,又賦予花鳥畫一種恢弘的氣度。正如古人評價“善翎毛花果,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他所創立的花鳥畫風,影響巨大,追隨者甚眾,朱瞻基,林良、呂紀等有名的大家都曾受他的影響。其中林良雖以粗筆水墨為主要畫法,但也宗法過邊翁,《廣州府志》記載:“時復繪花草,曲盡其妙。雖祖黃筌、邊景昭,然枯榮之態,飛動之勢,頗有心得,遂成一家?!?/p>

三、臨摹實踐

1.起稿 《竹鶴圖》傳達的是一種高曠出塵的情調,因此在臨摹的時候要時刻記住這一點,以免作品流入俗氣。臨摹首先要起稿,這一步至關重要,它不僅能鍛煉自己的造型能力,還關系著整幅畫面的表現力和后面勾線的問題。起稿之前要先觀察兩只鶴和竹子的穿插關系,旁邊小竹的位置以及遠岸近坡的位置關系,定位準確才能使畫面美觀;其次在起稿的時候就要注意線條的美觀,比如起筆收尾,粗細變化等等,要考慮到后面勾線的方便。起稿是很重要的一步,因此寧可多花費些時間也不能為了趕上進度而草草了之。稿子起好后就可以拷貝了。

2.上色 把拷貝好的稿子裝裱起來,等干透后便可以上色了。首先是鋪背景色,仿古的背景色用赭石、藤黃、花青加淡墨調制好平涂幾次,顏色差不多便可以對主體物上色。上色之前先進行觀察,畫面中兩只白鶴,鶴頸和鶴尾顏色最深,鶴足、鶴頂、竹子和溪岸次之,鶴身最淺。利用黑白灰對比的關系對鶴進行第一遍上色,可以先平涂鶴尾鶴頸,也可以先分染,第一遍用墨要極淡,到后面分染時逐漸加重墨色方可分染出羽毛那種蓬松輕靈的感覺,否者染出來一團焦黑,死板難看。然后用淡赭石分染白羽根部,以便跟白羽的白粉做出對比。白羽用蛤粉或白粉分染,用白云筆直接掭取顏料分染,要注意白粉和水的比例,不宜太濃,太濃羽毛的輕盈感就表達不出來,亦不宜太稀薄,太薄覆蓋不了底色。鶴頂用朱膘平涂底色然后用朱砂分染,要達到鮮艷欲滴的效果。在分染白鶴的同時可進行竹子和溪岸的上色。竹子用花青、淡墨和石綠調色,注意竹竿和竹葉的關系。溪岸用背景色渲染,逐漸分出畫面的黑白灰大關系。

3.勾線 中國工筆畫“以線條為骨,以色彩為肉”。色彩上的差不多便可以開始勾線。竹竿的線條在整幅作品中處于支撐地位,因此勾線要注意竹竿線條的挺拔與力度,起筆藏鋒,收筆筆鋒頓挫,每根線都要充滿書法意味,注意書法用筆。在勾白鶴白色羽毛時,要用淡墨,中鋒行筆,體現羽毛的輕盈。勾鶴尾是要注意羽毛外緣的分組,中間羽軸要勾出力度感,尤其要注意羽跟的起筆。鶴喙的勾勒要注意體現出喙輕薄而堅硬的感覺?;ú莸墓蠢罩袖h和側鋒相結合,表現出與竹子不同的質感。溪岸的勾勒屬于披麻皴,勾外輪廓時用筆要轉折頓挫。

4.調整 《竹鶴圖》的細微刻畫整體體現出高雅古樸渾厚的感覺,在最后的調整上,調厚顏料按照鶴羽生長的結構提出白鶴的絲毛,竹子正面的葉子葉筋用三綠提出,背面葉筋用四綠。近距離的深入刻畫容易失去對大關系的控制,因此在繪畫過程中要不時站在離畫面一定距離的地方觀察畫面,適時調整畫面關系。

四、結語

邊景昭師法自然,重視寫生,具有高超的藝術概括力和捕捉力,他深厚的學養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在臨摹邊景昭《竹鶴圖》的過程中,我逐漸感受到畫家傳遞出的那種對生命的禮贊,那種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追求。畫家對前人的繼承和突破,傾注了他對藝術的思考,從而使工筆花鳥畫呈現出了新的境界和氣度?!肮P墨當隨時代”,花鳥畫在描繪對象方面,古今是一致的,但在所表現的內涵和思想方面卻應該與時俱進,因此在現代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上,就要求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上,審視我們所描繪的物象,在平凡的對象中發覺不平凡的審美意趣,傳遞出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穆之.獨樹一幟的東方繪畫[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

[2]金娜.兩宋院體畫鳥畫教學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央美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美術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殷慧芳,女,漢族,河南人,在校研究生,四川大學,工筆花鳥專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