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神話與印度神話中神祗形象的對比研究

2016-11-11 17:12彭蕊伍生純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本土化神話泰國

彭蕊++伍生純

摘要:泰國文化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多元文化,其中的印度文化滲透到了泰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泰國的神話故事中有很多神祇都是從印度文化中借鑒而來的,本文以泰國解釋閃電打雷現象的神話故事《咩卡拉與腩瑪舜》為基礎,通過其中的各主要神祇與印度文化中相似神祇的對比分析,淺談印度文化在泰國本土化的表現及原因。

關鍵詞:泰國;神話;神祇;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I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44-03

泰國與印度作為亞洲文化寶庫中的兩顆明珠,兩國在文化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脈相傳卻又各有千秋。印度神話作為經典在亞洲地區廣為流傳,泰國作為深受印度神話影響的國家之一,在汲取了印度神話中豐富多彩的神祗形象之后又將其進行了本土化的藝術加工,再創造的神祗形象極具泰國本土特色。

一、研究背景

(一)匯聚多彩文化的泰國。

泰國,是一個地處中南半島中心地帶的國家,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商貿易在這里繁榮發展。傣泰民族①自北向南遷徙到了這片熱土之上,他們與孟族、高棉族和諧地共同生活下來。隨著民間商貿往來、官方政治交往甚至戰爭等發生,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伊斯蘭文化、西方文化先后聚集到了泰國這個地區。來自世界各地的僧侶、商人、傳教士紛紛從各自的國家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本國文化。傣泰民族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欣賞他們的文學藝術,甚至能夠接受他們原始的鬼神崇拜,多種文化在這片熱土上相互融合,多元融合成了泰國這個地區文化發展的主旋律。

(二)印度文化影響下的泰國民間文學。

作為構成多元文化之一的印度文化以龐雜的宗教文化著稱,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賦予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往來中傳入了泰國。印度文化影響下的泰國神話中有很多來自婆羅門教的神話,從創世神話到宗教神話,都閃現著印度文化的蹤跡。

但是泰國并沒有全盤接收這所有的繽紛文化,而是在本民族的審美習慣下經過篩選過濾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思維方式和審美要求的文學。筆者在閱讀泰國神話《咩卡拉和腩瑪舜》時發現,故事中的帕英神、腩瑪舜、帕拉弧神等形象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某些神祗形象有相似之處,但是卻沒有按照印度神話中的神祇那樣完全照搬過來,特別是神祇的神力和功能,都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正是這樣一種從影響到選擇性接受的改編過程體現了泰國獨特的本土文化背景。

二、印、泰文化中的神祗形象

印度文化隨著宗教經典傳入泰國,但是印度文化在這片土地上融入的泰國本土文化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在泰國家喻戶曉的解釋閃電打雷現象的神話故事《咩卡拉與腩瑪舜》中就有這么一些神祇來源于印度教神話,卻總是被人們忽略。

這篇故事大概講的是:“龍王的女兒咩卡拉嫁給了帕英神,但是貪玩的她總喜歡拿著一顆寶石出去玩,不愿返回天庭。這件事被夜叉腩瑪舜知道了,便想抓住咩卡拉來討好帕英神以救回自己的朋友帕拉弧神?!惫适轮杏腥齻€主要人物:咩卡拉(Mekhala)、腩瑪舜(Ramasun)和帕英神(Indra),另外還有龍王和帕拉弧神(Phra Rahu)。首先我們來看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與印度神話中的神祇有何區別和聯系。

(一) 泰國文化背景下的各神祇。

1.閃電女神——咩卡拉(Mekhala)。

主人公咩卡拉是龍王的女兒,是一個相貌美麗的仙女。她長大后被龍王連同一顆寶石送給了帕英神。故事中說:“咩卡拉生性頑皮,曾有一次偷走了帕英神的寶石,到處游玩”時遇到了夜叉腩瑪舜,才因這顆閃耀的寶石引起了爭奪之戰。還有另一個較常見的版本說到“咩卡拉的父親給了她一顆寶石,但是她生性頑皮,所以帕英神任命她為護海女神,專門搭救那些心地善的落水之人?!痹谔﹪独攬浴分兄v到咩卡拉是護海女神,白皮膚,有一顆法力無邊的寶石。雖然各個版本中的咩卡拉都有所區別,但是“她有一顆強大法力的耀眼寶石”這一細節是始終不變的。

這個細節成為了《咩卡拉和腩瑪舜》中發生爭斗的導火線。咩卡拉和腩瑪舜打斗過程的過程中,咩卡拉為了躲閃腩瑪舜,利用這顆寶石晃他的眼睛,所以腩瑪舜一直抓不到咩卡拉。寶石的光輝閃耀無比,穿透云層,因此“每到天空閃電時,老人們會說那是咩卡拉的寶石光輝在晃腩瑪舜的眼睛”,初民們由此來解釋閃電的來源。通過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咩卡拉除了上述細節中的特點外,她利用手中的寶石,還有發起閃電的能力,也就是說泰國人把咩卡拉看成了閃電的代表,泰國人也叫她“閃電女神”。

2.打雷夜叉——腩瑪舜(Ramasun)。

腩瑪舜這一神祇在《拉瑪堅》是這樣記敘的:羅摩遇到腩瑪舜來擋路,羅摩的父親十車王讓他讓路,他不讓,卻還要跟羅摩決斗。羅摩贏得了對抗,腩瑪舜就把他的箭給了羅摩。羅摩把這箭寄存在了雨神那里,等以后要決斗的時候來拿。腩瑪舜是一個阿修羅,是一個夜叉,在天界有自己的天宮。由于在他苦行修煉過程中唯獨剩下梵天這一最高境界沒有達到,于是他極易發怒,因此得綽號:邪惡,又叫做腩瑪舜。

腩瑪舜是帕拉弧也就是天王星神羅睺(Phra Rahu)的朋友,在這個故事里,他為了救偷喝不死甘露而被砍了頭的羅睺,想要抓住咩卡拉來討好帕英神,于是他與咩卡拉一直打斗不休。咩卡拉用寶石晃腩瑪舜的眼睛,他便拋出巨斧砸向咩卡拉,屢屢發出巨響,人們用此來解釋世間打雷的緣由。大部分泰國文學概況介紹的書籍中介紹腩瑪舜是一個手持巨斧的妖魔,脾性蠻橫,皮膚為深綠色,常常與咩卡拉聯系在一起。并且在一部分介紹中也提到,有一次適逢涼季,腩瑪舜想要和眾仙女們一起嬉戲舞蹈,在這過程中他就看上了仙女咩卡拉手中的這顆寶石,一心想要爭奪,于是在她們爭斗過程中發出了打雷和閃電。通過多個版本的記載可以看出泰族初民是把腩瑪舜看做了能發起雷鳴的雷神。

3.寬容大度的帕英神(Indra)。

帕英神這一神祇并非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在泰國民間文學中,帕英神常以天界眾神之首的形象出現。在泰國人心目中,帕英神是一個心胸開闊的青年神祇,他有七大好品行:贍養父母、尊敬長者、話語動聽、不詆毀他人、樂于奉獻、忠誠和不易怒。泰國很多關于帕英神的民間故事中都講到他慷慨大方、脾性善良。在這個故事中,帕英神也符合了本民族心中的形象,他雖知道咩卡拉偷走了寶石,不愿返回天界,但是還是表現出大度放任的態度,這和他在泰國初民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吻合的。

(二) 印度文化背景中的相似神祇。

盡管這個泰國神話故事語言簡練,但是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神祇在泰國初民心目中的形象,我們也找到了這些神祇在印度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點。

1.迥然不同的閃電神。

《羅摩衍那》講到:咩卡拉是一個皮膚像云朵一樣白的仙女,她有一顆寶石;在《佛本生經》中也說到她是一個護海女神,能幫助心靈純潔的人擺脫海上翻船的危險。但是這里并沒有提及她是能發起閃電,是閃電之神。

然而印度文化中的閃電之神是在吠陀本集里有個叫魯陀羅的風暴之神。很多文獻亦稱其為樓陀羅,是為梵文“Rudra” 的音譯,意為“暴惡”,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神祇。這位風暴之神由于種種特點已經與濕婆神非常契合,如“發怒時用霹靂之矢”很形象于濕婆手拿的“比那卡”三叉戟;“頸項青色”與神話中濕婆吞了乳海中攪出的毒藥全無二致;“善用草藥,為人治病”與“暴怒”之間的矛盾,和濕婆身上所體現生殖與毀滅、苦修與縱欲間的矛盾又是非常相似的,因此這位魯陀羅已被學者們公認是濕婆神的前身。②又如《印度神話》中就有這樣的描述:“魯陀羅,吠陀時代濕婆的前身,是紅色的風暴和閃電之神,居住在山中的恐怖之神,人們必須好言撫慰的牲畜和醫藥之神”③。那么我們可以看出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是閃電之神。

由此看來,在印度文化確實有咩卡拉這一神祇形象,但是她是作為護海女神的形象被流傳下來,并沒有真正說到她是閃電之神;能發起閃電的卻另有其神,那就是濕婆。然而,濕婆的性情和咩卡拉也完全不相同,咩卡拉俊俏善良、溫柔機智,是搭救人們性命于危難之時的仙女;而無論濕婆還是魯陀羅,他們都以“毀滅”而著稱,與咩卡拉近乎相反。

2.誤入歧途的梟雄“腩瑪舜” 。

同樣是在《羅摩衍那》中“腩瑪舜”還是一個夜叉,叫做那羅延那(Narayana),是毗濕奴的第六次化身,在他苦行修煉的過程中唯獨剩下最高一層梵天沒有修成正果,所以他脾性易怒,喜好打斗,曾誤殺了因陀羅之子阿周那(Arjuna);還曾挑釁羅摩,在被制伏后卻選擇做一個背離雅利安族的邪惡妖魔。他也曾是毗濕奴為了戰勝剎帝利轉世而成的一名雅利安族的武士,他手持巨斧,其種姓是婆羅門。他轉世為的是用手中的巨斧殺死沒有品德的剎帝利君王。

3.英勇善戰的雷雨之神。

眾所周知帕英神即因陀羅(Indra),他既是婆羅門教中的神,又是佛教中的菩薩;在“吠陀時代”他是眾神之首的天帝,是雷雨之神,同時他又是戰神。同泰國文學作品中一樣,手持金剛杵,維護天界道德是他的常見形象。他曾拓寬天空,釋放七河之水,殺死巨龍,成為三界的統治者,又是剎帝利種姓的保護神?!独婢惴屯印访鑼懥艘蛲恿_戰勝象征干旱的惡魔的偉業,“天帝因陀羅,施展神力量,制服弗栗多,彼之魔力量。正是因陀羅,有此大膽量,斬除該惡魔,雨水得解放。④他是極具保護力的眾神之首,所以故事中龍王把女兒寄托給他是無可厚非的。面對咩卡拉帶著寶石到處游玩無心回天界也能一直容忍。故事僅著重體現因陀羅統領能力和寬容的一面,他是雷雨之神的能力并沒有體現出來,反而是把這個能力承載在阿修羅腩瑪舜的身上,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看做是對因陀羅能力的削減呢?

三、印度神祗在泰本土化的具體表現及其原因

(一) 印度神袛在泰國本土化的具體表現。

1.保留印度文化中的精髓。

印度文化通過宗教典籍的流傳,泰國初民們面對這豐富的印度文化,將其中最適合自己的精華保留下來,依照本民族的思維方式,有選擇地吸收能夠凸顯本民族特色的精華部分。對于古印度來說因陀羅是吠陀神話中一統眾神的天帝,是擁有頌詩最多的最高神格⑤;咩卡拉是機靈善良的護海女神;腩瑪舜是用斧頭殺死邪惡的剎帝利君王的功臣。在古印度初民看來,因陀羅雖然已被降為二級神明,但是仍然擁有巨大神力,心胸寬廣,語言和善,被人們奉為至高神;咩卡拉樣貌俊俏,救人于危難之時,被人們久久贊揚;腩瑪舜這樣一個武士,是人們精神的寄托,被人們認為是列國戰亂時期的精神支柱。他們都是古印度初民們久久傳頌的經典人物,在泰國這片地區的初民們像古印度初民們一樣崇拜這些神祇,把他們的名字、形象借鑒到了泰國,融入了泰國的生活,豐富了泰國初民的文學素材。

2.更是本土化的創新。

盡管故事中三個主要神祇都來源于印度文化,但是他們并不是原原本本照搬過來,在神祇性格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同樣是閃電神,印度文化中的閃電神是半男半女神,性情暴烈;而泰國神話中的閃電神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仙女,樣貌可人溫柔善良。她是從印度的咩卡拉形象借鑒過來的,但是通過再創作使得這個形象更加豐滿是我們必須要肯定的。印度文化背景下腩瑪舜是一名從有種姓武士走向歧途的妖魔;但是泰國沒有經歷與剎帝利斗爭的這一過程,因此他完完全全是一個性情暴烈的夜叉,是一個惡魔。雖然他們都是以巨斧為貼身武器,但表現出來的功能卻不同。作為惡魔腩瑪舜,他手中的巨斧僅僅是幫助他得到一切想要的東西的工具。在印度他卻是一個武士,當時的世界在武士剎帝利的統治之下,但眾神都認為還是應該由婆羅門統治世界才更好,所以“腩瑪舜”利用手中的巨斧,殺死了那些邪惡的剎帝利君王,這樣的“腩瑪舜”頓時成了正義的化身。即使他最后也從一個正義的武士變成了惡魔,但是相比于他自始至終都是嫉妒心極強、性情暴烈的惡魔雷神,要更容易讓人對他產生寬容之情,這樣的轉變可謂是一種極端的選擇。對于真正的印度雷雨之神因陀羅來說,卻不再極力突出他的威懾力,更多的是側重他心胸寬廣,寬容大度。盡管在泰國其他神話中也保留了因陀羅的名字、眾神之首的至高地位、善良的性格,但是,對于他的神力已經被大大削弱了,他作為雷神的神性已經逐漸淡化了甚至消失了,已經由力量型的天神轉向了主宰權力的主神。

(二)印度神袛在泰國本土化的原因。

1.時代背景不同。

總覽印、泰兩個地區的歷史,這些神祇是初民心中的文學形象,同是也是當時國家和地區發展狀況的映射。據學者們推測,大約在公元前千紀中期,大量的雅利安人涌入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時建立了“吠陀時代”。雅利安初民在印度河流域過著半游牧半農耕的生活,把社會劃分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時孔雀王朝出現列國紛爭的局面,沙門思潮對傳統的婆羅門教思想發起了嚴峻的挑戰。這必然要求婆羅門的眾教徒們團結一致,抵抗外來思想。到了笈多王朝時期,外來民族再次入侵印度,又出現了大分裂的局面。國家連年戰亂不斷,多個人種多個民族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渴望和平統一的愿望越來越迫切。

相比于印度,當這些神祇傳到泰國地區時已經是公元3世紀以后了,當時的東南亞地區社會生產力長期緩慢的發展著,地區落后、人口集中、自然資源富足是泰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社會生活的特點。雖然當時也有很多小國為了興建國家而產生戰亂,但是這些小國與印度相比還是比較落后和不成熟的,所以初民們的生活還相對平靜和安逸,在他們的審美習慣中萬物終善還是占了絕對地位。這就為他們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打下了基礎。沒有過多的紛擾,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就很簡單,從經典中汲取自己所需的部分就可以滿足。

2.社會需求不同。

古印度時期,國家、民族、宗教團體為了領地而爭,民不聊生。這就奠定了初民們信奉的神祇也要具有強大的神力,才能滿足他們在面對隨時出現的危險時得到保護的心理需求。相比“吠陀時代”至高的地位,眾神祇的地位已經有所下降,但是當初民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借助像腩瑪舜這樣的武士來表達想要鏟除外敵的愿望是理所應當的;當然對于像因陀羅這樣一統眾神而又善良的首領更是初民們必定想擁有的;而像閃電神——濕婆這樣的主神更是應該具有強大的威懾力,這樣才能帶給人們和平統一的希望。

但是這些神祇從印度傳到泰國后,無論是地位還是神力都有所褪減,這跟泰國地區在接受這些文化時正處于由原始社會向早期國家過渡是有密切關系的。統治階層不成熟,國家機器不完整,導致了人們還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寧靜的狀態。同樣是多元的文化特點,印度的局勢動蕩是外來民族侵略造成的,而泰國的文化交融則是往來貿易和政治外交帶來的,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他們相比印度的民族來說沒有那么強烈的危機感,沒有那么迫切地要去維護自己的宗教、民族利益和生活環境,他們就沒有太大的抱怨。所以印度的神祇在泰國地區變得相對和諧與友善。因此,在泰國初民的心目當中,從印度傳入的神祇們的神力再一次被削減。

3.本土化更能滿足初民的審美需要。

印度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對泰國的社會環境,它還是被改變了,變得更加符合泰國地區民族的思維方式,更加貼合這個地區的社會環境。在泰國學者研究泰國民間故事的學術成果中,通過數據整理的方式,整理了一些神祇流傳到泰國后對泰國人的影響和價值。咩卡拉這一美麗的仙女,除了在閃電時被人們作為故事講給孩子聽以外,還成為了人們教育孩子要為人善良的榜樣。在他人遇到危難的時候要像咩卡拉在危機關頭搭救人性命一樣,給予全力的幫助。當然針對不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教育價值。對于她聽從父親龍王的決定,把她送給帕英神這一件事,也有人把她看成是尊重父母,服從父母的典范。帕英神或者說是因陀羅,也不再像印度文化中那樣至高無上,他的七大好品行被泰國人久久傳頌,引導人們像他一樣慷慨大方,為人寬容,要學著抑制自己的怒火,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腩瑪舜流傳到泰國后,初民們也不需要再去追究他之前的事跡,只是簡單的截取了初民看到的邪惡特點就可以了。印度文化確實燦爛輝煌,但是對于泰國初民來說,在經過本土化之后具有泰國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更能讓泰國這個地區的民族所接受。

四、結語

文化,是一個社會發展狀況的體現也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反映。印度文化,是一種由多種外來遷徙民族和原著民族共同創造的繁雜而燦爛的文明,體現著古印度國家的變遷,宗教的改革,同是也記錄了古印度初民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利益、保護自己的領地、捍衛宗教權益的斗陣歷史。而泰國的文化是一種在經歷了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影響后,形成的一種和諧的多元文化。泰國社會憑借其出色的包容性將各式文化融合再造,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之上開辟出了極具泰國本土特色的文化道路。

具體到本文討論范圍內,泰國選擇性地吸收了印度文化中的神祇部分,咩卡拉除了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仙女外還擔起來閃電女神的稱號;腩瑪舜不再是由一個英勇的武士變成的夜叉,而是一個“會打雷的夜叉”;因陀羅雖然還是心胸寬廣,卻少了英勇善戰的一面。這些 就是泰國這片地區國家變遷帶來的創新力量,是這片熱土上的民族對社會的一些期許,更是初民們對理想生活追求的真實寫照。

印度文化燦爛輝煌,豐富著泰國的民族文化。同是泰國文化有著強大的包容性,與印度、中國都有著深遠的交流歷史,他們相互交融相互融合,再依照本民族的思維方式有選擇地吸收,形成的獨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豐富這人們的生活,更是書寫著這片熱土民族變遷、對外交往的燦爛文明。在印度文化的點綴之下,泰國的本土文化更是錦上添花,遠遠流傳。

注釋:

①泰國學者在廣義上定義為“暹羅泰人”,即“各傣泰民族和其他民族,或者外來移民與當地原住民混合的群體”

②張樂.印度濕婆造像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1.

③(英)韋羅尼卡·艾恩斯著,孫士海,王鏞譯.印度神話[J].經濟日報,2001,(38):57-58

④韓輝.印度神話中因陀羅地位職能演變探析[J].東方文學研究,2011,(3):93-101

⑤薛克翹.印度民間文學[M].寧夏: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參考文獻:

[1]蟻垤(?。?羅摩衍那(一)童年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刀承華.泰國民間故事選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金勇.泰國民間文學[M].寧夏: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薛克翹.印度民間文學[M].寧夏: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張樂.印度濕婆造像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1.

[6]韋羅尼卡·艾恩斯(英)著,孫士海,王鏞譯.印度神話[J].經濟日報,2001,(38):57-58

[7]韓輝.印度神話中因陀羅地位職能演變探析[J].東方文學研究,2011,(3):93-101

[8]賀圣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9]郁龍余,孟昭毅.東方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2015.

[11][D].,2015.

[12],2002.

[13][DB/OL].http://www.astroeducation.com/content/context/ramasura-mekhala-myths-of-thunder-lightning.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YJCXS39,2016年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彭蕊(1991.09-),女,漢族,云南個舊人,在讀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

猜你喜歡
本土化神話泰國
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閱讀本土化研究
新年游泰國
國內少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困境與思考
法律移植視閾下英、德民事訴訟制度在山東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屬板料成形仿真軟件”市場在中國的開拓及本土化發展
“神話”再現
去泰國啦
我的泰國之旅
答案
鄭小和神話歷險記(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