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育中同伴關系的重要性及其培養策略

2016-11-11 00:19張金霖
考試周刊 2016年84期
關鍵詞:同伴關系培養策略小學生

張金霖

摘 要: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教兒童掌握談話的技巧;學會聆聽的技巧;培養兒童謙讓、包容等優秀品質;學會巧妙處理同伴間的沖突;組織有利于培養良好同伴關系的活動。

關鍵詞: 小學生 同伴關系 培養策略

一、同伴關系及其作用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它在兒童青少年的發展和社會適應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并以獨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兒童的個性、社會行為、價值觀和態度,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動因。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青少年社會價值觀的獲得、社會技能的發展、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發展,對實現兒童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作用重大[1]-[2]。

(一)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社會認知和社會技能的發展。

在同伴交往中,兒童可以觀察并學習其他同伴的社交行為,從而豐富自己的行為和生活經驗。兒童還可以根據他人的行為和反饋提高自己的行為能力。而且,同伴的反饋往往非常直率,兒童可以輕松明白同伴的意思。這種直接的反饋有利于激發兒童的社會行為向積極、友好的方向發展[3]。

(二)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的發展有獨特作用。

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從別人的評價開始。在同伴交往中,同伴對兒童的評價、態度,可以使兒童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4]。日常交流中,同伴可以為兒童提供榜樣,強化兒童的某些思想和行為,從而不知不覺地促進兒童社會行為、價值觀、態度和認識方法的形成。與師生關系的作用相比,同伴關系對學生的發展更加直接和親切。一個優秀的同伴就是一個良師益友,他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具體的行為。

(三)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的情緒社會化,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嬰幼兒期,兒童歸屬感和安全感主要來自父母和家庭。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他們與父母和家庭交往的時間越來越短,與學校、社會和同伴交往的時間反而增加。這種情況下,同伴關系正好為滿足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促進兒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個體面臨更多的煩惱、危機和沖突,情緒變化快、不穩定,同齡朋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消除或減少情緒緊張和壓力。

二、同伴關系的培養策略

雖然良好的同伴關系在兒童發展過程作用重大,但是在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這點,在日常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忽略同伴關系的培養。有些即使意識到同伴關系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中培養小學生的同伴關系。就此,筆者提出如下培養同伴關系的策略:

(一)掌握談話的技巧。

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幫助兒童克服各種困難,體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對兒童的發展意義重大。但良好的同伴關系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與同伴交往中不斷地培養。若要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必須能夠與同伴之間進行深入的溝通。談話的技巧對溝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同伴間的溝通能否進行下去。比如,某兒童不想讓其他同伴知道自己的一些私事,這時你要是與他談論他的私事,一定會引起他的反感,很難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為了使兒童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幫其掌握談話技巧是必要的。在此介紹以下方法:首先,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在與同伴談話時學會精心選擇話題。與不熟悉的同伴談話,可以提些過渡性的問題,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有目的的交談;也可以先了解同伴的中心興趣,從對方感興趣的方面開始交談,循序漸進地交談下去;還可借用他人的一些信息,逐漸引入話題,再深入交談,等等。其次,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在與同伴談話時一定要注重相互配合。真正的對話,應該是相互應答的過程,每一方的話都是對方所談內容的繼續。在與同伴交往中,既要認真地聽取對方的談話,適時地給予反饋,又要保證自己的談話能夠與對方的談話順利銜接。如果自己的談話與對方前言不搭后語,只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很難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再次,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善于轉換話題。和同伴談話時,當自己對談話論題失去興趣或對對方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時,可以通過提出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抓住對方的某一句話,自然地轉到另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上。

(二)學會聆聽的技巧。

越是善于聆聽的人,同伴關系就越融洽,因為聆聽本身是一種贊許同學講話的方式,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同伴的自尊心,加深了彼此間的感情。因此,認真聆聽同伴講話是建立良好同伴關系的重要因素。家長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兒童學會聆聽的技巧:首先,要耐心聽取同伴的談話。其次,要虛心地聽取同伴的意見。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溝通思想,聯絡感情,而不是智力測驗或說話競賽,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兒童虛心聽取同伴談話,不要在別人說話時中途插話。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左需要反對時,也要尊重別人,在他可接受的范圍內糾正。再次,教育兒童對同伴的談話要適時地給予反饋。比如,用點頭、微笑等方式表示同意對方觀點。當然,也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贊同。如果覺得同伴說得不對,就要委婉地拒絕同伴的觀點,在尊重同伴觀點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觀點。

(三)培養謙讓、包容和善于分享等良好的個人品質。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需要彼此真誠地對待,如果一個人與同伴交往中總是自私自利、貪占小便宜,把同伴當做達到目的的工具,就絕對不可能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所以,欲想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還要具備謙讓、包容和善于分享等良好的個人品質。首先,在同伴交往中要學會謙讓,遇到對大家有利的事情,要多為別人想想,用謙讓的態度對待同伴。這樣才會贏得同伴的尊重,在同伴中樹立威信和良好形象。其次,要包容同伴的一些缺點。再次,要學活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好東西。這樣可以博得同伴的歡心,助你擁有良好的伙伴關系。

(四)學會巧妙處理同伴間的沖突。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伴之間長期生活在一起,或多或少會發生沖突在所難免。其實關鍵的不是避免沖突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兒童發生沖突后怎樣解決沖突,使彼此的關系不因生活中的瑣事受到傷害。首先要教育兒童,和同伴遇到沖突時,要包容對方,能忍則忍,不要大動干戈。其次要教育兒童,當沖突發生后要克制自己的行為,不能輕易動手傷害同伴的身體。也不能用一些對同伴創傷極大的言語刺激同伴的心靈。如果這樣,就會失去和好的機會。此外,當沖突發生后,要教育孩子善于總結教訓,認真分析發生沖突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錯誤造成的,就要勇于向對方認錯道歉,征得對方的原諒;如果是對方的錯誤,就要懷著寬廣的胸懷對待同伴,主動與他交往。

(五)組織相關活動,為培養同伴關系創設便利條件。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需要同伴之間彼此深入地了解。老師和家長可以組織相關的團體活動,為兒童之間提供相互了解與溝通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兒童感興趣的問題或當前社會的某些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實踐;組織兒童遠足,在遠足過程中教會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對人盡情盡意,遇到困難伸出誠摯的援助之手等;學校組織興趣小組也是建立同伴關系的一種很有效的途徑。通過組織興趣小組,可以為一部分有共同興趣的兒童提供交流的好機會。而且這部分兒童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可談,很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參考文獻:

[1]高蕾,高曉雷,羅桑平措.小學學困生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3(11):94-96.

[2]王雅春,曹華.青少年同伴關系的作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9(1):23-26.

[3]鄒泓.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2:39-44.

[4]邵丹妮.同伴關系研究述評[J].校園心理,2016,14(3):174-177.

猜你喜歡
同伴關系培養策略小學生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同伴關系作為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保護性因素
探究分組自主游戲促進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高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途徑及啟示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當前幼兒社會性發展新現象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