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2016-11-11 00:03何莎莎張坤朋盧全偉
考試周刊 2016年84期
關鍵詞:生物工程本科院校教學團隊

何莎莎++張坤朋++盧全偉

摘 要: 文章指出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科研促教學、整合實驗室資源等措施,進一步推動教學團隊建設。

關鍵詞: 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教學團隊 教學對策

1.教學團隊的內涵

拉姆斯登認為,團隊是能夠共同承擔領導責任的一組成員,在同一背景的環境中,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共同實現預先設定的目標[1]。彼得·德魯克認為,團隊是一些具有才能互補的少數成員的集合體,負有共同責任的統一準則和目標[2]。由此而見,團隊是由一定數量的成員組成,介于組織與個人之間的一種合作形式,成員之間具有互補的知識與技能,相互分工協作,承諾共同的規范、責任和義務,為了設定目標的實現而共同努力[3]。

20世紀80年代,國際教育界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認為學校應該建設教師專業團隊,提倡教師在工作中形成伙伴關系[4]。有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始見于2007年年初的教高[2007]1號文件《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該文件旨在以團隊合作機制的創建,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深入挖掘教學資源,通過老中青相結合,實現教學經驗的傳、幫、帶,促進教學心得的研討和交流,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認為高校教學團隊是指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以專業、學科、課程、實驗室、實訓基地等質量工程建設為紐帶,由若干具有專門業務能力、良好的協作精神、具備一定互補的技能與知識、有著高中低合理比例的職稱結構、合理教齡梯次的教師所組成的一種正式群體[3]。

2.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從2013年開始建設,現有專任教師23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講師14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名,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6名。高級職稱人員占全體教師的39.1%,碩士以上占100%,中級職稱占39.1%;年齡結構合理,其中35歲以下6人,36至45歲14人,46至55歲2人,56至60歲1人。已初步形成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及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的學術隊伍。

該團隊以河南省遺傳學重點學科為依托,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致力于生物工程專業主干課程及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等的建設,結合河南省的區域經濟特色,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研究、探討和改革。團隊發揚“開拓進取”的團隊精神,構建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團隊成員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8篇,其中11篇論文被SCI、EI收錄;出版學術著作2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7項,其中國家級2項,在研經費110萬元;橫向、國際合作項目及其他政府項目共計23項,在研經費89萬元;積極服務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推廣最新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舉辦陽光工程等多種農業技術培訓講座,為安陽市培訓現代化農業技術人員800人次。

3.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三年來,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穩步推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加以改進,主要是,第一,團隊成員教學科研工作創新性不夠;第二,團隊尚沒有實現省級以上等高層次教學研究成果突破等。結合前期建設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我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3.1引進培養并重,加強隊伍建設。在學校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引進、培養、從企事業單位聘請等方式,建設一支適應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能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整合、交叉融合的,起點高的創新型教學隊伍;改革團隊運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改革,發揮教師的積極性;通過參與科研項目、產學研結合、教師進企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進課堂等途徑開闊視野,培養應用性型教師隊伍。

3.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促進開發共享,建設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群。針對社會發展需求及人才培養目標,培育新的專業方向,及時調整專業建設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生物工程專業模塊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核心課程群;以“微生物與發酵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增加設備投入,實現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聯動,高質量地完成實踐教學環節。

3.3以科研促教學,推動教學方法方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增加設計創新性實驗、科研課題設計等環節;從入校開始就根據學生的興趣鼓勵其進入學校平臺或共建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的相關項目組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和學?!疤魬鸨表椖?,培養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思維。

3.4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按照教學模塊改革需要,合理配置儀器設備等實驗室資源;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需求及模塊化實踐能力要求,進一步增設生物工程實習實訓基地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使實驗室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團隊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拉姆斯登,馮云霞,等譯.群體與團隊溝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9.

[2]P.德魯克.李小剛,譯.未來的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54.

[3]胡建剛.對公安本科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若干思考[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08):191-192.

[4]向于峰.英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改革[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5):55-58.

基金簡介:2016年安陽工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AGJ2016089)

通訊作者:張坤朋

猜你喜歡
生物工程本科院校教學團隊
淺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務型旅游人才的培養
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究
民辦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配合教學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校企雙師團隊建設研究
提升礦業類高校生物工程專業辦學優勢的方法分析
協同育人平臺建設的體會與思考
《網絡營銷》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生物工程專業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