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商業化場景:AI如何+出未來

2016-11-14 03:52潘心怡
時間線 2016年5期
關鍵詞:商業化巨頭開源

潘心怡

《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博士曾這樣寫道:“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無意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那個位置上,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奔殧瞪虡I史上偉大的公司,幾乎都是伴隨著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而崛起的。下一次技術革命會是什么?業界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人工智能。自上世紀50年代科學界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此后每隔十幾年這個領域都會出現短暫的繁榮,但因配套技術不成熟,終又歸于沉寂。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云服務、大數據的概念越來越普及,人工智能技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產業化似乎已經到了臨界點。根據2016年3月19日來自量化分析公司Quid的數據:2010年以來,人工智能吸引了超過200億美元投資。BBC相關預測顯示: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90億元。人工智能技術有哪些商業化場景?大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本期封面故事為你一一解答。

AlphaGo打敗圍棋大師李世石的消息猶在耳邊,因AlphaGo而名聲大噪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商業化浪潮已高調到來。2015年,人工智能軟硬件的開源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熱潮,《連線》之父凱文·凱利說“人工智能是下一個顛覆人類社會的東西”。據BBC預測,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1190億人民幣。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10年內的產業新風口似乎已成不爭的事實。

同樣地,2015年在中國也是人工智能商業化爆發的元年。從國家領導人層面提出的“機器人革命”到“萬眾創新”,政策推動新一輪技術創業;巨頭企業爭相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化熱浪滾滾;初創企業紛紛搭上AI大船,押注云服務、大數據分析、自動駕駛等垂直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投資人工智能的機構數量已經高達48家,同比增長71.4%;投資額為14.23億元,同比增長75.7%。受到下游應用需求迫切倒逼和上游技術基礎成型的推動,人工智進入了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期。

距離1956年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已整整過去了60年,其間商業化的浪潮一直遲遲未至。之前,盡管有微軟、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不斷投資人工智能技術,但大多把研究成果用于自身業務的優化與效率提升,未能激起多大的浪花。直至人機大戰重新奪回大眾的關注點,人們才意識到,人工智能商業化不知何時已悄然開始布局。

實際上,從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的細分角度看,今天的人工智能商業化已經讓大眾受益頗豐。然而就在10年前,今天市面上可以見到的Siri、人臉識別等仍是天方夜譚,人工智能商業化的前提到底是什么?更快的計算機、更多的數據、更高級的算法……為了達到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可能,無數科學家試圖給出可行的方案。與此同時,市場也在用商業的力量和邏輯,加速人工智能產品迭代,掀起一番巨浪。

AI大潮下進擊的巨頭們

人機大戰折射出的現象是人工智能早已成為巨頭們發展的方向,“深度學習”成為競爭的焦點。事實上只有更多的開發者加入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不斷推動技術進步,才能實現商業化的最終目標。因此可以說,谷歌大張旗鼓贏得與李世石的比賽,打響了巨頭們之間又一輪競賽的起跑槍。同樣斥巨資布局人工智能的還有Facebook、微軟、蘋果等多家商業巨頭。

蘋果公司早早推出了以Siri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應用,通過收購和自主研發完成對人工智能的提前布局,在語音、圖像、機器學習都有產品覆蓋。相對于蘋果,谷歌和 Facebook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努力更容易為外界所捕獲。

對于谷歌來說,AlphaGo只是其人工智能計劃的開端。除了AlphaGo,谷歌還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搜索算法的RankBrain,聯手福特研發了無人駕駛汽車、D-Wave量子計算機測試,并將人工智能融入聊天。后起之秀Facebook則于2015年6月在歐洲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試圖建造能夠理解海量數據的人工智能機器。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一直是開源人工智能技術的積極推動者,Facebook日前開源了三款圖像分割軟件工具,三者相互配合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圖像識別分割處理流程。此前,Facebook還曾在Torch上開源了一些功能強大的深度學習工具。

不同于谷歌和Facebook的吸睛,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顯得十分低調,但其實早在1991年微軟便成立研究院,專攻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計算機視覺5個方向。而這些,不論是在學界或是業界,恰恰成為了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分支。

目前微軟在中國為人熟知的產品是人工智能虛擬機器人小娜(Cortana)和小冰。小冰在中國即時通信軟件巨頭微信上運行三天后,獲得了150萬條聊天記錄。之后,小冰入駐微博,成為最受關注的賬號之一。尤其是小冰與網友的“舌戰”賺足了眼球。小娜則更像用戶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助手,在今年3月微軟舉辦的Build大會上,小娜成功算出了“主人”最有可能到家的行程和時間,并在“主人”到家前的5分鐘讓家用電器啟動。

力圖在人工智能領域“后發制人”的微軟日前宣布收購了人工智能調度工具Genee,并表示或將把它融入云服務Office365當中,這表明微軟正計劃人工智能助理的多領域用途。事實上,微軟不僅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Windows、Azure等核心業務中,還構建了開放的平臺,將多年的技術積累開放給產業界,它的野心是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生態圈。

除了BAT,還有誰在AI+?

目光放回國內,除了眾所周知的BAT(百度、阿里、騰訊的合稱)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較為深厚的積累,還有一批進擊的巨頭們在不斷探索。2016年8月12日,搜狗、華為、小米、360等巨頭在“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簡稱CCF-GAIR)上匯聚,對人工智能商業化場景進行了一番探討。關于人工智能的現在和未來,大佬們都說了什么?

猜你喜歡
商業化巨頭開源
海里的巨頭蝌蚪
豬價再降下去 巨頭也挺不住了?
五毛錢能買多少頭牛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借錢買房,是商業化行為,而不是啃老
大家說:開源、人工智能及創新
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峰論壇圓桌會議縱論開源與互聯網+創新2.0
又一個百貨巨頭倒下了!
開源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