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邊高校對外合作辦學的定位、模式與路徑選擇

2016-11-16 19:39李加洞
大學教育 2016年11期

李加洞

[摘 要]沿邊高校地處邊疆的地理局限性決定了其遠離國家經濟、文化和學術中心的地緣劣勢,而其擁有國內外兩種高等教育資源的特點又決定了沿邊高校具有開展國際化辦學的天然地緣優勢。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著重于做大、做響、做實、做強沿邊的“邊”字文章,著重于在辦學的內涵與顯性方面全面凸顯俄羅斯因素;在辦學定位和功能上,以服務于沿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俄友好交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認可度上,以對外合作辦學的重點和對俄合作辦學的長遠效果作為學院的立足之本;在辦學的路徑上,以對俄合作辦學的三種模式作為學院未來國際化辦學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關鍵詞]沿邊高校;辦學的內涵與顯性;辦學定位與功能;國際化辦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1-0022-02

對外合作辦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特別是民族邊疆地區高校特色辦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高校生源自2008年達到報考和招生人數的峰值后,伴隨著自改革開放以來計生政策效應的逐步凸顯,出現穩中有降的局面,高校迫切需要實施國際化的辦學思路。沿邊地區的人口基數相對于內地來說,普遍要低,故沿邊地區的高校就更需要擁有對外合作的辦學思路,通過走中外合作辦學的道路,吸納更多的境外學生,持續繁榮沿邊地區的高等教育事業。同時,也需要通過走對外合作辦學的道路、提升沿邊地區高校的辦學特色來進一步推動沿邊高校和沿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沿邊高校的地緣劣勢與地緣優勢

沿邊地區高校的成立和發展往往是沿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結果。沿邊高校遠離內地的現實注定了其難以擺脫的地理劣勢,也就決定了其人文積淀和經濟基礎往往無法與內地其他地區的高校相媲美。由于遠離國家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沿邊地區的高校并不具備任何辦學的文化優勢和教育優勢;沿邊地區的高校也往往遠離國家的學術中心,從國內高校的角度來說,沿邊高校并也不具備地理上的優勢。但如果從國際化辦學的角度來說,特別是站在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教育資源的角度來說,沿邊地區的高校又具有毗鄰陸路國家的天然地緣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其在對外合作辦學上的人文優勢和教育優勢,具備了充分利用境內特別是境外兩個高等教育市場的便利條件和優勢。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作為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的一所“國門大學”,在遠離國內經濟、教育中心的同時,也具備了毗鄰俄、蒙兩國高等教育市場的地緣優勢,自然就更需充分利用境內境外的“三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

二、在沿邊的“邊”字上做文章,突出辦學的特色

從國內高校的發展軌跡來看,沿邊地區的高校并不具備辦學的傳統優勢,故其也就只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緣優勢,變地緣優勢為特色優勢,放大辦學的特色效應,深挖辦學的特色內涵,以特色立校,著重于以特色圖生存、謀發展。沿邊高校的對外合作不應僅限于短期的學生交流和學術交流,而應深化雙方合作的內涵和層次,更多地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境內境外的兩種學術資源,實現學術上的優劣互補,以高水平的合作辦學突出辦學的特色。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在注重質量強校的同時,全面凸顯沿邊高校的辦學特色。學院努力做到人才培養、人才輸出、人才宣傳的國際化特色,加大對俄、蒙學生的教學吸引和本校學生的對外輸出,堅持面向俄、蒙兩國就業市場的人才輸出觀,努力打造中國邊境線上的一所耀眼的“國門大學”。

三、在辦學的內涵與顯性方面,學院全面凸顯地緣因子特別是俄羅斯元素

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作為毗鄰俄羅斯最前沿的高校,自建院起就瞄準俄羅斯的教育資源與市場。學院與毗鄰俄羅斯的高校簽署本科生聯合培養協議,已先后向俄羅斯的高校輸送短期及一年以上學制的留學生達300余人次,同時,學院也積極吸納來自俄、蒙的留學生入校進行正規的漢語和專業學習。除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外,學院在中、俄毗鄰地區高校大學生的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中俄青年友好交流活動以及學院的校園文化節中全面吸納俄羅斯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彰顯學院的異國風情特色,以此深化中、俄毗鄰高校教師和大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學院也通過舉辦一系列中、俄毗鄰地區高校的學術活動提升滿洲里學院的辦學內涵和特色。在學術交流方面,學院主動與毗鄰俄羅斯地區的高校進行對接,在2013年9月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國立經濟法律大學成功舉辦中俄毗鄰地區合作發展論壇,并將此論壇的模式定為兩年一屆的常態機制。除此之外,學院還曾于2010年4月和2012年4月分別舉辦第一屆“中國—俄羅斯:21世紀中俄區域合作發展論壇”和第二屆“俄羅斯-中國:21世紀區域合作發展國際論壇(中國分會)”,為中、俄毗鄰地區高校的學者及其他國內外中俄問題研究的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

四、在辦學定位和辦學功能方面,學院以服務于沿邊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中俄兩國友好交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自2008年建院以來,學院始終致力于培養適應國家“向北開放”戰略需要的俄語專業人才和“俄語+專業”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滿洲里、內蒙古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中俄之間的友好交往輸出合格的人才。在充當中俄合作的智庫方面,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于2012年5月成立了俄羅斯研究中心,定期刊出《俄羅斯動態》,并于2013年12月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東北亞國際關系研究所,定期刊出《每周快訊》,進一步加強了對俄羅斯及其周邊地緣政治經濟問題的研究,為打造內蒙古“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為響應中俄兩國深度合作的現實性呼喚,以及更好地推進內蒙古與毗鄰俄羅斯貝加爾地區的友好關系,學院于2014年在俄羅斯貝加爾國立大學成立了中國語言文化中心,為中俄毗鄰地區的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隨著蘇滿歐班列的正?;?,以及廣滿歐、鄭滿歐班列的開通,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翼已然形成,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作為地處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重要節點上的特色高校,今后也將更加積極地發揮其前沿研究陣地的作用,成為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個重要的學術及人才洼地。

五、在社會認可度上,學院以對外合作辦學的重點和對俄合作辦學的長遠效果作為學院的立足之本

當前邊疆地區高校的對外交流合作缺少一定規范化,合作的對象缺少重點,而且通常會舍近求遠,如就內蒙古地區的高校來說,其對外合作的對象往往更多地選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而不是優先選擇所毗鄰的蒙古和俄羅斯的高校作為合作的對象。沿邊地區高校的對外合作辦學不應僅限于當前雙方高校的合作數目、合作形式甚至合作的成本,亦不能只注重辦學的一時效果,而更應著眼于未來長期的辦學效應,應該通過超前培養毗鄰國家的青少年,更好地為當前和今后中國與周邊的地緣外交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另外,國內毗鄰陸路國家的沿邊高校亦應分區域、有重點、有選擇性地分別發展與毗鄰國家高校的合作辦學,以此將沿邊各個高校對外合作辦學打造成國內高校的典范。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在人才培養、人才輸出和人才宣傳方面突出國際化的特色,加大對俄、蒙學生的教學吸引和本校學生的對外輸出,堅持面向俄、蒙兩國就業市場的人才輸出和就業觀,努力打造中國邊境線上的一所耀眼的“國門大學”。學院以未來的辦學效果是否能夠為內蒙古“向北開放”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是否有利于中、俄毗鄰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以及是否能夠更好地為中俄兩國長期友好關系做出更大的貢獻等,作為學院未來社會和國家認知度的評價標準。

六、在辦學的路徑上,學院以對俄合作辦學的三種模式作為學院未來國際化辦學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國內現有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主要包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具有高校二級學院性質的中外合作學院以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三種辦學模式。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作為一所新建院校,同時又作為一所毗鄰俄羅斯的高校,在對外合作辦學上自然應該優先選擇與俄羅斯高校特別是與毗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高校合作。中外合作辦學的“梯”形模式和特點決定了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必須遵循中外合作辦學的客觀規律,而俄羅斯當前高等教育的現狀特別是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毗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高等教育的現實決定了學院在推動與毗鄰俄羅斯高校的合作辦學中以短中期人才培訓、中俄學歷聯合教育為當前目標,以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中俄合作學院和中俄合作大學作為學院近期、中期和遠期的辦學方向。在學院朝向短、中、長期目標奮斗的進程中,國際化的特色辦學會始終貫穿其中。

綜上所述,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在推進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滿洲里的地緣優勢,變地緣優勢為特色優勢,充分將學院沿邊的“邊”字做大、做響、做實、做強,將俄羅斯因子全面融入學院辦學的各個血液之中,在辦學的內涵和顯示方面全面彰顯國際化辦學的特色。堅持以服務于滿洲里、內蒙古社會經濟發展和中俄友好交往作為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功能;堅持以對俄合作辦學的重點和對俄合作辦學的長遠效果作為學院的立足之本和社會評價的重要基石;在對俄合作辦學道路上堅持以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中俄合作辦學學院和中俄合作大學作為學院未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發展目標。通過以上舉措將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打造成為中、俄、蒙毗鄰地區的文化高地、人才洼地和中俄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智庫;建設成一所北疆邊境線上的“國門大學”,建設成中俄蒙三角區知名的區域性國際大學。而上述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在突出國際化辦學特色過程中的模式和路徑選擇也是沿邊高校在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必然之舉。

[責任編輯:鐘 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