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勞動視角下的超額剩余價值來源探析

2016-11-21 00:09賈佳韓越于永軍
商場現代化 2016年26期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案例分析

賈佳+韓越+于永軍

摘 要:新形勢下勞動價值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科技勞動者正日益成為價值創造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明確科技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通過運用科學價值庫理論,分析了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及實現企業生產過程價值增值的實質。本文通過分析得出價值創造具有歷史性;科技勞動者的勞動是活勞動的一部分;科技勞動成果必須在生產領域才能是實現。這對于增進科技勞動對生產價值貢獻的認知具有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超額剩余價值;科學價值庫理論;科技勞動;案例分析

隨著生產力發展及對兩項理論的理解不斷深入,勞動價值論面臨著新的挑戰??萍紕趧訉儆趧趧觾r值論的范疇,是更復雜、更高級的勞動。自動化生產條件下,科技勞動者對于價值創造所起作用日趨顯著。企業在同一時間內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了比簡單勞動更多的超額剩余價值。因此,本文將從科技勞動角度分析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為企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一、正確理解新形勢下的勞動價值論

優等物化勞動及自動化生產方式的運用,促使直接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者數量大為減少,許多企業出現了“機器工人”、“無人車間”。例如,采礦工程領域出現無人值守的工作面回采煤體工藝,這是采礦方法的革新,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回采工效提高了2到5倍以上。這些企業采用大量先進技術設備,在直接減少大量勞動耗費基礎上,生產出龐大的物質財富。對于這種現象,難以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進行正確、合理地理解、解釋,因而產生如下想法: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失效了,應該以“知識價值論”取而代之。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出了這種趨勢,他在考察機器大工業的未來時早就預見了科技進步給生產過程帶來的變化。

在新形勢下正確理解勞動價值論有兩個邏輯關系需要理清。首先,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不等于勞動也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馬克思在創立勞動價值論的時,采納了配第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并一直堅持。他明確指出了“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的源泉”。因此,勞動價值論與自動化設備創造大量使用價值并不矛盾。其次,科學技術創造使用價值并不能直接創造價值??萍紕趧拥谋举|在于將物(包括自然界)的自然屬性轉化為使用價值,創造更多的財富。推理可以得出:科技勞動→科技成果中潛在的使用價值(滿足人類需求的屬性)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人類勞動量增加→生產商品的價值量(商品中勞動量)增加→價值及剩余價值增多。

二、現代企業的超額剩余價值來源

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的生產及利潤來源不再依靠單純的體力勞動,而主要來自于科技創新在生產中的運用??萍?、知識、信息成為價值創造的重要生產要素,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能夠創造比生產工人更多的價值,這些價值都屬于復雜勞動創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勞動創造價值。

1.從科技勞動分析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

超額剩余價值的產生是由于單位時間內個別企業創造的價值量高于社會勞動創造的價值量。價值量的增加必然是由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引起的。社會化生產背景下企業勞動力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價值創造的主體不僅包括生產工人,也包括產品技術研發人員,要重視科技人員對價值創造的作用。同理,超額剩余價值來源理應包括科技人員創造的價值。下面將運用科學價值庫理論,即在繼承前人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科學成果的價值不斷轉移,使其創造的價值只增不減,形成價值創造的不竭源泉。分析如下:

假定:W0為前人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價值,c1為進行基礎性研究設施的價值,v1為基礎科研研究人員自身創造的價值,m1為基礎科研研究人員創造的剩余價值,則一定歷史時期基礎科學成果創造的價值W1為:

企業為獲取超額剩余價值引進技術人員和先進設備,將基礎科學理論中潛在的價值顯現出來,經過如下兩個過程,其一,從基礎理論成果向技術成果轉化過程。假定:c2為進行技術研究設施的價值,v2為技術人員自身創造的價值,m2為技術人員創造的剩余價值,則技術成果的創造價值W2為:

其二,從技術成果向生產產品的轉化過程。假定:c3為工廠生產設備的價值,v3為生產工人自身創造的價值,m3為生產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則生產產品的總價值W為:

綜上所述,企業生產產品的價值為W:

即:企業產品總價值是前人理論成果的價值,科研人員轉移和創造的價值,企業技術人員轉移和創造的價值以及生產工人轉移和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因此,超額剩余價值是企業把理論成果內化到技術研究領域,再轉化運用于生產領域中,使勞動生產率極大地提高,最終在社會流通領域中得以實現。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吸收的理論成果及技術成果的價格遠遠低于其本身凝結的價值,這兩者之間價值的差額也是超額剩余價值來源的一部分。所以說,科技勞動創造的價值是超額剩余價值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2.產學研合作案例分析

我國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為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與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為科技成果產出的上游階段,主要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源泉。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直接獲取科研成果,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和市場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同企業的合作直接表現為技術成果的轉化,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帶來更多的超額剩余價值。具體的技術成果轉化途徑如圖1所示:

沈陽鼓風機集團(以下簡稱沈鼓集團)是國內裝備機械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以“科技興企”作為其發展戰略。一直以來,沈鼓集團堅持科技創新,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該企業每年以銷售收入5%的資金投入到技術開發,建立了“兩站、三院、四中心”的技術研發體系(如圖2所示),并完善了技術創新體制和技術人員激勵機制,極大地提高了基礎理論創造的價值(W1)和技術成果創造的價值(W2)。隨著企業技術向“高精尖”發展,多項核心技術具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

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協同發展模式,意味著企業決定研發方向,將技術成果直接成果投入生產創造的價值,這是企業超額剩余價值的主要來源。因此,對于企業來說科技勞動者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沈鼓集團通過產學研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眼于市場,及時推出高精尖產品,使其位于同行業先進企業之列。

三、企業科技勞動創造超額剩余價值的啟示

從科技勞動分析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可以正確理解企業實現價值增值的實質??萍紕趧邮请S著社會及生產發展形成的非生產性勞動,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時代性的體現??萍紴樯a力的發展表現出巨大的經濟功能。體現到現代科技企業中,科技勞動中凝結著科技人員創造的潛在價值,企業將這種潛在價值以產品生產方案、企業管理制度、投資收益決策等為中介并入企業的生產過程,使科技勞動的成果融入其他生產要素中,促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企業實現經濟價值和利益最大化。以海爾公司為例,海爾集團成立初期,是一個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小企業。為了走出困境,海爾在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的基礎上謀求自主創新。在生產出第一臺完全國產化的冰箱產品之后,國內第一臺分體組合式冰箱、世界第一臺無氟、節能、大冷凍力三合一的抗菌冰箱等相繼問世。海爾的技術研發人員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持續發展的驅動力。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將人的勞動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復雜勞動相比于簡單勞動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是加倍的簡單勞動。在相同時間內,科技勞動者可以提高生產資料的利用率并加速其向產品的轉化。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將會有大幅度提高。因此,科技人員的科技勞動成為創造超額剩余價值的主要環節,也是企業實現價值增值的重要方式。

四、結論

從哲學理論層面,通過科技勞動視角分析超額剩余價值來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理論的產生與當時歷史背景有關,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然適用??萍紕趧觿撛靸r值是對勞動價值論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2.在生產性企業中,勞動者是企業價值創造及利潤來源的能動因素。自動化機器設備生產等物化勞動中凝結著前人理論成果、科技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勞動。

3.科技勞動內化在物質資料中的成果必須與內化在生產領域的成果相結合,才能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激發勞動創造價值的效能,帶來豐厚的超額剩余價值。

參考文獻:

[1]崔朝棟.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問題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J].當代經濟研究,2009(10):12-15.

[2]楊曾憲.馬克思的剝削與剩余價值理論解構--“價值學視域中的勞動價值論與剝削”系列研究之五[J].社會科學論壇,2010,(15):18-33.

[3]雷石山.論馬克思的科技創新動力觀[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8(5):51-56.

[4]劉冠軍.科技創新與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一種現代科技勞動價值論視域的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9(3):72-74.

[5]孟捷.技術創新與超額利潤的來源--基于勞動價值論的各種解釋[J].中國社會科學,2005(5):4-15.

[6]于永軍,梁衛國,張百勝,等.近水平煤層矩巷道錨固參數確定及數值實驗[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7):918-922.

[7]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翟翠霞.論科技創新及其價值特殊性[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5):549-552.

[9]劉冠軍,邢潤川.科學價值:“無人工廠”之利潤的真正來源——一種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角度的理解[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21(6):16-21.

[10]劉玉奎.面向自主創新的東北地區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作者簡介:賈佳(1991- ),女,漢族,山西陽泉人,碩士研究生,沈陽工業大學(遼寧省沈陽市郵編:110870),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號2014812;韓越(1965- ),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經濟;于永軍(1989- ),男,漢族,遼寧撫順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固體力學與工程力學

猜你喜歡
勞動價值論案例分析
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經濟建設領域的應用
“共享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鮮活體現
“互聯網+”下的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分析
勞動公有制是經濟矛盾發展的必然趨勢
父親缺失案例分析
冷庫建筑火災特點及調查方法研究
試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讓語文課堂評價語綻放異彩
現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及其可能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