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味道 文學獎

2016-11-22 04:02
臺聲 2016年17期
關鍵詞:副刊聯合報文學獎

生活味道 文學獎

SHENG HUO WEI DAO

宇文正YUWENZHENG

臺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所碩士,有作品集十余部

“文學獎”在臺灣,與聯副(臺灣《聯合報》副刊)淵源深厚。1976年2月,馬各(本名駱學良)二度執掌聯副,其間最具開創性的作為是創立了“《聯合報》小說獎”。當年是為紀念《聯合報》創刊二十五周年的發想,此舉首開臺灣報界以巨額獎金鼓勵創作風氣的先河,影響深遠。

“聯合報小說獎”力求透明、公正的評審機制,樹立臺灣文學獎的評選模式,次年《中國時報》跟進,之后,參加兩大報文學獎可說是新銳作家進入文壇的重要途徑。如七等生、鄭清文、朱天文、朱天心、小野、吳念真、洪醒夫、李永平、袁瓊瓊等小說名家皆曾于聯合報小說獎初期奪獲殊榮。

除了鼓勵新銳作家,評審群囊括一時重要的評論家、作家,也成為文壇結構鮮明的指標。評論家王德威在《聯合報》五十周年出版的《時代小說》序文中說:“一座獎不但是項榮譽,也是種文化資本。當運作得宜時,這座獎啟動了價值循環。受獎者固然得到象征與實質的肯定,最大的贏家是頒獎者?!?/p>

文學獎的意義,當年還不僅在于拔擢新秀、培養作家,也成功扮演了突破言論尺度、意識形態、挑戰禁忌、沖出社會常軌的先鋒。例如擅長政治諷喻的小說家黃凡,陸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度獲獎,又如平路影射陳文成命案的短篇小說《玉米田之死》(1983年)、李昂女性主義里程碑之作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都在“聯合報小說獎”里脫穎而出。這些在當時極具爭議性的作品,借由文學獎的特殊途徑,在報社尊重評審、不介入的立場下,由學者作家背書、得獎而發表。于是,“圍繞著文學副刊的讀者、編者,以及透過這兩者長期以來相互默許的作者,遂于七十年代以降漸漸形成一個隱然無形,卻確然存在的共謀圈”(張大春《當代臺灣都市文學的興起》)。這可能是創辦者始料未及的意外貢獻,卻真有奉天承運的歷史意義。

今日人們感嘆文學獎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一般歸咎于各式文學獎數量大增,稀釋了獎的珍貴性,我認為前述這個特殊的政治、社會氛圍已不存在,也是重要的因素吧。

舉辦文學獎,今日已成臺灣社會推廣文學廣泛運用的手段,上上下下乃至各校園,臺灣有多少文學獎,已數算不清?!蔼劷皤C人”“割稻部隊”之譏,或多或少貶損了得獎的榮耀。而有些作品,屢屢在各獎之間流浪,也令人省思過多同性質單篇作品的征獎,是否反而使創作者迷失了創作的初衷?

作為私人報業舉辦文學獎的先峰,2014年,聯副廣征各方意見,終于決定將持續35屆的聯合報文學獎,轉型為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大獎”,集中資源,獎勵攀登高峰的華文作家,書寫有影響力的作品。評審團,每年(不固定)聘請海內外七位知名學者專家組成。評選方式是由七位評審主動遴選,各提名一位在過去三年之內曾出版文學作品的作家,文類不限,經評審團開會討論選拔出一位大獎得主。獎金新臺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舉辦三年以來,得主是:陳列、王定國、吳明益。

猜你喜歡
副刊聯合報文學獎
省志所載報紙文藝副刊勘誤及其考訂
文學獎與文學史秩序建構(評論)
第二屆方志敏文學獎征稿啟事
首屆汨羅江文學獎征文啟事
比主編還牛的副刊編輯們
文學獎的“權威”
副刊編輯:發揮文化傳播作用
臺灣選出年度漢字
報紙副刊的問題探析
京臺老字號熱絡互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