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

2016-11-22 03:56趙學新
儷人·教師版 2016年15期
關鍵詞:音樂鑒賞音樂教學

趙學新

【摘要】音樂鑒賞是使學生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作美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高中教學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進行審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是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于音響天地,通過欣賞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 音樂鑒賞 高中情境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訓練學生審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發創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也是促進高中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怎樣進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呢?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音樂,欣賞音樂,進而進行音樂創作,而這一切都要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必須調整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不同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作品,深人體會作品的情感。學生慢慢學會了欣賞音樂作品,就會增加自身的自信心,從內心深處喜歡上音樂欣賞,激發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比如教學民歌部分時,學生覺得民歌沒意思,不喜歡聽。教師可選擇通過精彩的導語設計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課堂開始前,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兩句樂譜,分別是《沂蒙山》的民歌和《十五的月亮》,引導學生唱這兩首歌,再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最后再說明《十五的月亮》的源泉是山東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這樣引導學生明白了民歌是音樂創作的源泉,學好民歌對于音樂鑒賞、音樂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趁此機會指出本節課要和大家一起鑒賞民歌,感受民歌的風采。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融入音樂

為了讓學生盡快的融入鑒賞教學,作為音樂教師,還應努力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鑒賞的積極性。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一節中,課前教師可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然后再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視頻。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很快的融入課堂教學,并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三、多層次、多結構、多角度挖掘音樂的情感內涵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音樂里有鮮明的形象、生動的畫卷、豐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對音樂的處理、表現與情感的把握要做到準確到位、細致入微、聲情并茂、以情動人。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簡單聆聽、重復演唱、乏味講解等,要通過對構成音樂基本要素的剖析、分解、比較,并簡介音樂家生平、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內容形式與風格特點等,最大限度地挖掘音樂情感的內在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以及一定的能力特點和情感特點。音樂本體也存在著多層次、多結構的特征和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狀,讓學生逐步掌握音樂本體結構,理解音樂的內涵。教師應當掌握學生這三方面的水平,適當地把音樂信息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去。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誘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者、表演者、欣賞者、創作者的多重角色的活動中,從多個角度上理解音樂的多層次、多結構內涵。

四、開展研討性的專題音樂欣賞活動

學生喜愛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的狀況普遍存在,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不喜歡陳舊的教材,不習慣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他們對教師不能與他們產生共鳴而感到失望、無助。其實,教師不必要擔心他們會因為受到社會音樂的負面影響而步入歧途。高中階段,學生的道德感已逐漸形成,在約束自己的行為上也更顯得理智,他們更有判斷事情利與弊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做一些大膽的改革,可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來判斷什么樣的音樂是適合他們學習和欣賞的,讓他們自己來理解什么是值得欣賞的作品,什么是糟粕。相信教師不用再費九牛二虎之力來束縛學生選擇欣賞的對象,一切難題都可通過學生自主了解和分析來樹立正確的欣賞方向。對一些好的音樂作品,我們可通過研討性的形式一起探討音樂的藝術價值。學生通過自主的研究和了解,使自己對音樂了解得更透徹,在不知不覺中不僅挖掘了學生的探索潛能,更讓他們的審美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擴展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為音樂鑒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已逐漸成為目前主要的音樂教學輔助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運用,從而走進了多媒體運用的誤區。有些老師在準備一節音樂鑒賞課時,把太多精力聚焦在課件制作上,而不管與教學內容有沒有關、有沒有必要。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都被這“輔助手段”深深吸引,他們再沒有心思去聆聽音樂、去體驗音樂。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感情交流、共同創造的過程,教學中我們應當科學、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讓多媒體課件真正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增強創造意識,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猜你喜歡
音樂鑒賞音樂教學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實踐
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淺談優化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路徑
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