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師范院校古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2016-11-23 23:15朱靈芝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古漢語教學改革教師

朱靈芝

摘 要:古代漢語教學更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然而,當前該課程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法刻板,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為此,師范院校古代漢語教學應當及時改革,學校適當增加課時數,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古漢語;教師;教學改革

古代漢語是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工具課,承擔著培養學生古代漢語素養和古代典籍解讀能力的任務。古代漢語更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然而,就當前該課程教學現狀而言,距離人文化、素質化、大眾化的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高師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高等師范院校古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高等師范院校開設古代漢語課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這幾十年的教學基本上是按照五、六十年代的古代漢語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雖說當時古代漢語課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當時是先進的,但在21世紀的今天則顯得有些陳舊了。當前,古漢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教學方法刻板

長期以來,我國各師范院校的古代漢語教學方法大都采用講授法,即由教師在課堂上花大部分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講授。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易于體現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但同時又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顧及不同層面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不便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記憶、再現教材提供的知識,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形成了“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學習弊病,阻礙了學生主體意識和個性品質的發展,影響了學生智能的發展和培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不利于學生的創新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二)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

從培養目標看,作為未來的中學語文教師,師范生除了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師范技能,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得到師范技能的訓練和提高。作為古漢語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傳授文言文知識的能力,但在傳統的教學中卻忽視了這一點,因此,學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由于傳統的古代漢語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因此,為了提高師范教育的質量,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充分發揮古代漢語在新時期建設中的作用,我們必須對傳統的古代漢語教學進行改革。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古代漢語是一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學習的課程,但學生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都被各類職業資格證輔導課程和考試占用的所剩無幾,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專業基礎課。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古代漢語課程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不僅包括文字、詞匯、語法、音韻等語言學方面的理論知識,還涵蓋了工具書、句讀、文體、修辭以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識,是中文系所開設的專業課中最難學、最枯燥乏味的一門,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二、師范院校古代漢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為了改變上述教學現狀,古代漢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師范院校古代漢語教學改革,建議從以下方面實施。

(一)學校適當增加課時數

畢竟現在128學時相對六十年代224學時太少,如果確實不能夠增加實際課時數,可以考慮變相增加,例如開選修課,開專題講座,通過這樣的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夯實古代漢語的基礎。

(二)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

從教學內容上看,目前我們大部分高師院校使用的古代漢語教材都是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其學術性、權威性毋庸置疑,但隨著課時量的減少等新情況的出現,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學內容改革應當按照通論、文選、常用詞三結合的教學原則,明確教學重點,合理安排。如文選教學過程中,王力教材的文選部分共選文章265篇,這些作品無論語言還是藝術都是極具典范性的,如果按照通論與文選1:1的一般做法,很難完成規定的課時量,這就要求我們有所取舍,精品精講,主次分明;同樣,在通論的教學過程中,凡在高中階段涉及到的內容,如文字、詞匯、語法等章節,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突破重難點,通過練習,以練帶講,對高中階段沒有學過的內容,如古代修辭、音韻等理論知識則詳講、多練??傊?,在教學內容的處理問題上,教材固然起指導作用,但教師還必須發揮主動性,精講、選講、補充、刪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取舍。另外,為了拓展教師課堂教學和方便學生的課內外學習,可以在使用王力教材的基礎上編寫輔導教材。輔導教材的編寫,應體現針對性和側重性、資料性和實用性、研究性和提高性的結合,要為學生學習古代漢語專業知識提供便利。

(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主要包括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學實踐經?;?。所謂教學手段多樣化主要是指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采用討論式、爭辯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比如文選教學時字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要求學生查找工具書自行解決,或與其他同學共同探討,甚至可以讓學生在事先預習的基礎上擔任授課老師,講解文選,有效地吸引學生廣泛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到他們不僅是受教育的對象,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師生轉換角色,還可以轉換教學地點,比如把學生帶入閱覽室,專門接觸關于某一專題的研究,加深課堂印象,了解學術動態。

參考文獻:

[1]楊媛媛.論高師古代漢語教學現狀及改革[J]滁州學院學報,2009(2).

[2]錢毅.古代漢語教學之現狀分析與改革建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

猜你喜歡
古漢語教學改革教師
最美教師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談談古漢語的翻譯
古漢語中表反問的一組能愿動詞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