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2016-11-23 23:45渠曉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工具書語文能力初中生

渠曉敏

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成的?!边@些論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任何語文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良好的語文習慣。語文教師要指導初中學生把讀、寫、聽、說有制結合起來,把所學知識的內部規律加深理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實的語文能力。

如何在優化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呢?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我體會到要引導學生“做主人,樂于學,得方法,入軌道?!睘榇?,具體來說,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1.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敝挥猩朴诹粜挠^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游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2.勤于記筆記、寫日記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告訴我們無論課內課外,無論看書聽課都要勤于動筆。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篇文章讀完了,總會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這些點滴體會記錄下來,便會成為我們以后寫作的素材。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這種習慣。學生練筆、寫讀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不強求學生要寫多少字,只要寫就好了。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日,就養成習慣了。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后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3.勤“問”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經常帶好《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學生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比如,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不必去請教老師,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

4.培養學生敢于表達的習慣。

這里所說的練口,主要指練口才、練說話。由于“考不著”、“課時緊”等原因,這個練口歷來不大受重視。這種現象若不迅速扭轉,語文教學將會落后于時代,愧對未來。因我們面對的是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人們在科學探討、經濟活動、人際交往等中,需要談論、爭辯,需要彼此間理解、認可、支持,需要用最簡練、最精確的語言來表情達意,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口才,所以語文教學應重視練口,培養學生能說會道、能言善變的本領。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安排適宜的練口活動的時間,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使之養成良好習慣。練口前要向學生提出要求:“聲音洪亮、吐自清楚、正確流利”。練口開始時是要求學生注意講話時的聲調、儀態。先要求把話講完整、講清楚,進而要求生動、感人、精彩。這樣反復練習,逐步提高,就會養成好習慣,就會練就“說話”的本領。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嚴于律己,力求做學生在朗讀、演講、辯論等方面的榜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尋找常見的高水平的樣板,進行學習、欣賞、評論、效仿。如收看電視辯論節目、體育比賽實況的解說等等,讓學生欣常高水平的“說話”。認定樣板,找到差距,學生自然在效仿的過程中學到真本領。

5.培養學生認真聆聽、認真思考的習慣。

目前的語文教學,重寫而輕聽、說,故不再贅述“寫”。課堂上,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邊聽邊思索,這是每位初中生讀能做倒的,但課外的聆聽、思考則為我們平素所忽視。胎教的流行,證明人類對世界的最初認識始于聽覺。嬰兒哇哇墜地到成長為一名初中生,隨著他們自身知識的增長、生理上日趨成熟,他們進入成長的“煩躁期”,對周圍的大部分“聲音”開始有點不耐煩,或只停留在聽的階段,常常沒作深入思索。俗語說的好:身邊一切皆學問。平時收聽廣播、聽別人爭辯等,如果能邊聆聽邊思考,亦能獲得和提高語文能力。如當一名初中生在家觀看電視節目,發現電視節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讀成“rèn”,如果這學生能深入思考,聯系到課堂上老師讀“rén”,想到是主持人讀對或老師讀對,翻開字典,發現主持人念錯了,那么這位中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導學生養成邊聆聽邊思考身邊一切“聲音”的習慣,從中獲得、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以法的形式突出強調了“習慣”的重要性,向廣大師生提出了明確的教與學的要求,而且還明確了開拓語文教學,提高語文能力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說,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工具書語文能力初中生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從“聽說讀寫”到“語思審文”——從周麗蓉老師《開學第一課》實錄看語文能力的培養
在“閑書”閱讀中培養語文能力——兒童“閑書”閱讀指導例談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好風憑借力伴我泛書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工具書的指導
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
落實多元語文實踐,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網絡時代工具書閱覽室的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