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連云港市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路徑研究

2016-11-25 00:00陶權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連云港市終身教育城鎮化

陶權

(淮海工學院體育教研部,江蘇 連云港222005)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連云港市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路徑研究

陶權

(淮海工學院體育教研部,江蘇 連云港222005)

隨著連云港市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逐步推進,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是連云港市促進新型城鎮化重要保障之一。就連云港市而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一方面,加快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加大政府關注力度,并與多方聯動采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與共享;第二方面,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置,完善體系機制,正確定位連云港市開放大學的功能;第三要著力構建“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和非義務教育家庭合理分擔”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不斷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水平。

城鎮化;終身教育體系;連云港市

1 連云港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1.1 新型城鎮化解讀

我國過去的城鎮化建設強調城市規模擴大和空間擴張,新型城鎮化則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其最終目的是真正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而不僅僅是建高樓、建廣場的問題。農村人口不轉移出來,農業的規模效益也無法顯現,擴大內需自然無法實現。

1.2 連云港市情況

2015年,連云港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60.64億元,連云港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重為13.1∶44.4∶42.5,第三產業比重較上一年有所增加。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48416元,人均生產總值提高。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75.4億元,其中教育支出約1546.58萬元,占民生類比例較大。據官方統計:2015年底,連云港市戶籍總人口530.56萬人,65歲以上人口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0.5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7.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2.6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8.70%。目前有90多萬戶農民和90多萬外來人口。通過該數據可以看出,連云港市不僅城鎮化率很高,老齡化情況也比較嚴重。連云港市是目前我省經濟社會比較落后的地區之一,城鄉基本社會保障覆蓋率超過95%,但與其他城市一樣面臨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等問題。城鎮化是中國發展的重頭戲,也是作為蘇北現代化建設一分子的連云港市可持續發展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連云港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與國家的城鎮化建設保持一致,將“農民”轉化為“市民”,從人的轉變入手,才是新型城鎮化之根本。要實現城鄉一體,產城融合,關鍵還是“人”的轉變,而實現“人”的轉變的根本手段在于教育。

2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連云港市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終身教育體系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是一種更加復雜的教育體系。構成該體系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一是,在教育對象層面,該體系包括學前幼兒教育、學齡(兒童、青少年)學校教育、以成年人為對象的成人教育等;二是,在教育組織形式層面,該體系包括學校教育和除學校教育以外的社區教育、企業教育等各種教育組織形式;三是,在教育內容層面,該體系包括基礎教育(知識和技能)和專業教育(知識和技能);四是,在教育方式劃分層面,該體系包括自我教育、面授教育、非面授教育等教育形式;五是,在教育性質劃分層面,該體系包括正規教育和各級各類非正規教育類型。

通過調查發現,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連云港市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如下:

2.1 基礎教育不均衡

在基礎教育上,雖然較好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但與實現“上學”還有相當差距;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等問題依然存在,由此產生的“擇校熱”“大班額、大校額”等現象還比較突出,群眾意見反映比較大;對農村貧困地區以及東部城區的教育支持力度不夠,導致這此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學前教育規模和規范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體系以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政策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特殊學校建設和辦學水平還比較落后。

2.2 職業教育方面不足之處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在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存在較大缺口,職業教育不能貼近產業發展、企業人才需求;職業教育資源缺乏、教師隊伍水平有限,導致培訓出來的學生水平也不高;以及我市民眾學習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

2.3 高等教育規模層次不足之處

高等教育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目前,我市高等教育院校少、規模小、層次低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主要是市級領導關心、關注、以及支持力度不夠所造成的。

3 連云港市終身教育發展路徑策略

3.1 加快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要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在項目和投入上更加注重向農村傾斜,調配師資時優先考慮農村,教研培訓上給予農村學校和教師更多機會,有效發揮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作用;要解決好東部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在學校建設標準化、辦學管理集團化、教師交流常態化上大膽探索創新,突破校長、教師校際交流的瓶頸,切實做到縣(區)范圍內校際骨干教師比例大體相當,從根源上為“擇校熱”降溫;要提升學前教育規模和規范化程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政策,積極開展貧困學子幫扶助學行動,提高特殊學校建設和辦學水平,保障各類群體平等教育權利。

3.2 職業教育要做好產教融合

要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使職業教育更加貼近產業發展需求。職業院校要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要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支持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請專業技能教師。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產業轉型升級輸送更多“能工巧匠”。

3.3 繼續教育要緊跟社會發展

當今社會,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已成為時代主流。要重點發展面向企業職工的繼續教育,鼓勵高校,職業院校根據企業和職工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定制化、多樣化技術技能培訓課程。要統籌發展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為市民終身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要辦好開放大學等社區教育機構,鼓勵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有序發展,為全體社會成員業余學習、提高素養、服務社會提供便利。我市正在加速步入老齡化社會,提高老年人口教育服務能力十分必要,要支持老年大學等各類老年教育機構發展,為老年人繼續學習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好條件。

4 結語

隨著連云港市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逐步推進需要,必須盡快建立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市相關教育的各個單位及部門的共同努力,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采取一系列相關的有效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我市現有的終身教育體系的現狀,建立完善、科學的全民性終身教育體系。

[1]許青云.河南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思考[J].當代經濟,2012(17):112-114.

[2]王清蓮.城鎮化進程中常州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5(11):13-16.

[3]王丹.終身教育體系下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11-14.

[4]郭玲.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建構現狀及其構建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5(10):1-6.

[責任編輯:田吉捷]

連云港市應用研究項目(LSYZ16431)。

陶權(1975—),男,江蘇連云港人,碩士,淮海工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歡
連云港市終身教育城鎮化
連云港市實施“智云安全護航工程”
終身教育學院(老年大學)
《蓮年有魚》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連云港市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國外終身教育模式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