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擊療法對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損傷的療效研究

2016-11-25 12:29劉仰斌張志花周建榮李啟華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沖擊療法療效

劉仰斌 張志花 周建榮 李啟華

【摘 要】目的:研究沖擊療法對髕腱損傷的治療效果,為髕腱末端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末端損傷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在按摩、針灸的基礎治療上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取保護架固定及離子電滲透療法,觀察組采取沖擊療法。觀察兩組在治療前及治療1、3、6、12個月的VAS疼痛評分、VISA評分及角色和莫茲利評分,對比兩組治療的有效率。結果:兩組在治療1、3、6、12個月的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觀察組變化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96.0%;對照組有效率7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沖擊療法對于髕腱損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早日恢復運動。

【關鍵詞】沖擊療法;運動性疲勞;髕腱損傷;療效

運動性疲勞是機體在高強度或長時間運動后,導致骨骼肌細胞損傷而連續累積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或病理狀態,其發病機理及病因復雜。研究表明,超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極易導致骨骼肌細胞損傷甚至死亡,從而引起相應組織或器官的損傷[1]。在體育運動中,由于運動性疲勞,常常致運動員誘發肌腱炎、腱鞘炎及肌腱撕裂,因此運動性疲勞被眾多學者認為是引起肌腱、韌帶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嚴重影響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及比賽,甚至導致運動員無法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運動鍛煉[2]。沖擊療法最早出現于1985年,其主要對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末端損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發達國家中,沖擊療法成為治療運動員髕腱末端損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我國相關研究較少。為此,本文針對沖擊療法對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損傷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附屬醫院收治的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末端損傷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均在按摩、針灸的基礎治療上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取保護架固定及離子電滲透療法,觀察組采取沖擊療法。觀察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0~25歲,平均(22.1±1.5)歲;病程3~6個月,平均(4.9±1.3)月。對照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0~25歲,平均(22.2±1.3)歲;病程3~6個月,平均(5.0±1.1)月。所有患者均為單膝受累,結合臨床癥狀及影像學診斷確診為髕腱末端損傷。符合標準[3]:(1)運動性疲勞后;(2)確診為髕腱末端損傷;(3)經過非甾體類藥物及休息等常規治療均無效;(4)髕腱及髕骨之間有疼痛;(5)伸膝抗阻痛陽性。本研究排除關節炎類型疾病、局部感染、惡性腫瘤、年齡小于18歲、膝骨關節手術史以及膝骨關節病史、骨折史患者。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常規治療包括按摩、擦藥酒或藥膏、針灸及局部注射藥物等措施。對照組采取保護架固定以及離子電滲透療法,方法為:選取50~100Hz低頻調制中頻電流,使用氫化可的松溶液,對受累髕腱處進行離子電滲透治療,1周1次,每次持續20~25min,治療后采取保護架對受累肢體進行固定,持續治療1個月。觀察組采取沖擊療法,方法為:患者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沖擊波操作師進行治療,所使用設備為體外沖擊波治療儀(Swiss Dolor Clast,南京思伯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在治療過程中,將超聲凝膠涂抹于髕腱末端至髕骨下極處,治療中保持屈膝90°的坐姿,每次沖擊數量2000個,能量密度0.21mJ/mm2,頻率每秒10個/s。從疼痛最重的部位開始,采取自前而后的方式進行治療,治療直徑8~10cm,治療時間6~10min。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需要對患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并告知患者在3個月期間不能采取其他治療措施,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適當負重,進行膝骨關節運動,但注意不能過量運動,并在治療1周內避免跳躍等劇烈動作。每6天治療1次,持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應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量表、VISA評分標準及角色和莫茲利評分進行臨床療效評估[4],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1、3、6、12個月的VAS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VISA評分(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VISA)及角色和莫茲利評分(roles-and-maudsley-score,RM),并分析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療效判斷: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行MRI檢測無異常,可正常參加各種運動。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行MRI檢測與治療前相比好轉60%以上。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各項評分比較

.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 討論

髕腱末端損傷通常在運動性疲勞后或運動動作不當中出現。在常規運動中,股四頭肌本身具有較高的彈性,能夠緩解髕骨以及其附著區的收縮以及牽拉所造成的震動;而在長時間運動下,會導致運動負荷增高,肌肉僵硬、彈力下降,其減震效果受到影響,導致髕骨及其附著區所承受的直接牽拉應力增高,持續的直接牽拉應力增高或導致運動損傷,從而導致運動員髕腱末端損傷。有文獻指出,訓練時跳躍動作多并且體質量較大的運動員出現髕腱損傷的發生率較高[5]。在跳躍動作中,首先需要保持半蹲姿勢,大腿內外側韌帶、膝關節前后十字韌帶均處于比較松弛的狀態,而機體要進行跳躍動作時,需要髕骨作為控制膝關節的輔助結構。大量的運動會導致髕骨以及髕腱長時間處于過度狀態,致使髕腱及附著區受到較強的直接牽拉應力,從而導致慢性髕腱炎。因此髕腱末端損傷一旦出現,會導致患者髕腱受力狀況的變化,患者會由于感受到疼痛采取其他疼痛較小的姿勢或通過減少局部負荷的方式進行運動,然而這種運動多為不當的發力動作,很有可能造成髕腱損傷出現進一步惡化。

近年來,沖擊療法在骨組織治療中的應用不斷深入。有文獻指出,沖擊波能夠改變患者的疼痛閥值,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從而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感受程度或緩解疼痛[6]。也有文獻研究指出,沖擊波會對組織結構產生牽張的作用并增加壓應力,導致沖擊部位組織細胞的電位產生變化,通過細胞電荷變化產生的生物反應進行疾病治療[7]。此外,高能沖擊波能夠對髕骨與髕腱內部結構產生物理結構變化,從而產生減小黏連的物理效應,以此實現治療髕腱末端病的效果。主要機制為[8]:(1)促進骨組織以及軟組織愈合;(2)提高細胞膜的通透性,能夠抑制止痛物質的分泌;(3)能夠對神經末梢感受器起到作用,從而產生去神經效應;(4)沖擊波導致受沖擊范圍組織長期處于過強刺激反應中,而產生了麻痹效果。

在髕腱末端損傷的治療中,傳統多用按摩、針灸、擦藥酒等中醫措施,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需要采取封閉措施以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再進行臨床治療[9]。但是這些常規治療方法對鎮痛效果較弱,導致鎮痛效果僅在治療后一段時間內維持,超過一定時間后疼痛又會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及生活。應用體外沖擊療法,讓患者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可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感受程度或緩解疼痛??梢曰謴驮羞\動或大部分的運動,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嚴重,應減少運動量,多休息,降低對髕腱以及髕骨的影響。沖擊療法也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局部微出血[10],因此,建議急性受傷患者采取其他治療方法。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可應采取增加治療強度的方式,但同時要重視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

本文通過對100例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末端損傷的患者研究發現:兩組在治療后1、3、6、12個月時各項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觀察組變化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96.0%;對照組效率7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沖擊療法治療髕腱末端損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有助于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之,沖擊療法對于運動性疲勞后髕腱末端損傷患者有較高的療效,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有助于促進骨組織以及軟組織的愈合,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王樂軍,陸愛云,牛文鑫,等.運動性肌肉疲勞誘發拮抗肌活動變化的特征及機制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4,33(7):735-745.

[2]胡餛.不同載荷強度對骨鍵結合部結構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3]鄧祎,喬浩,錢智斌,等.靜力練習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髕腱末端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4,24(2):570-571.

[4]許華,劉世同.體外沖擊波治療運動員髕腱腱圍炎與髕腱末端疾病療效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 2013,17(12):1152-1153.

[5]王國祥,嚴永軍,岳春林,等.髕腱末端病運動員膝關節等速向心和離心運動時股四頭肌表面肌電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4,13(46):9105-9108.

[6]王國祥,岳春林.髕腱末端病運動員膝關節屈伸峰力矩和表面肌電圖的變化特征[J].體育科學,2013, 29(12):56-59.

[7]華英匯,陳世益,劉廣奇,等.髕腱末端病運動員等速運動中股四頭肌表面肌電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4,26(2):231-234.

[8]丁潔.體外沖擊波康復治療研究進展[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4.

[9]陳建.沖擊波療法在運動醫學中的應用進展[J].湖北體育科技,2008,27(5):544-555.

[10]鞏彥龍,宋敏,劉濤,等.體外沖擊波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研究概述[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6,24(4):70-73.

[責任編輯:李書培]

猜你喜歡
沖擊療法療效
激素沖擊療法在兒科腎臟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關于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進行治療的有效性分析
關于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用于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治療中的效果以及護理體會
甲基潑尼松龍沖擊療法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復發效果初步觀察與評估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甲基潑尼松龍沖擊療法聯合α—硫辛酸治療進展期多發性硬化的臨床效果
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與開放手術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