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郵不止有咸蛋

2016-11-26 05:18張新
太湖 2016年3期
關鍵詞:咸蛋秦觀高郵

張新

高郵不止有咸蛋

張新

高郵咸蛋之出名,以至于對許多上海人而言,高郵即是咸蛋,咸蛋亦是高郵。在 “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高郵雖以咸蛋而聞名,卻也被咸蛋所遮蔽。對高郵人來說,這無論如何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著名的現代高郵籍作家汪曾祺對此既郁悶又無奈,說:“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端午的鴨蛋》)

確實如此。一個秦觀,一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該使高郵名揚天下!然而汪曾祺先生也不用氣餒,高郵咸蛋之所以能揚名天下,必有與高郵的某些基礎性元素有關,而這些基礎性元素又和產生秦觀這些文化精神互為因果。因此,這次去高郵雖然確實懷揣著 “帶些高郵咸蛋回家”的心思,不過著實也更想了解高郵咸蛋之所以聞名的理由以及尋覓一些高郵咸蛋之外的東西。

高郵咸蛋產于何時,已不可考。宋代詩人曾幾在歌詠蘇軾和秦觀等在高郵把酒論詩的《文游臺》詩中寫道:“憶昔坡仙此地游,一時人物盡風流,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筆銀鉤人唱酬?!憋@然,那時詩人 “唱酬”的酒席上是沒有高郵咸蛋的,不過卻也有產于高郵廣袤湖泊濕地的 “香莼紫蟹”。北宋高郵籍詩人秦觀有描寫自己家鄉自然風光的詩:“吾鄉如覆盂,地處揚楚脊,環以萬頃湖,天粘四無壁”。有高郵這“萬頃湖”在,高郵咸蛋也是遲早會問世的大概率事件。高郵咸蛋晚至清代即已聞名天下。清代作家錢塘 (今杭州)人袁枚在 《隨園食單·小菜單》“腌蛋”條目里,就夸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紅而油多”。描述中的 “腌蛋”已與當下的高郵咸蛋幾無差別。

高郵咸蛋能夠傳承至今,得益于高郵湖所賜。當旅游車在大運河和高郵湖之間的道路上駛過的時候,遠遠地望去,高郵湖輕波漣漪,水天一色,確實是產高郵鴨蛋之麻鴨的好地方。因此,要吃到上品的高郵咸蛋,背后是一條完整的生態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培育一方特產。從袁枚到我輩,數代人享用著美味的高郵咸蛋,這不能不感恩于高郵湖的惠賜和代代高郵人對生態環境的執著呵護。

高郵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與高郵的歷史文化傳承有密切關系。秦時在此筑高臺設郵驛,是高郵發軔之源,至今驛站尚存。之后,又得隋開大運河之利,高郵有了發展的后勁。郵驛與運河,既是國運之根本,又是經濟之手段。生態與經濟相得益彰,人文與民生共生俱榮,演繹著可持續的高郵城鎮化發展歷史。這一點,在當初拓展大運河與保護鎮國寺的關系處理上,凸顯高郵人的聰明睿智,堪稱經典。

1956年,在原京杭大運河拓寬方案中,位于運河畔的這座內有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間的古塔 (俗稱南方大雁塔)的鎮國寺本在拆遷之列,后經反復研究評估,并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想出了一個拓寬運河與保護古寺兩全其美的 “讓道保塔”方案,即在塔四周填土筑堤,形成運河中的一個小島,從而呈現一塔高聳,雙水分流之勢。另外,以一座古樸、典雅的廊橋接通小島,同時又與鎮國寺構成渾然一體的自然人文景觀。

我倚靠在廊橋的長椅上,微風拂面,船笛低鳴;廊柱間:古寺映照,河水拍岸,楊柳柔,蘆葦輕,一派寧靜祥和的氣氛。心里頓時冒出現代詩人卞之琳 《斷章》里的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苯陙?,高郵湖沿岸又相繼因地制宜地開辟了一些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既保護了環境,又吸引了游客。當然高郵湖麻鴨也高興。麻鴨高興了,“舌尖上的中國”就少不了高郵咸蛋的一席之地。

漸漸地,回歸自然成為城市人的新時尚的時候,人們在沖著高郵咸蛋去高郵的同時,也開始把興趣投向高郵的濕地公園。于是,每年菜花黃的季節,迎來了高郵的旅游旺季。而諸如秦郵驛、鎮國寺、文游臺等,只是捎帶的景點。導游跟我們說:“這個季節一過,整個一年幾乎是沒有人來的。所以,當我聽說現在這個時候還有上海旅游團來,而且是特地來看這些人文景點的,我大吃一驚?!彼脑挷痪玫玫搅蓑炞C。因為我們馬上發現,在許多地方寺院的門票已經動輒百元的時候,煌煌若鎮國寺竟然是免費的。即便如此,寺內還是稀稀然少人跡。我們在慶幸之余,不免為這人杰地靈之地被忽略、冷落至此而唏噓不已。還有,我們要去的清代著名乾嘉學派文字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故居紀念館,竟然連當地導游也迷了路。她連連抱歉說:“對不起,因為很少帶隊來參觀,所以忘了路?!币搽y怪,又有多少人在高郵咸蛋之外還知道這些歷史文化勝地呢?

臨走時,導游對我們說:“回去幫我們宣傳宣傳!”我們回答說:“這是一定的?!逼鋵嵾@也是我們參觀后的心里話。然而,此時,我心頭卻忽然泛起一絲喜憂參半的莫名心緒。喜的是,高郵真的不止有咸蛋,一定會有更多人了解這一點。憂的是,將來的高郵,在強勁的城鎮化的發展潮流中,還能容得住農耕文明的殘痕余跡嗎?這個擔心不是多余的。聽系里陳允吉先生說過,他現在回無錫老家,一路上已經看不到多少農田與綠地了。我有同感,上海松江過去屬于遠郊,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高中時坐長途汽車去松江二中讀書,一過漕河涇,滿眼農田連片,江河織網,一派秀麗的農村風光?,F在回母校,在地鐵車廂里望出去,高樓斷斷續續連綿數十里,全然沒有了曾經的面貌和氣氛。據說,素有 “蘇 (蘇州府)松 (松江府)財賦半天下”之稱的江南,如今多半大米反要靠東北、蘇北等外省引進。這次去高郵的途上,不僅蘇南的情景如陳允吉先生所言,而且曾經是 “窮地方”的蘇北也大有后來居上之勢頭。在高郵的地圖上,高郵湖沿岸醒目地劃出了不少 “開發區”。有朝一日,高郵湖會不會被污染?麻鴨將游往何處?高郵咸蛋會不會銷聲匿跡呢?此時,“讓道保塔”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張新 復旦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出版有 《20世紀中國新詩史》、《戴望舒:一個邊緣文化型詩人》、《新詩文化散論》等著作多部。在 《文匯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散文數十篇,擔任多部電視專題片撰稿。

猜你喜歡
咸蛋秦觀高郵
夕照高郵湖
雷州遇蘇軾
畫說鐵軍:高郵受降
秦觀拜師
愛心咸蛋黃
《秦觀 踏莎行》
我的家鄉
皮蛋、咸蛋危害健康要少吃
納涼
“咸蛋”機器人(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