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對策淺談

2016-11-26 09:16羅付興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監護人心理兒童

羅付興

在農村教育中出現了一個特有的群落——農村留守學生。他們泛指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務工,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學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直接教育,對孩子在心理成長和個性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孩子在心理健康和品行等方面出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心理健康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孩子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交流,首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留守兒童經??吹狡渌瑢W朝夕與父母相伴,有人關心和疼愛,而自己卻沒有,相比之下必然會感到失落和自卑,不愛說話,不愛和別人交往,自卑內向。其次是逆反心理。留守兒童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其內心對一切比其他兒童更敏感,對老師及監護人的管教更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總感到有人在欺負他,壓抑難平。再次是任性。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總覺得在心理欠孩子的,孩子無論提什么要求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再者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出于天然的血緣親情關系,爺爺奶奶大多過分溺愛孩子,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過度的溺愛、放縱造成孩子的任性。

二、道德品行欠缺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暇照顧孩子,總覺得自己對不住孩子,對孩子產生了比較強烈的愧疚感。由于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父母本身文化素質就不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欠妥,他們認為只要用“金錢+物質”的方式來彌補孩子缺失的親情就可以了。這就造成了他們去索取愛,不知道去施愛,對家人、師長、鄰居、朋友表現冷漠,缺乏社會責任感。再次,由于監護人大多是爺爺奶奶,年齡較大加上忙于農活,精力有限,屬于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對留守兒童出于物質上關心多而對孩子的精神需求缺乏了解,對孩子過分放縱,沒有正確教育引導孩子,使得留守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難以養成。由于長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行處于自然放任的狀態,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覺性,道德意志薄弱,容易沾染—些不良習氣。

作為一名農村的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一、轉變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對于孩子的個性發展、人格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對農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對孩子教育時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對性格不同、脾氣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換位思考、多想想,決不能簡單行事。教育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改變重物質輕精神,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觀念,在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多的關注是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應教育孩子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二、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管理機制

學校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第二陣地,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起主導作用的。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局限性,教師要切實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而言,教師與其親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賴感,對其的影響就越大。在家長與留守兒童產生隔閡或較為疏遠的情況下,教師理應擔當起主要教育者的角色。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詳細通信地址和聯系電話等信息,經常將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讓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這樣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家長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對于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開展“體諒父母”活動、“交往輔導”活動,將心理咨詢室引入農村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等。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于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于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三、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體聯系,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應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留守兒童問題,僅憑家庭或學校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首先要加大宣傳貫徹《義務教育法》的力度。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應該嚴格依法辦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監護人從守法的高度,正確處理外出務工致富與教育子女的關系,把“留守兒童”的輟學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努力整治好學校周邊環境,留給青少年學生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其次是學校在做好校內工作的同時應積極爭取校外教育資源。如爭取校外教育力量實施教育,比如聘請校外輔導員、發揮留守孩子身邊的老黨員、老教師等的作用,請他們幫助管理照看等。還要全社會的積極配合,共同關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努力形成政府、村委、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絡,營造出濃厚關愛氛圍和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因此,破解“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難題,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都必須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讓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彌補父母未能給他們的愛,讓我們共同攜手為他們創建一片美好的藍天。

猜你喜歡
監護人心理兒童
為養老如何自行選定日后監護人
選擇意定監護人,為養老未雨綢繆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心理小測試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4期)2008-03-18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