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市民的體育觀念:與體育社會學學者陸小聰談城市體育發展問題

2016-11-28 08:30喬冉
體育科研 2016年3期
關鍵詞:市民上海體育

喬冉

重塑市民的體育觀念:與體育社會學學者陸小聰談城市體育發展問題

喬冉

以專家訪談法為主,以文獻綜述法為輔,在對上海體育的過去梳理的基礎上,探討上海體育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社會的前行,體育也到了轉型發展的時期,大眾體育、終身體育等以每個個體為重的體育觀成為了主導,然而在國家意識到體育應走全民路線的時候,市民的體育觀卻尚不完備,市民對體育的認知還存在偏差,所以,重塑市民的體育觀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想要保證市民穩定地參與運動,并從運動中獲得更多的樂趣,構建體育社團將是最有效且易行的辦法。

市民;城市;體育認知;體育社團

陸小聰,現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亞洲體育人類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體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1973—1978年為上海市乒乓球隊運動員,1987年于華東師范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1年在日本體育大學獲得體育科學博士學位。

訪談地點: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辦公室

訪談時間:2016年3月30日下午

1 上海體育特質的歷史成因

中國的海岸線綿延1.8萬多公里,19世紀中后葉,通商口岸也非屈指可數,為何獨上海異軍突起,受眾家青睞,成為國際大都市。為什么是上海?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學者能夠盡述。姑且將其束之高閣,撇去疑慮,但看表征。上海成為西僑移居的首選,它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在僑民眼中,巴黎的城市規劃尚有瑕疵,而上海則是“白羽素絲,隨其所染”[1],上海成了最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最優秀的建筑藝術工藝的試驗田。

體育是身體的藝術,而城市與身體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亨利·德·孟德維爾認為,城市是“身體彼此連結的空間”[2];索爾茲伯里的約翰認為,城市是“有等級的身體生活空間”[2]。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有將身體科學引入城市設計的例子,好像普萊特納的讓皮膚呼吸的理論影響到18世紀40年代后英國及歐洲的一些城市(如巴黎)的街道外觀設計;“哈維在血液循環以及呼吸方面的發現,……啟蒙運動的設計者便運用了這些觀念來設計城市。設計者想讓城市變成一個人們可以在當中自由移動與呼吸的地方?!盵2]為身體而服務的城市營造理念在上海租界的建設中也得到了體現。

最初主導上海租界的是英國人?!伴_埠初,英國人是在上海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外國人群體。據不完全統計,1852年上海已有外國僑民三百余人,而其中四分之三是英國人?!盵3]工業革命不僅影響到英國的經濟發展和世界地位,還令其體育有了質的躍進,英國也便成了國際公認的現代體育的重要發源地。英國人實體進入上海的同時,其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其中就包含了日常的休閑活動和正規的競技比賽。西僑將體育視為休閑方式、交際手段以及掙錢工具。為此服務的體育場所也拔地而起,改變了城市的面貌。

上海第一處跑馬場始建于1850年,于“南京東路河南路往西一帶,占地53 333m2”[4],市民俗稱的跑馬廳則是1863年建在“西藏中路以西、南京路以南約286 667m2土地”[4]上的。1864年,英國總會大樓建成并正式開放,樓內有2個彈子房、1個保齡球房和棋牌室。1870年,海南路10號一帶建起了老虎山靶子場。1879年,斜橋總會在南京西路青海路路口創建,俱樂部內設有臺球房、棋牌室、12個網球場和1個小型高爾夫球場。1882年,張叔和建張園,園內設有彈子房、舞池等體育場所,1885年對外開放后,更是市民娛樂健身的好地方。1892年,西僑在跑馬廳東北部建游泳池。1903年,德國人在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一帶建鄉村俱樂部,設有“網球場、棒球場、草地滾球場和露天溜冰場”[4]。1904年,法商球場總會在環龍路創建,俱樂部設有“彈子房、酒吧、餐廳、擊劍室和室外網球場”[4]。1928年,占地約77 333m2的逸園跑狗場建成,除了6條跑狗道外,“內圈為標準足球場,并有……小高爾夫球場?!盵4]1930年,回力球場建成,除了回力球比賽,還舉辦拳擊比賽。設施完備后,比賽便得以開展。1858年,西僑在跑馬場舉行了板球賽。1890年,圣約翰大學舉行以田徑為主的運動會。1902年,西聯會組織第一屆“史考托杯”足球賽。同年,張園出現自行車賽。1904年,上海萬國競走賽和越野賽跑開賽。

面對來勢洶涌的現代運動項目,中國人的反應各有不同。由于金錢和身份的局限,普通民眾沒有更多的選擇,或置之不理,或去觀看比賽。中上層市民多西化,逐步將競技體育和休閑運動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國城市社會階層研究(1897-1927)》就以買辦梁炎卿的家族為例,講述他們接受西人的生活理念,將打網球和騎馬作為日常的娛樂方式[5]。還有一部分熱血人士選擇了效仿西人進行運動,組建俱樂部并建筑屬于中國人的體育場所,且嘗試在體育方面超越西僑,尤其是在強身健體、保家衛國思想的激勵下,中國體育得到飛速發展。

1905—1910年間,體操會爆發式成立。1923年,程貽澤組織了“三育體育會”,并用自家南京西路膠州路附近幾十畝地為體育會建造了小型足球場。1924年,為擺脫西人對體育的控制,中華體育協進會成立,總部設在上海。同年,沈嗣良發起中華足球聯合會。1926年,李惠堂等成立樂華足球隊。同年,范回春等建遠東公共體育場。1927年,程貽澤又組織了“優游體育會”,并在北京西路泰興路東一帶建造運動場,運動場包括4個草地網球場,1個硬地網球場,1個單壁墻手球場,還有籃球房和游泳池。1928年,陸禮華等組建中國游泳會。1930年,第一屆全市運動會在中華運動場舉行。不僅民間人士為上海體育做出了貢獻,政府同樣提倡人們參與運動,“1930年代國民黨的宣傳就明確指出,民族的振興取決于每位公民的強壯體魄?!蟊婋s志上為了迎合婦女健身的口味,也刊登身著泳裝的明星或為腳踏車打氣的女郎的大幅照片?!盵6]

建國后,上海的學校體育、職工體育、農民體育以及殘疾人體育都辦得有聲有色,1958年、1988年、1989年3次大型體育活動周和1949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9年大規模的渡江游泳活動是其中的佼佼者。綜上所述,上海有優秀的體育基因,而且有很多的體育文化遺產。

想洞悉上海體育如何行未來之路,就要先了解其往昔,“明鏡所以鑒形者也,有妍蚩剛見之于外;往事所以鑒心者也,有善惡則省之于內?!盵7]盡管筆者在書籍上看過相關的材料,但仍然希望從面前這位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口中得到印證和拓展,所以,我們的討論就從上海體育的生發開始。

陸小聰(以下簡稱陸):德國的體操、英國的戶外運動和美國的球類運動是現代西方體育的主要來源。而西方體育在中國的傳播,首先是通過德國體操的衍生產品,即兵式體操在洋務派開辦的軍事學堂中作為正式科目得以實現的。最初主要聘請英國、法國和美國軍官擔任教習,內容為英美兵操,1896年以后,則以德日兵操為主,先后在天津、上海、廣州和福州等地得到推廣(熊曉正等,1997)。西方現代競技體育在上海的傳播則有兩個重要的途徑,一是通過教會學校開展多種競技體育活動,二是藉由當時在中國的基督教青年會的力量,組織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上海曾經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華洋雜居,出現了眾多的教會學校。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至1900年的60年間,外國殖民者在上海共創立學校61所,其中小學33所,中學25所,大學3所,最著名的當屬圣約翰大學。西方的現代體育首先通過這些教會學校得到最初的開展。另外,基督教青年會在早期的西方體育引入中國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培訓體育人才,引進體育項目外,在組織各種體育競賽,包括大型的體育運動會方面發揮了重要影響。1919年由上海青年會體育干事艾思諾為主籌辦的“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辛亥革命后被追認為民國時期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早期的上海在西方現代體育的引入和傳播的過程中,成為重要的橋頭堡,相比其他地區而言,體育活動在當時上海的一些有閑階層中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喬冉(以下簡稱喬):建國后國家的體育政策有哪些變化和發展?

陸:建國初期體育的基本國策是推進國民體育,這也可以看做是對之前在教會學校中盛行的選手體育進行反思的結果。因此,國民體育政策實施的對象是國民全體,主要目標是強身健體,基本手段是體育活動的經?;推占盎?。比如在1951年推出的“廣播體操運動”等。1952年以后,國家的體育政策以赫爾辛基奧運會為契機,有了較大的調整,首先正式組建了作為政府機構的國家體委,在“體育與普及相結合”的政策目標下,以提高競技運動水平為目的的三級訓練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競技體育為中心的舉國體制。

喬: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時期,那時候上海的體育發展得怎樣?

陸:20世紀70年代,“文化大革命”還沒結束的時候,高校都停止了招生,初中或高中畢業就是意味著要插隊到農村去。城市的孩子不想去農村怎么辦呢,一個是做文藝兵,一個是做體育兵,但是你必須要有天賦,首先要能夠進入校隊,成績優秀的才有可能被選拔進各級體校,最后才能進入省市體工隊。我是13歲那年成為上海乒乓球隊的一員的,一年轉正以后就可以每月像大人們一樣領取工資,而且免費的伙食標準比工資還高一點。你想,在當時經濟短缺、供給匱乏的年代,這么小年紀,在眾多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穿的運動服上寫的“上?!眱勺?,足以讓你有一種自豪感。那個年代,電視還沒普及,學習工作之余的娛樂就指望體育活動了,所以,那時的體育倒是有一種全民參與的性質。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情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以前是讀書無用論,后來變成千軍萬馬過高考這一座獨木橋。曾經有過一個研究,專門探討家長對于子女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問題,較高比例的家長不鼓勵子女參加體育訓練,原因很簡單,因為相比成為優秀運動員,參加高考有更高的成功率,子女的前途更有保障。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讀書風氣是出奇的好,幾乎是全民讀書,尤其在城市里。讀書最早熱的是美學,后來大家又熱衷于文化研究,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喬:改革開放后,大家的注意力又轉到商業上,運動在市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陸:大約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大家都忙著掙錢,你穿一身運動服出來,人家會說你這是在干什么呀。大家都被物質主義淹沒了,沒人會放慢腳步想一想生活究竟該怎么過,很少有人會把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喬:那現在呢,大學擴招導致現在的讀書風潮沒有當年那么強勁了,人們的經濟水平也提高了,開始有提高生活質量的訴求了,身體主義是否已經開始回暖?

陸:我覺得現在多少有了一些回歸的跡象,但還不是主流?,F在推進全民健身,我們首先必須想清楚老百姓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我們要想根本地解決市民體育參與的問題,首先應該去分析的是市民的生活態度問題?,F在上海參與體育的人的確是多了一些,但更多的人還是不會運動,離將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還差很遠。這不單是體育問題,也是一個生活態度問題。2016年中國社會發展藍皮書有一個關于中間階層的調查,結果是雖然具有中間階層的職業及其收入,但中間階層的自我意識及其相關的生活方式尚未形成。也就是說中國的中間階層從職業、收入上來看已經是一個成型的階層,但與下一階層之間在生活態度上卻差別不大。

近年來,體育作為一種休閑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推崇。而政府也致力于在今后的10年間把申城打造成一流的賽事之都、體育資源的配置中心以及體育科技創新的平臺。上海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鉆石聯賽、F1中國大獎賽、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等高水平國際賽事的引進和舉辦,滿足了市民的觀賽需求。平均每月十多家體育機構到工商局注冊體現了體育產業的繁榮。滬上的商業資本也開始利用明星效應帶動體育的發展,例如,2015年9月23日,國際傳奇冠軍賽在虹口足球場打響,中國元老隊與皇馬元老隊正面交鋒。2016年4月17日,中歐全明星嘉年華足球賽在上海舉辦,娛樂明星和體育明星同場競技。以明星吸引市民眼球,帶動市民參與運動未嘗不是一種辦法。

2 城市體育發展之重在于提升民眾對體育的認知

體育空間和設施的完備是市民參與運動的促進器?,F在關于體育空間的建設面臨著兩個問題,一個是建,一個是拆。一座城的城市體育記憶可能需要一個標志性的體育空間,一個標志性的時間段,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標志性體育建筑的價值在于其精神象征,它是城市的風向標,是市民的集體記憶,其長久的儀式價值遠遠高于即時的實用價值。但上海要不要建設標志性的體育場館,場館建成后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還有巨額的維護費用由誰來承擔,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改建或者拆除現有的不合時宜的體育場所是另一個惱人的問題。很多體育設施和場地閑置在那,在資源配置的角度上看,似有些浪費,但塵埃下深藏的花紋是市民塵封在心底的珍貴記憶,所以對這些處在冷宮中的體育資源的重新安排需要格外的謹慎。土耳其詩人納喬姆·??嗣氛f:“人的一生總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盵8]體育場域和實體里有市民對這個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體育是市民城市記憶的一部分,然而,很多標志性的體育場所已從上海消失,人們只能從繁冗的檔案中去追尋他的身影,從積壓如山的報紙中追憶他的故事。城市的體育記憶隨著體育建筑實體的消失而逐步淡出人們的腦海,不免讓人惋惜。無為而治是中國千年的智慧,如果不能看到改建的體育場百年后的面貌,那么一動不如一靜。丘吉爾說:“我們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過來也影響了我們?!盵9]保護老建筑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1882年,英國出臺《古跡保護法案》,而后又成立了“國家信托”機構以便保護老建筑。1913年,法國出臺了《歷史建筑保護法》,法案規定對受保護的建筑做出任何的變動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并征求公眾意見。幸而,上海市政府對此也有了積極的態度,2007年,《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得到批準,12個風貌區、64條一類風貌保護道路將不需再接受變更的命運考驗。

上海有著完整且成熟的市民階層,幾乎每一項體育運動都能在上海找到生長的土壤?,F在很尷尬的一種境遇是,政府將體育設施、體育資源派送到市民身邊,但市民卻置若罔聞,不理睬,不使用。

當人們有了運動訴求,體育的生命力就會變得異常頑強,非外力所能阻擋。種族歧視締造了巴西足球的精巧,囹圄的鐵鏈成就了形意門中的半步崩拳,而寸土寸金的上海也形成了獨特的弄堂體育文化??臻g的不足沒有扼殺民眾的體育熱情和實踐,反而塑造了上海體育的特性。

現在上海的中年人幾乎沒有不會打乒乓球的,這不因“上海是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發源地?!盵10]它是那個特殊年代締造的產物?!胺彩菬o拘束的游戲,也就是嬉戲,往往產生于條件簡陋、管束不嚴的時代。在1960年代,中國乒乓球異軍突起,在叱咤風云的五虎將中,上海就有徐寅生、李富榮、張燮琳占了三席?!古仪蚴亲罘袭敃r上海少年的理想,也最符合上海的弄堂、小馬路的市井文化,也最符合當時經濟極不發達、文體設施一片蒼白的生活環境?!盵11]從中可以看出,體育空間和設施是貧乏還是豐富并不能有效地左右市民的身體行為,唯內心擁有運動意識和運動沖動才能令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對體育的認知問題也是陸小聰一再提及的。

陸: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有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那么,我們建設國際著名的體育城的價值取向和訴求究竟是什么,我覺得最終的訴求應該是讓體育惠及市民,通過體育使上海成為一個有活力的、充滿生活意義的城市,市民可以從中充分享受到體育帶來的生活樂趣。國際體育賽事的意義在于重要的觀賞價值,同時給予市民一種體育示范作用。明星的榜樣是和市民的體育參與正相關的。其實建造一個體育場所,培養幾個冠軍還是相對容易的,最難的是讓市民都動起來?,F在也有很多人提出來,要改變體育的發展方式。那我們首先就要考慮,為什么老百姓的體育參與度這么低。

喬:在您看來,為什么外在的條件具備了,但市民還是沒有運動的熱情?

陸:我們從政府公共服務的層面上來討論這個問題,要提高百姓的體育參與度,是不是讓市民出來了就行了。第一屆市民運動會,統計下來有600多萬人次參加,事實上,這種比賽對市民參與體育的影響還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市民對體育的態度,包括他的基本生活態度有無根本的改變。有一個概念叫社會時間壓縮,比如中國用30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需要花幾百年時間來完成的事情。物質條件改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人的精神意識層面卻由于這樣的時間壓縮來不及消化,來不及回味,跟不上物質的發展速度。蘇格拉底講,“未經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很少有人去想這個問題,也許是忙得來不及去想,因為太快了,人們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所以就跟著慣性走,以前怎樣就怎樣,盡管現在生活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花點錢打個球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在很多人的詞典里,沒有體育這個詞,即使有,也可能是與負面的意義有關。因此,根本的理念不改,你搞再多的設施、場館、項目、活動都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只有市民對體育有內在需求的時候,外在的東西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喬:您在日本留學多年,日本市民對體育的態度是什么樣的呢?

陸:我1992年去日本留學,剛去的時候要讀書,還要打工,到星期天總算是有一天休息,就穿著西服出去逛街,結果一上電車,發現日本人都穿著運動服或休閑服,挎著球包打球去了,有的人拿著賽馬的報紙在看。日本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下班以后,他就轉換成一個生活的角色,怎么開心怎么玩,節假日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愛好,打球呀、爬山呀等等,體育活動成為日本人度過余暇時光的重要內容。

喬:您也曾到英國利茲大學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英國普通民眾如何看待體育呢?

陸:剛到英國的時候因為沒有什么熟人,所以就參加了一個網球俱樂部,在俱樂部里結交了一些球友。我曾經問一個球友,你們英國人業余時間都在干嘛?他說只要不下雨,天氣好,誰都不會待在家里面,每個人都會出門去,大致有兩種選擇,或者在室外打球,或者去酒吧喝酒。為什么要去酒吧喝酒,一來是因為英國人愛喝啤酒,二是因為在酒吧里看球賽不要錢,英國的電視節目是要付費的,而在酒吧看球則是免費的,一扎啤酒才兩個英鎊,在酒吧既喝了酒,又看了球,還可以和朋友聊聊天。

喬:您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收入的提高,現在市民對待體育的態度有沒有進步?

陸:中國百姓對體育的認知問題,我認為這幾年已經好很多了。如果人家問你今天干嘛去了,你說打網球或者打高爾夫去了,人們都覺得“高大上”,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你穿著運動衣,跨個球包出去,人家會覺得你這個人有點游手好閑,不務正業?,F在人們對于體育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很多,尤其是年輕的白領,經常去健身房呀,一起打球呀等等。在閑暇時間里有人喜歡玩游戲,也有人喜歡玩體育,或者有人喜歡睡懶覺,各玩各的,可以認為這是價值多元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喬:現在媒體和政府都在積極地引導人們參與體育運動,您認為他們現在做的事能夠影響到市民的體育觀嗎?

陸:現在這么多媒體傳播體育信息,我覺得媒體不應僅報道一場比賽而已,而應該圍繞比賽展現更多的體育精神及其美感。記得我在日本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在當時很有名的足球明星叫中田英壽,在意大利拉齊奧踢過球的。由于媒體對他的具有正面意義的全面報道,包括他的足球技術、個人癖好、他對生活的理解,甚至時尚品位等,中田英壽成了當時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也因此激勵了大批的青少年參加到足球活動當中。由此可見,媒體是可以引導人們對于體育的態度的。

喬:現在應該從哪方面著手提高市民的體育參與度呢?

陸: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提出要推進國民體育的發展,它的實現途徑是促進國民體育活動的經?;?,經?;@個提法,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與現在提倡的體育生活化有一脈相承的含義。我們現在很多事情是用項目制的方式來做的,通過一個一個項目活動來配置資源,這些項目結束以后,一切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這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一種現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話雖老但卻有道理。媒體為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自然會提高節目的質量,商人為獲得更多的市場配額會主動推陳出新,而政府需要做的是提高市民對體育的認知??v然民眾的體育意識提高對所有從事與體育相關的事業的人員利好,但這件沒有即時利益可謀的百年大計,只有少數民間人士愿意為之付出,所以,政府應有此擔當,有耐心行此事,將對體育的認知納入義務教育體制內,從小培養人們的運動意識,植根于幼小心靈的理念將左右人的一生。

3 市民體育應朝著社團化方向發展

如果競技體育是出戲,那么,他是悲劇,因為一將功成萬骨枯,因為他要書寫英雄史詩,這與現代主義提倡的每個個體皆有價值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但這就是競技體育,人們觀看體育的初衷也是如此。市民體育則恰恰相反,他更適合以大團圓結局的家庭劇做比,因為每個參與的個體皆有價值,運動是他們慰藉靈魂的方式。體育在這個場域下不再是競技,更多的是游戲成分。

有組織的體育社團是契約制在民間體育上的表現,一般都采取會員制,繳納會費并享有權利。老上海的西僑們就是參加體育俱樂部來忘記羈旅之愁的,《上海的英國人》中有位英人回憶說:“剛到上海來的人安頓好了以后,便要考慮加入哪個俱樂部。上海有很多俱樂部,每個國家和每項運動都離不開俱樂部?!盵5]那時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總會,像英國總會、斜橋總會、法國總會、德國鄉下總會、美國哥倫比亞總會、俄國總會。每個項目也有自己的聯合會,像板球總會、打靶總會、杓球(高爾夫)總會、拍球總會、曲棍球總會、勒搿別球(英式橄欖球)總會、游泳總會、西聯會(上海足球聯合會)等。俱樂部是人們運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國際上評價一個國家體育好壞的重要標準有3個,一是職業競技聯盟是否成熟,因為有聯盟自然會有俱樂部之間的比賽,體育產業也便應運而生;二是看本國或者本民族的賽事是否興盛;三是看是否有體育嘉年華活動,這象征著一個國家體育和城市文化的對接和融合。打專業比賽的隊伍被稱為俱樂部,民間組織的小團體同樣叫做俱樂部。有共同愛好的人自發地組織在一起,穩定地進行運動,這是陸小聰認為城市體育未來該走的路。

陸:2005年,全國的體育人口是29%,2015年,全國的體育人口上升到33.9%,上海的體育人口是38.4%,這個數據的基礎指標是一個人一周運動1次,1次半個小時。還有一種叫組織體育人口,我覺得這才是具有實質意義的。散兵游勇式的運動是有時間就去玩,沒時間就算了,找不到一起玩的人也就不去了。組織體育人口是指通過參加一個俱樂部,或者體育團隊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人,這樣的體育人口,有固定的團隊成員,相對穩定的活動時間和場所,這樣就能保證在這個團隊中的成員經常性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同時也將體育愛好者、體育場地、教練等資源得到高度的整合。體育參與的基本要素是要有時間、場所、伙伴和一定的經費,其中,伙伴是極其重要的因素。有一個研究體育原理的日本老教授,他70多歲的時候對我說,他研究了一輩子體育,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體育的重要功能在于社交。市民的體育團體是非功利的,團隊成員只是因為有共同的體育愛好,因此可以為陌生人成為朋友提供一個契機,增強互相之間的社會信任感和團隊歸屬感,這對社會生活十分重要。政府要做的首先是給這些體育社團或者俱樂部一個組織上的合法性,然后通過政策上的激勵,培育發展這些體育社團,讓更多的市民通過參與體育團隊的方式開展體育活動,成為體育組織人口,從而實現體育活動的經?;蜕罨?。

4 結語

上海這座城市的多元化發展,使其擁有了不斷流動的過客,來自全世界無根的駐者,以及土生土長的居民。這些人在經濟、身份、文化上都是有差異的,唯一沒有差異的是他們所擁有的體育權利。用現代主義的理念看體育,無論水平高低,每一個參與運動的人都是有價值的,需要被尊重的。市民體育關乎民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

生老病死是人類尚不可抗拒的事,正因無法左右所以產生恐慌,而運動則是人們積極應對恐慌的方式。道教之所以被幾世帝王之家崇尚,多因其養生之術和長生不老之理念。當死亡成為人類社會永恒的母題之時,對抗身體衰老、疾病和死亡隨之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運動因能強身健體、減少疾病、延緩衰老,甚至延年益壽,所以將伴隨人類終生,一件相隨終生之事當然值得人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何讓市民享受運動的快樂,“如何讓社會中具反應力的身體能找到感官上的舒適點,尤其是在城市里,身體就會變得不安而且孤獨?!盵2]人們用眼睛去搜尋賽場上的激情,用耳朵去傾聽運動后的呼吸和心跳,用嗓子為自己的英雄吶喊,用腳去丈量和體味居住的城市。美國人鐘情于在街道上跑步是出了名的,很多國家的人也都有這個習慣,上海喜歡在道跑上慢跑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當身邊的汽車呼嘯而過,跑步就變成了令人心驚膽戰的冒險行為,人們需要的是6車道的馬路旁,一條由橡膠顆粒鋪設的步行道,還是一條像武康路般靜謐安寧的永不拓寬的街道?當身體游走在不規則的城市空間中,眼睛更愿意看到自由生長的綠,而不是中規中矩的灰,一座體育城應該是一座宜居城。

[1][北周]庾信.擬連珠.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614.

[2][美]理查德·桑內特.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M].黃煜文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58,158,254,254.

[3]薛理勇.老上海萬國總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6.

[4]婁承浩、薛順生編著.消逝的上海老建筑[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100,100,76,76,104.

[5]郎凈.近代體育在上海:1840-1937[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187-188,32.

[6][法]白吉爾.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M].王菊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190.

[7]張九齡.進千秋節金鏡錄表.曲江集[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516.

[8]朱鐵臻.城市魅力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4:309.

[9][美]迪耶·薩迪奇、海倫·瓊斯.建筑與民主[M].李白云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扉頁.

[10]《上海體育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體育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200.

[11]馬尚龍.為什么是上海[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65.

(責任編輯:陳建萍)

Reshaping the Public's Concept of Sports: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Sports with Lu Xiaocong,a Scholar of Sport Sociology

QIAO Ran
(Freelancer,Shanghai200030,China)

By the chief method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the supplementary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Shanghai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atus of the sports in the city.Following the progress of society,sport has come to a period of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Mass sports and lifelong sports,which lay stress on individuals,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concepts.Yet,at a moment when the state is aware of the necessity of sport for all,the citizens' awareness of sports is incomplete and biased.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reshape the citizens' sport concept.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 associations is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way to ensure the consistent participation of the citizens in exercise and get more fun out of sports.

citizen;city;sports cognition;sportassociation

G80-05

A

1006-1207(2016)03-0043-05

2016-04-23

喬冉,女,欄目特約撰稿人。主要研究方向:體育史,體育文化學。E-mail:qiaoran2014@126.com。

自由撰稿人,上海200030。

猜你喜歡
市民上海體育
送清涼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我們的“體育夢”
歡樂上海迪士尼
“意義”的問題所在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