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保留還是摒棄
——對“超量恢復”質疑學說之反思

2016-11-28 22:13劉海軍
體育科技 2016年5期
關鍵詞:超量機能機體

劉海軍 王 錦

(1.昭通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2.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

是保留還是摒棄
——對“超量恢復”質疑學說之反思

劉海軍 王 錦

(1.昭通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2.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

隨著運動訓練理論的不斷發展,三十多年來,“超量恢復”原理一度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質疑和批判,質疑聲音也不斷強烈。針對專家學者所提出的質疑和批判進行反思與論證,運用文獻資料法及邏輯分析法等方法研究發現:更多的科學實驗數據支撐了“超量恢復”現象解釋整個機體不同器官和系統復雜適應機制;“超量恢復”是在一定負荷范圍內給予“平臺現象”及人體能力極限的解釋;訓練實踐中,應將“超量恢復”及其它訓練理論加以合理的綜合應用,要辯證的去看待“超量恢復”,而非“一棍子打死”。

超量恢復;質疑;反思;辯證

“超量恢復” 1977年雅克夫列夫首次在其專著中提出之后,這一理論就被廣泛運用到運動訓練與體育健身,成為指導競技體育訓練和體育健身的“經典理論”。時至今日,“超量恢復”一直在運動生理、生化以及訓練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2]。三十多年來,此原理也一度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質疑和批判。那么,“超量恢復”到底適不適合指導運動訓練實踐?其理論具不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結合對“超量恢復”的再認識,就“超量恢復”所遭遇的質疑提出見解,以期對“超量恢復”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

1 反思一:單一超量恢復的現象不能解釋整個機體不同器官和系統復雜適應機制,缺乏足夠的科學實驗數據支撐?

運動員競技能力是由體能、技能、戰能、心理1以及智能構成。按照項目本質特征,不同運動項目具有不同的主導因素。對于體能主導類項目體能是主導,而對于技能以及技戰能主導類項群來說,體能是基礎和保障[3],因此發展體能將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運動員的體能水平集中表現在力量、速度和耐力三種基本運動素質,以及三者之間的各種組合性運動素質,人體的形態及機能是決定其運動素質水平的基礎條件[3]。因此,通過訓練效應改善人體形態及機能,進而提高素質發展體能是訓練的主要途徑和目的。

有學者提出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是“整體調整”[4]或者“適應機制”[2]的結果。筆者認為兩者與“超量恢復”并不矛盾?!罢w調整”是機體通過各器官機能和系統能力整體的協調統一,發揮出機體的最大能力,是從宏觀上對機體能力的概括和解釋。運動訓練中,即使“大腦皮層的相關神經回路,得到了重組和改造”[4],也仍然需要各組織、器官和系統地支撐和配合,而無論各器官機能還是系統的協調體現都需要更微觀的因素(肌肉、神經等,抑或是糖元、蛋白質、激素等)來參與,在機體中樞和核心的指令下,達到整體協調最佳狀態。這與“結構決定功能變化,能源物質增加意味著結構在改變。以及某個系統中單個要素的增加,子系統就發生變化,對結構也產生了作用?!钡恼摂嗖恢\而合[5]。而對“適應機制”學說,已有研究證明其與“超量恢復”的一致性:系統的訓練能使機體有序狀態產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這種適應正是超量負荷引起超量恢復的結果;是體內矛盾運動推動機體體能發展的反映,使機體不斷產生新的代謝適應。因此,由超量負荷引起超量恢復,正是一次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的波動[5]?!俺炕謴汀痹硪舱菑奈⒂^的角度通過能源物質的增加對各器官機能及系統能力提高做出的解釋。

然而,不能僅以機體單一的肌糖元超量恢復的現象來解釋整個機體不同器官和系統復雜適應機制,解釋“超量恢復”最有力的證據仍然來自對動物和人體在負荷下肌糖原儲備變化的實驗結果,而在其它一些對運動能力也起有重要作用的指標或因素方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2]。

隨著科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數據有力地支撐了“超量恢復”學說。高強度的訓練方法完全符合超量恢復兩個特點:肌肉收縮的強度越大,能量物質的消耗越多;在一定范圍內,消耗越多超量恢復越明顯。如果強度過大,將導致恢復過程的延緩[6]。

Hooper等對27名游泳運動員100米和400米項目進行成績測試,首先經過4周大強度訓練后,再通過1~ 2周的賽前減量恢復訓練,發現2周后運動員的游泳牽拉力等指標明顯提高,且運動員疲勞感下降[7]。Gibala對8名有訓練經驗的男性受試者進行了3周肘屈肌的隨意收縮力量訓練,減量恢復后在8天之內肌肉低速收縮量得到提高[7]。金雯等對成年S.D雄性大鼠快進行速力量訓練,經6周減量訓練發現,80%強度的減量訓練后最大等長收縮力相對值呈先下降后回升直至超量恢復的趨勢[9]。Trappe對高水平游泳運動員 21天的賽前減量訓練進行了測驗,研究發現,在游泳橙和游泳池中運動員肌肉的功率增加17%和13%,運動成績提高4%,Ⅱa型肌纖維面積增加了11%,Ⅱa單肌纖維收縮功率增加了近2.5倍[7]。Costill研究發現,游泳運動員減量過程中成績的提高伴有上肢功率的增加,并認為上肢功率的變化是減量引起成績提高的部分原因[7]。

Sheplay發現,高強度低訓練量后,肌肉檸檬酶合成酶活性明顯增加,肌糖元濃度、血液量均明顯增加,力量也增加了,血容量的這種積極性變化有利于血液的運輸功能[7]。Zavorsky研究認為,由于有氧訓練引起血容量和壓力反射功能的增加等自發的外在因素以及竇房結電生理特性的改變和b-腎上腺素受體數量和密度改變等非自發的內部因素引起的最大心率的提高[7]。Coyle的研究發現短期停止訓練時,也存在運動中心率增加現象[7]。Neary等對耐力性自行車運動員在賽前減量訓練后研究發現,肌糖元水平、肌肉氧化酶活性和蛋白質含量增加,在亞極限強度保持的最大功率方面,通氣閾對應的輸出功更高,最大攝氧量顯著增加,由此說明,肌肉氧化酶活性和肌糖元水平以及通氣閾對應的輸出能力發生了適應性改變,從而影響了實驗室測試成績[7]。

因訓練階段運動員的自由基和抗氧化應激水平關系到其機能狀態和疲勞恢復水平。Volloard研究了在超量負荷和賽前減量過程中運動氧化應激,結果發現,通過賽前減量訓練運動成績得到了明顯提高[7]。Mujika通過對8名游泳運動員12周的高強度訓練和4周的減量訓練后發現,訓練中的非性激素睪酮結合球蛋白NSBT/皮質醇C的比率與訓練量顯著相關(r=0.82),比賽成績在高強度訓練中有輕度下降(0.52±2.51%,NS),但在賽前減量期有提高(2.31±1.69%,P﹤0.01),在高強度訓練中和減量期成績的變化與總睪 TT/皮質醇 C比率變化相關(r=0.77,r=0.76),這些結果表明大強度訓練和減量訓練中激素水平的變化與運動員運動能力的變化明顯相關。一般總睪TT代表合成代謝水平,皮質醇C代表機體的分解水平,而 TT/C的比值則較好地反映出機體是合成代謝抑或是分解代謝的優勢。很有可能減少訓練量提高了機能體合成代謝激素水平,增加了機體的能量貯備,改善了機體的應激狀態,提高了運動成績。同時還發現,運動員在采取三周10%~40%的減量恢復訓練后,減量越多運動成績越好[7]。

通過以上科學實驗數據的證明,無論是肌肉的力量、功率、肌纖維面積,還是血容量、通氣閾對應的輸出功率以及激素水平的增加均對運動員機體能力和運動成績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雖然以上證明不能完全涵蓋機體中的所有微觀因素對機能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但至少可以證明,通過減量恢復,運動員所測得的指標出現了超量恢復,促進了運動成績的提高。從而也否定了前期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的“只有單一的肌糖元的增加提高了機體的機能缺乏足夠的科學實驗證據”的論斷。人體是個復雜的系統結構體,各系統的構成是由若干組織、器官所構成,而各微觀因素又構成了組織和器官,通過微觀因素的改變,促進了組織、器官以及系統地發展?!俺炕謴汀?正是“由于運動訓練引起超量恢復效應,使得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成為可能并為之奠定了物質基礎。[10]”且“超量恢復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它是運動員競技能力提高的物質基礎。[11]”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的科學實驗數據證明“超量恢復”存在的合理性。

2 反思二:“超量恢復”學說忽視了機體能力的保持和在不良刺激下的下降,且沒有給出人體能力的極限?

有專家學者認為“超量恢復”不能解釋運動訓練“平臺現象”產生的負面影響。他們認為,人體機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需通過后天的訓練效應挖掘人體的潛能,使其機能能力接近“極限”。這種“極限”的挖掘是建立在對已經具備的機能儲備的認識和挖掘的程度基礎上的?!俺炕謴汀苯o出的解釋是運動員的機能經過科學的訓練就有可能出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無法給出人體機能的極限解釋[12]。甚至有學者認為:長期以來,我國許多教練員受到超量恢復學說的影響,“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特征集中體現在‘大運動量’和‘高強度’,負荷越大訓練成績越好;訓練中,當運動員成績出現停滯(平臺現象)時,教練員首選增加訓練的負荷量和強度,試圖通過負荷的增加得到更高的超量恢復,反復試探運動員的生理極限。[13]”

運動訓練“平臺現象”的出現是機體對運動訓練產生了訓練適應。運動能力的提高就是通過不斷增大運動負荷的刺激與適應所形成的累加效果來實現的。超量恢復的出現是以負荷為條件的,但負荷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生理范圍之內,否則不但不能產生超量恢復,反而使機體轉入病理狀態[14]。人體是個復雜的系統,此種現象的發生并不能說明是受“超量恢復”理論的誤導,而是“教練員沒有處理好運動量與強度及其一些隱性訓練因素之間的關系而造成的。[5]”“超量恢復”是“在一定范圍內負荷消耗過程越激烈,超量恢復也越明顯。但過大的負荷與消耗不僅無法產生超量恢復,反而會延長恢復時間。[15]”因此,教練員應該合理分析產生“平臺現象”的原因和機制,及時調整修正訓練內容及負荷,在一定的生理范圍內進行調整,而不應該無限制的施加負荷。甚至可能還存在對“超量恢復”學說字面意義上的誤解,認為“超量”是“負荷”的超量。對于運動員出現“平臺現象”,需通過無限度的更大負荷刺激來解決,這是對“超量恢復”的誤解,而非“超量恢復”學說自身存在的問題?!俺俊笔悄茉次镔|和器官、系統機能水平的超量,而非“負荷”的超量。

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是通過系統地、科學地訓練產生訓練效應不斷疊加的結果。訓練中,需要通過眾多運動訓練理論的綜合運用,不斷實現運動訓練目標。如果訓練中運動員出現成績 “平臺現象”,以及運動員不良狀況的反映,都應通過“狀態診斷”及時發現,不斷調整修正訓練計劃、內容、負荷量度等,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手段、不同的負荷及其消耗的不同能量物質所產生的超量具有異時性特點,采取積極性的恢復手段,加快肌肉代謝物的清除和氧氣及營養物的供應,促進能源物質的再合成,加速疲勞的消除[15]。 “平臺現象”與“超量恢復”并不矛盾,有效地將它與其它理論相結合,完全有希望攻克運動訓練“高原現象”這一運動訓練中的“難題”[14]。

“運動競賽不再是單純的技戰術比賽,而是集體能、技術、戰術、營養和心理等融為一體,以科技為主導的綜合產物。這就要求教練員要有清醒的頭腦和淵博的知識,對運動員的有關訓練指標進行‘會診’,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不要盲目地進行大負荷的訓練,如果片面地將運動訓練中的消耗與恢復過程簡單化,顯然與客觀規律相違背。[14]”因此,訓練中,應辯證的看待“超量恢復”的真理所在,合理的去應用“超量恢復”。

3 結語

“超量恢復”自提出已經歷了三十多年,“超量恢復”原理對競技體育運動訓練以及大眾體育健身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超量恢復仍然是指導運動訓練的重要理論基礎”[14]。然而,隨著對超量恢復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超量恢復”原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否定和批判。然而,更多的科學實驗數據否定了“超量恢復”不能以單一的肌糖元作為解釋機能提高的論斷;是“超量”而非“減量”的能源物質提供了機體能力提高的物質基礎;訓練中,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運動訓練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綜合應用眾多訓練理論,在一定的負荷范圍內予以充分的理解、認識和應用“超量恢復”,要辯證的去看待,而非“一棍子打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點拙見,旨在拋磚引玉,以期為繁榮運動訓練理論“增磚添瓦”。

[1]Jakow lew N.N.Sportbiochemie[M].Barth, Leipzig,1977.

[2]陳小平.運動訓練的基石-“超量恢復”學說受到質疑[J].首度體育學院學報,2004,12(4):3-7.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8:23.

[4]茅棚.論超量恢復[J].體育與科學,2013,7(4):3-4.

[5]徐大成.超量恢復理論受到質疑的幾點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3):68-69.

[6]牛英鵬.體力波”與“超量恢復”的一致性[J].江漢大學學報,1995,6(3):85-86.

[7]周越,王瑞元.賽前減量訓練生理機制研究進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1,45(10):47-50.

[8]李英民,張鎖旺.對物質能量說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99,12(4):86-89.

[9]金雯,王煜.減量訓練對大鼠骨骼肌最大等長收縮力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6,3(2):66-68.

[10]韓丹.關于訓練學研究的幾點淺見—茅鵬學術研究座談會書面發言[J].體育與科學,2006, 27(4):19-21.

[11]焦芳錢,黃景東,李焓銣.運動訓練理論爭議性問題探析[J].體育學刊,2007,11(8):96-99.

[12]趙喆,李立等.運動訓練中超量恢復訓練理論研究進展[J].科學教育,2008(3):116-118.

[13]顧勇.對傳統超量恢復訓練理論的再認識[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90-91.

[14]張宏磊,劉建立,王鳳陽.運動訓練“平臺”現象與超量恢復理論的再審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7(4):88-90.

[15]王尼.人體機能恢復與超量恢復[J].長江職工大學學報,2000,12(4):42-43.

Whether to Keep or Abandon——Reflection on Questioned the Theory of "Excess Recovery"

LIU Hai-jun, et al.
(PE Institute of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Yunnan,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 theories than 30 years, "Excess Recovery" principle was questioned by many experts and criticism, questioning voice also been strong.In this paper, questions and criticism raise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reflect and demonstrate,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study found that mor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data support the "excess recovery" explain the entire phenomenon different organs and systems complex adaptive mechanisms of the body; "excess recovery" is given "platform phenomenon"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ability to explain within a certain load range; training practice, should be "excess recovery" and other training theory to be reasonable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to be dialectical to treat the "excess recovery" rather than "beat him to death."

excess recovery; question; reflection; dialectical

劉海軍(1974-),山東沂水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超量機能機體
心流體驗對于運動員體能超量恢復的研究綜述
奶牛瘤胃健康、機體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關系
這樣做,輕松趕走壞情緒
加壓訓練對人體機能的影響研究
鄧俊峰作品選
飼糧鋅在畜禽機體中的作用
淺析12V240ZJB柴油機碾瓦燒軸
每月新鮮
刑法機能新探
用加法自診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