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母編隊戰時軍需保障研究

2016-11-28 11:18熊澤偉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軍需編隊物資

熊澤偉

【摘要】本文從探討航母編隊軍需保障特點和要求入手,針對航母編隊軍需保障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索航母編隊軍需保障能力建設的對策措施,促進航母編隊軍需保障能力快速生成。

【關鍵詞】航母編隊 軍需保障能力

隨著國家利益不斷拓展和海軍轉型步伐加快推進,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如期入列服役,標志著人民海軍正逐步走向深藍,擔負起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及海洋權益、保護海上運輸線、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航母編隊戰斗力生成已成為一項迫切任務,軍需保障能力建設影響和制約其戰斗力的形成,深入分析航母編隊軍需保障特點及面臨的問題,對提高航母編隊軍需保障質量效益,確保航母編隊海上作戰取得勝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航母編隊軍需保障需求特點和要求

(1)保障時空廣闊,組織指揮復雜。航母編隊戰時長期游戈于海上,機動時間長、活動范圍廣,岸基保障、伴隨保障、支援保障銜接緊密,保障組織指揮復雜。長期遠海行動對艦員生活、艦機保障、物資供應要求高。通常情況下,航母編隊水面艦艇每周、潛艇每月要進行1次海上補給,根據物資消耗情況還要定期安排支援保障兵力為編隊實施再補給,或者根據需要安排編隊在經停國家(地區)港口補給休整。在組織實施保障中,需要協調多個部門機構,組織不同類型保障力量,既涉及建制保障力量和聯勤保障力量,又涉及地方動員力量和國家有關部門,內外關系復雜,軍需部門指揮協調任務異常繁重。

(2)保障對象多元,物資需求量大。航母編隊是大型海上作戰兵力集團,兵力構成涵蓋海軍水面艦艇、潛艇和航空兵等兵種,武器裝備種類繁多,既有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等海上主戰力量,又有快速戰斗支援艦,綜合補給艦等保障力量;既有艦載戰斗機又有警戒、反潛和勤務直升機,未來還將有空中預警機、電子戰飛機、運輸機和加油機等保障飛機,以及擁有數千名各類專業軍士人員組成的有生力量,整個編隊海上行動物資保障種類多、數量大。航母編隊是移動的海上機場、浮動的海上城市,以一支典型編成的航母編隊為例,數千名艦員飲食日耗量達數十余噸,可見戰士保障任務的復雜艱巨性。

(3)保障方式多樣,精確時效性強。未來戰場,面對不同對手、應對不同危機,航母編隊在臨戰前期、中期、后期等不同階段軍需保障任務各不相同,艦載機、水面艦艇和潛艇不同兵力軍需保障要求各不相同,攻擊、防御、威懾不同的作戰樣式軍需保障的重點各不相同,保障時效性、精確性要求高,軍需保障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由過去的岸基或伴隨相對單一保障方式,向岸基、支援、預置等綜合保障方式轉變,由過去的平面保障向空中、海面、水下立體保障方式轉變,保障規模由艦艇群保障向以航母為核心的戰役集團轉變,這就要求軍需部門必須緊緊圍繞任務和要求搞保障,多法并舉健全保障力量體系,增強多艦種多機種多彈種持續保障能力。

(4)保障技術密集,信息化程度高。航母編隊高新技術密集,是一個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的縮影。高技術的發展運用,不僅高變了武器裝備的性能、人們的思維方式、戰略戰術和作戰樣式,而且改變著傳統軍需的保障觀念、保障模式和保障方法。軍需保障技術密集程度大大提高,活動空間和領域大大擴展,軍需指揮的信息量急劇膨脹。因此,要把軍需保障由傳統人力密集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著力加強軍需裝備建設,力爭在蔬菜保鮮、食品包裝、烹飪自動化、被服洗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開發、建立地方和外國主要國家軍需資源的數據庫,努力實現保障資源實時可知。通過技術集成融合,可實現“一體化設置機構、一體化籌劃保障、一體化分配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軍需部門的整體保障效能。

二、航母編隊軍需保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經過多年的努力,沿海地區軍需保障的設施建設,已形成了保障體系,與目前駐泊部隊的軍需保障基本相適應。但從所擔負的未來航母編隊戰時的任務特點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戰役儲備能力小,與未來航母編隊應急作戰爆發突然、物資消耗急劇增加的特點不相適應。二是作為航母編隊生活保障依托的食品供應站規模小,與戰時海上飲食保障要求不相適應。三是機動保障力量薄弱,還不能滿足海上作戰軍需保障的需要。四是海外地區軍需保障力量部署缺口較大,戰時開設臨時補給點十分困難,與兵力開展后對軍需保障的要求不相適應。

(1)建立統一的組織指揮系統。航母編隊戰時的軍需保障面臨著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組織指揮協調任務相當繁重。另外,戰時軍需保障系統一般由軍需部門人員臨時組成,客觀上存在著環境不熟等問題對軍需保障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建立一個隸屬于航母編隊應急作戰統一指揮的軍需保障組織指揮機構,明確軍需保障對象和協調單位,制定軍需保障預案,細化軍需力量的部署、物資儲備的標準、補給原則和消耗限額,拓寬保障手段、措施和方法,確保戰時在后方指揮員統一指揮下,能夠全權負責整個作戰區域中軍需保障的組織與協調,以現有保障力量為實體,統一籌措,統一計劃,統一運輸,統一供應,統一使用保障力量。

(2)建立可靠的供給基地。以碼頭為基礎,以戰役后方倉庫為中心,以航母編隊食品供應站為依托,形成儲存、加工、運輸三位一體的軍需保障基地,在后方指揮員的統一領導下,實施統一調配,集中保障。一是加強對現有的軍需保障設施維修改造。擴大給養物品庫面積,使其具備戰役物資儲備的能力,并按戰役儲備要求,適當增大儲備,特別是對增大不易損壞、具備較長時間儲存條件的物資的儲備。如特種防護被裝、給養器材、救生口糧、野戰食品等。同時,要配備倉庫物資裝卸機械,提高機械化水平。要相應加大基地后方倉庫儲備,戰時視任務需要,隨時調運前送。二是加強供應站的建設。該擴建的進行擴建,以達到戰役需要的供應能力,并留有30%左右的余地。要努力提高食品成品、半成品供應能力,著重在提高食品的籌措、加工儲備,補給優質、方便、衛生等方面下功夫。平時要加強崗位練兵,經常開展各種加工項目的訓練,達到機械完好、技術精良的要求,保障對艦艇進行不間斷的供應。三是推進海外保障力量建設??蛇x擇在海上戰略通道附近政治穩定、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的國家或地區,采取“政府出資、企業實施、外交配合”的方式,先通過商業租賃或合作開發的方式,獲取部分港口的經營使用權,解決軍需物資持續保障問題。

(3)建立強有力的機動保障力量。航母編隊在戰時以動態在軍需物資補給為主,軍需物資的丟失、損壞和消耗量將增大,對后方的依賴性也明顯增強。能否及時、有效、準確地補給物資,對戰斗的進程和結局將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建立配套的機動保障力量體制,采用靈活多樣的保障方式,是提高戰時軍需保障能力的基本要求。為此,要加強綜合補給艦裝卸自動化程度,改進物資的包裝,縮短海上補給時間;要建立空中運輸保障力量,實施垂直補給。

(4)建立穩定的支前保障網絡。戰時,航母編隊軍需物資僅靠軍隊單方面保障的能力十分有限,只有動員地方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才能保持軍需物資的本間斷供應。另一方面,多數軍需物資具有的通用性,也為地方政府和軍隊共同儲備創造了條件:由于沿海地區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市場物資豐富,為戰時開辟多種物資保障渠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平時應加強與地方支前機構、商業、糧食、水產等部門的聯系,保持穩定的供應渠道;戰時,由地方政府在一些主要地區開設支前供應站,部隊提出供應品種、數量和規格要求,進行儲備和供應。

參考文獻:

[1]夏水平,李益民,樂漢華.艦艇編隊護航軍需保障淺探[J].海軍后勤學術研究,2009.

[2]程學績,馬明濤,吳江.淺談渡海登陸作戰艦艇部隊軍需保障[J].商情,2003.

[3]陳功,程漢華.美海軍航母編隊海上后勤力量體系建設特點及啟示[J].海軍雜志,2016.

猜你喜歡
軍需編隊物資
募集52萬件物資馳援東華大學
我心中的英雄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爾濱捐贈醫療物資
軍需社會化保障戰時策略研究
救援物資
大陸援臺物資遇波瀾
藍天雙雄——殲八II雙機編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