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干預對小兒心臟介入術穿刺點按壓止血效果觀察

2016-11-28 08:25吳麗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護理

吳麗

摘要: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小兒心臟介入術穿刺點按壓止血的效果。方法 統計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心臟介入的102例患兒為觀察組,回顧性統計2010年1月~2014年2月行心臟介入的99例患兒為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術前宣教及術后按壓穿刺點止血,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的基礎上給予術前及術后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穿刺點按壓掌握程度及止血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兒家屬更好地掌握介入術后穿刺點按壓止血的方法,保證了按壓效果。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心臟介入;穿刺點;護理

先天性心臟病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對本病的治療已經從外科修補逐漸轉為采用介入封堵。由于小兒的理解能力、忍受力和依從性都較成人差,介入封堵一般采用全麻,術后常采用人工徒手按壓穿刺點,防止患兒術側肢體活動引起穿刺點出血和血腫的形成等[1]。手術之后,要加強護理干預,促進患兒早日康復[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介入患兒99例,其中室間隔缺損患兒23例,房間隔缺損患兒21例,動脈導管未閉患兒48例,肺動脈瓣狹窄患兒7例;年齡6個月 15歲,其中嬰兒15例,幼兒32例,學齡前期28例,學齡期18例,青春期6例。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先心介入102例,其中室間隔缺損患兒52例,房間隔缺損患兒20例,動脈導管未閉患兒28例,肺動脈瓣狹窄患兒2例;年齡4個月 14歲,其中嬰兒9例,幼兒40例,學齡前期38例,學齡期8例,青春期7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責任護士于術前術后按常規給患兒及家屬做宣教及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術前及術后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術前干預 責任護士除常規術前宣教外,還給患兒和家屬做好心理干預及相關知識的指導。具體方法如下:①責任護士在接待患兒及其家屬時要熱情,做自我介紹及環境介紹時,語調溫和,態度和藹可親,讓其感到家的溫暖。向家屬及年長兒介紹本次參加手術的人員、環境及設備,手術的大致過程、手術所需的大概時間及注意事項,使其對治療充滿信心,盡量讓患兒主動配合。②結合圖片向患兒及家屬講解股動脈、股靜脈的位置,同時對足背動脈位置及搏動強度等知識進行講解;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及家屬講解正確的按壓方法。通常情況下,徒手按壓時間為2 h,按壓時四指并攏,用指腹持續按住穿刺點上方。按壓力度以術側肢體顏色較對側稍紫為宜。③責任護士請一位能夠配合的患兒做模特,示范按壓方式,并指導家屬正確按壓。④責任護士對患兒家長的按壓方式進行考核把關,以便家屬對穿刺點能正確實施按壓。⑤利用科室多媒體電視播放心臟介入的相關短片或視頻,以便患兒及家屬了解。

1.2.2術后干預 ①病情觀察:麻醉未清醒患兒給予去枕平臥4~6 h,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造成窒息;麻醉清醒后,病情穩定的患兒試飲少量溫開水,無異常后給予進食;②注意保暖:患兒術后體溫偏低,可能與麻醉及術中暴露時間長有關,給予蓋好棉被保暖,促使體溫恢復;③術后4 h內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給予心電及指脈氧監測,觀察并記錄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及足背動脈搏動強度等,第1 h每15 min巡視1次,連續4次,第2 h起每30 min巡視1次,連續4次,病情穩定后巡視1次/h,同時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血腫等;④患兒和陪護家屬的配合是減少穿刺點出血的關鍵之一,告知家屬按壓穿刺點止血過程中手不能移位,不可翹起,同時給予按摩術側肢體,以促進血液循環;⑤對年齡小、易哭鬧不能配合的患兒,專人監護,發現患兒哭鬧不安時及時遵醫囑使用鎮靜劑;⑥給患兒及家屬講解術后平臥位的重要性。年長患兒清醒后,指導其平臥位時雙腿伸直,術側肢體制動。給予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給予鼓勵,以緩解術后臥床的不適感。⑦若發現穿刺點出血,如出血的范圍不大,可用記號筆圈出,繼續觀察。如出血范圍增大或出血不止,立即報告醫生,并給予更換敷料,重新按壓。

1.3評價指標 評價術后家屬對穿刺點按壓方法的掌握程度,患兒穿刺點無出血、血腫等并發癥發生。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患兒家屬對穿刺點按壓方法的掌握程度的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照組與觀察組患兒穿刺點出血情況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心臟介入是經股動脈或靜脈,用特制的導管在X線及超聲的引導下沿血管進入患者體內,對心血管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技術,此方法安全性高,并發癥少。但這畢竟是一項新技術,許多家屬對此缺乏了解,對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存在擔憂,但又想通過這種新技術治療疾病。由于患兒家屬從未接受過相關的培訓,術后按壓方法掌握不好,易引起穿刺點出血。術后穿刺點若發生出血,又未能及時發現時,嚴重者可威脅患兒生命,易造成家屬恐慌焦慮。因此我們要找出家屬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做好健康宣傳教 育[3]。如表1、表2所示,兩組觀察指標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患兒及家屬進行護理干預,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重視低齡患兒的護理,術后加強巡視,強化以人為本、主動服務的意識等,可以幫助患兒家屬更好地掌握介入術后穿刺點按壓止血的方法,保證了按壓效果,有效地降低小兒心臟介入術穿刺點出血、血腫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陽秀春.護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后按壓穿刺點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23(09):51-52.

[2]胡志清.護理干預對小兒心臟介入術后按壓穿刺點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6):135-136.

[3]陳靜華.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治療術前術后的護理[J].醫療裝備,2010,23(7):84-85.

編輯/羅茗柯

猜你喜歡
護理干預小兒護理
夜盜小兒(下)
夜盜小兒
小兒涵之三事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辨證論治小兒慢性咳嗽40例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