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不和則臥不安新解

2016-11-28 08:38楊飛陳金妍譚從娥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楊飛 陳金妍 譚從娥

摘要:"胃不和則臥不安"是《內經》對胃和與否與睡眠關系的經典闡述,臨床以此為理論常用于指導治療陽明氣逆,胃氣不下,不能平臥所致的不能眠?;仡櫣糯t家對"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理論論述和理解應用,結合現代臨床研究,發現胃不和中的"胃"與整體消化系統都有緊密的聯系,"胃不和則臥不安"中的"胃"所指中醫整個消化系統的總稱,代表了兩層含義:(1)主受納之胃;(2)相當于西醫消化系統的中醫稱呼。

關鍵詞:胃不和則臥不安;受納;消化系統

"胃不和則臥不安"出自《素問·逆調論》"人有逆氣不得臥,……是陽明之逆也?!柮髡?,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 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主要強調"胃"與"臥"的關系,即"胃和"與否與寐與不寐的關系。多名醫家從胃不和論治臥不安在臨床上取得了良效。然而也有醫家從脾胃、肝膽及大小腸論治睡眠障礙同樣療效顯著,而這些臟腑同屬于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推論《素問·逆調論》所提出的的"胃"不僅是 "太倉"、"水谷之海",同樣是消化器官的總稱。

1 脾胃與消化、睡眠的關系

1.1脾胃與消化 《景岳全書·脾胃》曰:"胃司受納,脾主運化,一運一納,化生精氣"。精足則血充,故有精血同源之說?!额惤洝芬嘣唬?精化為氣,元氣由精而化也。脾主運化,涉及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質的轉運輸送及轉化為精、氣、血、津液等生命活動基本物質的全過程。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稱之胃"太倉"、"水谷之海",容納于胃中的食物,經過胃氣的腐熟之后,精微物質被吸收,由脾氣傳輸運送全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生理上,脾胃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二者相統一于整體,共同完成飲食物中精微轉化為氣血,所以脾胃的功能決定氣血的生成。

1.2脾胃與睡眠 脾胃把食物精微轉化為氣血,氣血保證睡眠的正常進行。大量文獻記載了氣血與睡眠的關系,《靈樞》中載:"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故晝不精而夜不瞑"?!毒霸廊珪げ幻隆分幸嘣唬?無邪而不寐者,宜以養營、養氣為主治,……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則諸癥自退"。強調了氣血與睡眠的關系?!峨y經·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何也?……老人血氣衰,……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脾胃互為表里,是氣血生成的重要器官。脾胃和則氣血旺,氣血旺則夜臥安,所以脾胃決定睡眠好壞。周仲瑛[1]認為,飲食不節,氣血失和,陰陽失調,是失眠的重要因素。張文海[2]從脾胃論治失眠,通過臨床辨證,除胃不和之因,胃和而安,心神自寧,不寐則愈。從現代臨床反向思維來看,睡眠主要分為快波睡眠與慢波睡眠,快波睡眠不好會表現為早起乏困,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等類似氣血虧虛的癥狀,長期影響慢波睡眠則表現為生長發育障礙等一系列精神萎靡、不欲飲食、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等氣血不足癥狀,而脾胃主氣血,所以主要影響了脾胃的功能,符合"胃不和則臥不安"理論內涵。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則氣血旺,氣血旺則夜臥安,由此可見,脾胃與睡眠關系至關重要。

2 肝膽與消化、睡眠的關系

2.1肝膽與消化 膽肝相連,互為表里,《素問·本輸》稱"膽者,中精之府"精即膽汁也,《脈經》中曰:"肝之余氣泄于膽,聚而成精",膽汁來源于肝,由肝之精氣所化生,附于肝之短葉間,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排泄膽汁。肝膽屬木,脾胃屬土,木得土而達,肝主疏泄,協調脾胃氣機升降,使全身氣機疏通暢達,助脾之運化,使清陽之氣升發,助胃之受納腐熟,促進濁陰之氣下降,使食糜下達于小腸。膽汁直接促進飲食物消化吸收,滿足機體運行的營養物質,是機體完成整個精微吸收和糟粕排泄的重要組成部分,維持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氣血津液生成正常進行的重要器官?,F代研究顯示,膽汁由約75%肝細胞生成,25%由膽管細胞生成。膽汁是一種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膽汁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并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在非消化期間膽汁存于膽囊中,在消化期間,膽汁則直接由肝臟以及由膽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腸內,促進消化吸收。

2.2肝膽與睡眠 肝膽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保證睡眠的重要臟腑,《癥因脈治·內傷不得臥》曰:"肝火不得臥之因,或因惱怒傷肝,肝氣郁滯;或盡力謀慮,肝血所傷。肝藏血,陽火擾動血室,則夜不寧矣"。說明不寐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關聯,肝火擾動血室,則營衛不能循經運行,臟腑失養,則寐不能安。王翹楚[3]認為五臟功能失調皆能導致不寐,而其中尤以肝為主。王氏[4]對臨床多變的失眠癥以八證三型而分治。其中肝木偏旺為失眠癥的發病基礎,肝木偏旺則克土太過,導致脾胃消化吸收障礙,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虛則臥不安,所以肝對睡眠同樣至關重要。膽汁入腸道以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機體正常寤寐所需氣血,其次膽氣盛則臟腑安,臟腑安則夜寐安,所以有"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之說?!度驑O一病癥方論》中的溫膽湯是治療"膽寒不得眠"的經典方劑,其清膽和胃、理氣化痰的功效,其以治療睡眠障礙與消化系統疾病最為常用,可見膽與消化、睡眠的關系?!侗孀C錄》在論及膽型不寐時說:"人有夜不能寐,恐鬼祟來侵,睡臥反側,輾轉不安,或少睡而即驚醒,或再睡而恍如捉拿,人以為心腎不交,而熟知乃膽氣之怯也。"氣血盛則膽氣旺,不足則膽怯不得眠。劉春江[5]對1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觀察發現,其中有60例伴有焦慮、抑郁、恐懼、失眠等精神癥狀,占33.3%。由此可見食物消化吸收與睡眠有重要關系。肝膽促進了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氣血化生有源,又保證了肝膽功能的正常運行,肝疏泄正常,膽氣健旺,則夜臥安。所以"胃"也指肝膽的消化。

3 大小腸與消化、睡眠的關系

3.1大小腸與消化 小腸是飲食物消化、吸收,輸布精微,下傳糟粕的重要臟器。其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與脾主運化、升清及胃主降濁密切相關,所以臨床上小腸功能失常的病癥常從脾胃論治?!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論小腸:"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濁"……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小腸的承上啟下保證了飲食無的消化吸收與排泄,對人體新陳代謝、功能運轉至關重要。大腸者傳化糟粕,主津能吸收剩余水液?!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接受經過小腸泌別清濁后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糞便排出體外,故大腸有"傳導之官"之稱。大腸上接小腸,互為表里,在肝膽、脾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通降下行功能,大小腸在消化系統中互相促進,相互為用,精密配合其它臟腑,共同完成飲食物的代謝過程。

3.2大小腸與睡眠 現代研究腸易激綜合癥(IBS)與睡眠障礙的關系,Robert等[6]發現62.86%的女性IBS患者中存在睡眠異常。Vege等[7]調查顯示:睡眠障礙患者中33.3%合并有IBS,而IBS 患者中29.5%合并有睡眠障礙。中醫臨床從大小腸論治睡眠,例如腑實不通所致的失眠,長期泄瀉所致睡眠障礙等,確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大小腸與脾胃的關系主要體現在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的密切配合,小腸接受經胃腐熟及初步消化飲食物后,進一步消化,泌別清濁,清者精微上輸于脾,傳輸于全身,以起營養作用,濁者糟粕,下達于大腸,經大腸的傳導與糟化,排出體外。所以傳化水谷的過程需要脾胃、大小腸密切配合,使得飲食物在胃腸內更替轉化。由于各消化器官的相互配合,使得臟腑運行通暢,氣血生化旺盛,睡眠安穩,保證整體功能運轉??梢姶笮∧c不僅是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與睡眠也有必然的關系。

4 結論

中醫理論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臟腑的共同作用完成了飲食無消化吸收轉換為津血精微,保證了機體陰陽平衡,促進了睡眠與醒覺的交替進行。而消化系統與人體五臟六腑密不可分,脾胃、肝膽與大小腸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與睡眠有重要的關系,由此可見"胃不和則臥不安"中所指的"胃"還應指的是整體消化系統,即相當于西醫消化系統的中醫稱呼。

參考文獻:

[1]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54-155.

[2]張文海,梁彩霞."胃不和則臥不安"治驗4則[J].陜西中醫,2001,22(7):432.

[3]王翹楚,許紅.五臟皆有不寐及從肝論治法[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19(4).

[4]許良.王翹楚治不寐學術思想初探[J].中醫文獻雜志,2002,(4):42-43.

[5]劉春江.1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08,35(12):58-59.

[6]Robert J J, Orr W C, Elsenbruch S. Modulation of sleep quality and autonomic functioning by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wom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Dig Dis Sci,2004,49(7):1250-1258.

[7]Vege S S, Locke G R,Weaver A L, et al.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mong people with sleep disturbanc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J].Mayo Clin Proc,2004,79(12):1501-1506.

編輯/哈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