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例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的臨床病理學分析

2016-11-28 10:21宋蕾邱少東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宋蕾++邱少東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結合55例患者的相關資料,分析其病理性特點。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腫瘤轉移肝臟患者55例,分析臨床資料。結果 在消化道腫瘤轉移肝臟患者55例中,有69.1%的患者是由于結腸引起的,有38例。此外這些患者中有35例患者血清檢查發現CEA升高,占總數的63.5%。在AFP檢測中,55例患者都是成陰性,切術后沒有出現肝硬化現象。結論 本組患者中需要進行再次手術切除的有48例,手術后患者最長的存活年限為9年,這說明在治療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的唯一方式依舊是外科手術。

關鍵詞: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臨床病理學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Liver Metastasis in 55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SONG Lei,QIU Shao-do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1,Ningx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55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metastasis.Methods Select the hospital in March 2013~March 2014 clinical data of 55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 metastasis to the liver were analysed.Results 55 cases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 metastasis to the liver in 38 cases(69.1%)from the colon;55 cases with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in CEA rise in 35 cases(63.5%);Serum AFP detection of 55 cases were negative,and intraoperative patients were no cirrhosis of the liver.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is group of 48 patients with surgical resection,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the longest survival has nine years.That surgery is still the best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tract cancer that has spread to the liver.

Key words:Digestive tract tumor;Liver metastasis;Clinical pathology

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概率較高,根據研究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學特點,進一步提升在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上的治療效率,為以后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本文分析了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的臨床病理。

1資料與方法

l.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患者中,根據手術類型不同可以分成手術切除和術中活檢兩種類型。其中手術切除48例,術中活檢7例,患者性別分布中,男女比例是46:9;55例患者年齡29歲~60歲,平均年齡是51.4 歲?;颊咴谥委熤岸加薪邮苓^消化道腫瘤手術,手術之后腫瘤的潛伏期在2個月~9年,平均時間8.7個月。

1.2 實驗室檢查 55例患者在入院后,對他們的身體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檢測的血清 AFP、HBsAg、CEA和AFP 的結果均呈陰性。其中有2例患者HBsAg 檢測結果呈陽性,其他為陰性,在CEA 的檢測結果中,陽性的患者有38例(最低值為 13.8 μg/L,最高值為 100 μg/L,平均 56.9 μg/L)。在B超檢測結果中,低回聲光團的患者要比高回聲光團患者多。此外有43例患者進行了CT檢查,其中42例患者成陽性,陰性率低至 3.33%。12例患者進行了MRI檢查,腫瘤表現為低密度陰影,均呈陽性。

2病理學特征

2.1轉移部位 在所有患者中,轉移部位最多的就是肝臟,其中有7例患者呈現肝臟外轉移,其次是肝內轉移,有8例患者兩頁肝臟都出現了轉移,有3例患者在左肝葉中轉移,5例患者在中肝葉中轉移,22例患者是右肝葉中轉移。

2.2腫瘤大小 在肝臟轉移腫瘤直徑的范圍上,5cm的28例;5~10 cm的23例,10 cm 以上的占4例。

2.3大體形態 在55例患者中,進行手術切除的有48例,還有7例患者由于手術后轉移的范圍比較大,無法再次進行手術,只能夠進行活檢。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的生長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腫瘤表面出現凹陷,且程度各不相同。其次腫瘤均沒有包膜。再次,腫瘤切邊比較堅硬,不會出現出血的現象,整體表現為灰白色。然后是腫瘤區域與周邊正常區域肝組織存在很明顯的界限。最后,肝臟自身不會產生肝硬化現象。

3討論

消化道、肺部、胸部及盆腔等任何部位出現腫瘤,都有可能向肝臟轉移,消化道是轉移率最高的部位,其次是膽囊部、結直腸部、胃部和胰腺部的惡性腫瘤;之后是胸部的器官,依次為肺部、食管部的惡性腫瘤;最后是其他類型的,如乳腺癌、血液系統等部位的惡性腫瘤等。

消化道腫瘤轉移到肝臟是概率最高,主要通過門靜脈向肝臟進行轉移,文中提到的HBsAg 監測結果顯示,很多患者都呈現為陽性。消化道腫瘤不會引起明顯的肝硬化現象,但是肝癌患者這種原發性的疾病明顯表現就是肝硬化,與消化道腫瘤存在很大的區別。

綜上所述,消化道腫瘤和肝細胞癌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消化道腫瘤肝臟轉移的主要特征,因此,手術切除是治療這種疾病的最佳方式。

參考文獻:

[1]劉輝.消化道惡性腫瘤肝臟轉移外科治療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8(11):311-313.

[2]賈國楠.寶石能譜CT碘基圖對消化道腫瘤肝轉移患者生物治療療效的初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7(10):421-423.

[3]劉金剛,劉亞,李麗新.CT能譜成像才診斷腫瘤淋巴結轉移和腫瘤性質中的作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5(8):731-735.

[4]王健.寶石CT的技術突破和臨床應用[J].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2013,33(2):126-128.

[5]李劍穎.CT能量成像技術進展和臨床應用[J].CT影像雜志,2013,11(2):10-13.

[6]張曉鵬.探索的精神與樂趣-CT能譜成像臨床應用研究中的思考[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5(8):709-712.

[7]施玲燕,劉繼斌,劉曉玲.CIK細胞實驗研究及治療腫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22(4):141-143.

[8]高君,王志華.腫瘤生物治療的研究近況[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0(1):48-50.

[9]林曉珠,沈云,陳克敏.CT能譜成像的基本原理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45(8):798-800.

[10]張龍江,盧光明.雙能量CT在胸部的應用和進展[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45(1):92-94.

編輯/孫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