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的目標、模式與路徑

2016-11-30 01:23申俊龍袁盼王銳劉新鷗嚴家秀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6年11期
關鍵詞:發展方式

申俊龍 袁盼 王銳 劉新鷗 嚴家秀

摘要:中醫藥管理學研究范圍涉及到中醫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和中醫藥健康產業領域。建設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有利于提高中醫藥事業管理學科水平,促進中醫藥事業管理的學術發展,提升中醫藥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培養水平。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的目標、模式與路徑研究是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特色與優勢。本文探討如何依據中醫藥院校特點,運用現代管理學理論和方法,借鑒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中醫藥健康管理,促進中醫藥資源和醫療服務技術在中醫藥管理學研究的各個方向更好地實現醫療保健、養生康復科學管理特色和優勢,提升醫藥管理和團隊建設,培養優秀的中醫藥事業管理高層人才,從而實現學科專業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方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4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11-0013-04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agement covers the fields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industries of TCM.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s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level of specialties of TC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goals, model and path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the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 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economics can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CM resources and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CM. As a result, all directions of TCM management can better achie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ealth care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 Also, it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CM management and team building and train outstanding senior personnel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pecialties overall level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 TC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development modes

中醫藥學是我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知識源泉。由于中醫藥學具有整體性、辯證性、實踐性等傳統思維和技術特色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發揮我國醫學上特有優勢,傳承與創新中醫學,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政策與管理問題。中醫學在近代發展遇到了困境。在現代科學主義話語權下,中醫學要生存就必須與時俱進。首先,教育模式從師承轉變為院校教育,把技術進行分科,教育內容分專業,結果專業越分越細,形成中醫藥專業的碎片化和技術的實驗化。古代中醫與中藥是一體化的,現代教育則分離開了,形成醫不懂藥、藥不懂醫。中藥資源的質量日趨下降,中醫師的中醫水平不斷下滑。中醫藥面臨的這些困境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制度問題。

制度是引導社會行為的最有效工具。建設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就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法律法規政策,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推動中醫藥資源和醫療保健服務更有效地為居民健康服務。運用制度促進傳統中醫藥學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服務。由于現代醫學發展遇到了困境,其片面、靜止、孤立的思維方式越來越暴露出局限性,其服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促使醫學轉向,而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的要求正好與中醫學的實踐性、整體性與個性化診療思路相一致[1-2]。中醫學以患者健康為中心,大醫精誠的人文情懷有利于醫德建設。這給新醫療改革背景下中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經濟新常態需要研究新醫療制度建設。借鑒精準醫學,發展現代中醫學,充分挖掘中醫藥蘊藏的無限潛力,促進中醫藥事業更好發展。

1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定位

1.1 概念界定

學科是學術范疇,指高校教學、科研等功能單位,占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資源,遵守特定的研究規范,具有規定的知識形態和動態運行能力的學術共同體或專業組織,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3]。而重點學科是指高校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重點投放于某些學科,以使其學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學科群或學科體系中發揮學術主導和關鍵作用,這些學科被稱為“重點學科”[4]。

1.2 學科定位

中醫藥管理學是一門中醫學、中藥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是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融合,重點研究傳統中醫藥在現代醫藥衛生事業中的發展規律及影響因素,將中醫藥特色與現代管理相結合,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如何將中醫藥資源和技術進行有效合理配置并及時提供給國民,最大限度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和保障國民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

2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原則和目標

2.1 總原則

遵循科學性原則,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需符合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遵循特色性原則,基于中醫藥的特點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特殊規律;遵循規范性原則,規范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活動與過程,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遵循交叉性原則,管理學各部分內容在不同層次上與中醫藥學相互支持、相互協調,同時注意與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協調性;遵循引領性原則,重點學科應在全國范圍內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起到引領作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科范圍內的各部分建設內容循序漸進,逐步實施;遵循系統性原則,規劃內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支持,互相之間不可分割。

2.2 目標

2.2.1 總目標 以提高中醫藥事業管理水平、引領中醫藥服務事業和中醫藥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向為核心,探索中醫藥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通過充分整合中醫藥學科和管理學科資源,進行學科的交叉整合,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明確科研重點,構建科學合理的重點學科建設體系,不僅要提升中醫藥事業管理的學術水平,而且要培養高層次的創新人才、研究高水平的科學,全面提升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中藥產業的進步,實現學科專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2.2 分目標 在現代管理理論指導下,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研究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主要研究領域,研究中醫藥的知識、技術特征與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有效方法;研究中醫藥資源優化配置與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運用政策科學理論與分析方法,針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研究中醫藥立法與政策科學問題;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及制度化建設,有效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研究大衛生、大中醫視角下中醫藥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模式

3.1 宏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宏觀模式,以學生培養為基礎,進而推動學術發展,最終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金字塔模式(見圖1)。①學科建設是為專業建設服務,因此應從培養人才抓起。包括編寫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經濟與管理類教材;支持建設中醫藥管理類精品課程;支持建設特色和重點專業;支持教育教學項目的研究;圍繞人才培養,引進社會管理資源,開展合作辦學,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定向培養社會適用性人才,突出專業崗位勝任力的培養,推進教育管理創新;開展專業教育聯盟,優化教育資源[5]。②學科建設要深入開展中醫藥經濟、管理、政策類的科學研究。在國家層面,省部級及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需要研究各級各類的科研項目,增強學科團隊的科研能力;提升學科的學術發展水平,在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同的研究方向發表高水平論文。據筆者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9月,全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共獲得各級各類項目78項(含教育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24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63篇,其中SCI論文6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論文(含CSSCI擴展)36篇,核心期刊299篇。這些成果有效促進了中醫藥經管類人才的教育與培養。③不管是培養人才,還是開展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最終是服務社會。所以,該模式的最高層是要將教學與科研能力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即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部門培養合格人才,開展課題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的社會貢獻力。

3.2 中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中觀模式,是根據波士頓矩陣的思路,以學科影響力和學科發展力為指標,構建學科的波士頓矩陣模型(見圖2)。學科的影響力高表示其占有率高,其在學術資源、經費投入等方面都占據較高的地位,一旦加大投入,其發展前景自然廣闊,學科的發展力高,此時學科就可形成一定的品牌水平,相當于“明星類水平”。學科的影響力比較大,但尚未得到大力發展,此時需注重學科研究水平的提升,能力越強,承擔的項目就越多,獲得的資金也越多,可以為打造學科品牌提供資金,因此學科研究水平可被稱為“金牛類水平”。重點學科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可能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此時如果學科團隊能積極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學科的水平就能得以提升,打造出品牌;如若學科團隊水平低,則學科的水平就只能下降到教育層面上的水平,因此學科團隊水平可看作“問題類水平”。隨著社會需求的提升,學科僅僅擁有教育能力已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有可能使學科處于被淘汰的境地,因此被稱為“瘦狗類水平”[6]。如同產品的波士頓矩陣一樣,學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其能力的地位會在學科發展力和學科影響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所轉變,因此需充分利用學科波士頓矩陣進行建設,努力打造出重點學科品牌。

3.3 微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微觀模式,凝練好方向,以團隊建設能力水平為橫軸,以科研項目水平為縱軸,使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穩步、有序地向前發展,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坐標軸模式(見圖3)。①學科建設需要凝練出學科發展的方向。學科研究方向是學科建設的風向標,也是該學科團隊特色能力的體現,表達了學科建設的核心能力,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科研平臺。②加強學科團隊的建設水平,學科團隊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技能結構是學科研究的資源基礎。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科方向帶頭人培養,需要通過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選派骨干教師去國外進修深造或國內其他名校做訪問學者,同時需積極引進適合本學科方向發展的優秀人才,形成與學科發展特色相適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學科隊伍。③需要提升學科科研項目發展的研究水平,通過組織高水平、高層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學者講學,共同主辦學術會議等方式增加團隊的信息交流和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重點學科更需要獲得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使團隊建設能力與科研項目研究水平均衡發展提升,促進中醫藥管理學科逐步向高水平學科穩步發展。

4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的路徑

4.1 建設智庫組織平臺

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發展需有創新力,以及法律與政策推動,并成立智囊組織。該組織主要以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戰略、促進政策、組織改革與發展、資源優化配置等為研究對象,為政府、社會組織、醫藥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其形式可以是建立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或學會、協會)、創建人文社科及中醫藥政策研究基地等。

4.2 造就教學科研精英隊伍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杰出人才、適宜人才是學科建設的保證。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管理學科人才隊伍是學科發展的核心。一支與中醫藥事業、中醫藥高校發展相適應的融合中醫、中藥、信息技術、圖書情報、經濟與管理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合作團隊,才可有效推進中醫藥管理學的不斷發展。中醫藥院校首先要重視中醫藥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著力培養和引進國內外的優秀人才,特別是積極吸引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博士和博士后加入;需要注重培養出學術領導型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同時注重學術骨干的培養,尤其是年輕學術骨干,為其提供參與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及出國進修機會[7]。規劃與建設學科的不同梯級團隊,優化組織結構,促進學科不斷發展。我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目前已建立起中醫藥管理與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政策、中醫藥傳承創新與中醫藥知識產權、中醫藥資源管理與產業發展等研究方向的師資團隊,各個團隊已形成了較為合理、穩定的人才隊伍結構。

4.3 創新中醫藥管理學科發展制度

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特別是要創新適宜于中醫藥學科建設發展的激勵機制[8]。依據機制設計理論的激勵相容機制體系,包括績效評價體系、薪酬管理方法、榮譽制度和評估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制度,充分調動學科成員的積極性,規范科研教學行為,保證學科建設任務的完成。同時對于科研成果要制定一定的標準,如發表的論文應具有代表性,需評價其社會影響力;代表性專著需對某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評價,并能解決社會重要、重大或關鍵性管理科學問題;科研項目成果能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提高管理科學的創造力與轉化力,提高社會貢獻度,能給政府和社會帶來效率和效益,實現政府社會高校一體化設計,資源共享,功能協同的優化方案,從而優化利用中醫藥資源,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有效服務。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僅要創造知識,而且要注重知識的轉化。因此,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不僅要重視教學、科研,更要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為此,需要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建立評估體系,如價值評估、系統評估、情景評估、項目評估等,并要有計劃分階段對學科進展情況進行反饋與評估[9]。只有通過創新學科建設制度,才能保證學科建設有序和規范開展,從而提高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申俊龍,馬洪瑤.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傳承與傳播的語境及路徑分析[J].中醫雜志,2013,53(24):2076-2081.

[2] 申俊龍.中西醫學差異起源的歷史比較與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3):183-189.

[3] 趙坤,王振維.學科建設的內涵、動力與競爭優勢積累[J].中國高教研究,2008(10):20-23.

[4] 王建華,朱青.對我國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制度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27-30.

[5] 申俊龍,湯少梁,黃雪梅,等.新醫改背景下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2):7-11.

[6] 單蕊,梁鎮.基于波士頓矩陣模型的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與知識轉移平臺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275-276.

[7] 莫少群.“211工程”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定位[J].中國高教研究, 2012(2):29-32.

[8] 王維懿,胡詠梅.基于利益相關者邏輯的高等教育重點建設政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5(1):59-65.

[9] 魏歡.我國高校開展學科國際評估的分析與思考——以“211工程”三期建設中高校國際評估為例[J].教育研究,2014(7):89-93,108.

猜你喜歡
發展方式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
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發展方式分析
淺論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路徑與策略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
基于IP視角下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分析
美、俄、英、德政府對競技體育發展方式的影響
我國發展創意農業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探索
黑龍江省對俄貿易發展方式轉變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